“拐点”,是“地产超男”的剧情需要
(2008-06-24 21:59:50)
标签:
杂谈 |
最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一条消息让人欣喜:“政府招标拍卖出让住宅用地,屡屡拍出天价“地王”,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全国人大代表、廉江一品木业经理袁超建议,对属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的住房建设,应该调整对土地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在地价不变前提下,开发商按图纸、质量要求完成的商品房价竞投,低价者中标,以平抑房价”,多么好的愿望,多么得力的建议啊!咋一看,似乎是一剂良药,一剂猛药,但仔细一琢磨,可味儿不对,土地“招拍挂”,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准则,甚至是中国房地产改革“标志性”的旗帜,说改就改啊?作为一个木业行业的人士,我们敬佩他的民众责任和他作为人民代表身上所承载的万众愿望,可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无法撼动的产业模式,谁也无力把有些东西推倒重来,相信也没人敢这样。
今年的“两会”,房价问题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面对亿万百姓声嘶力竭的呼声下,政府势必要摆出的一种“亲民姿态”和“民生举措”,但中国的房地产,却是一个貌似“纯市场化运作”,实则高度行业价格垄断的行业,说百姓收入的增幅,远远追不上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骤涨,这是不争的现实,那责任就在开发商把房价拉高了?从开发商角度,他可以给你算100个账儿,说土地成本、说建安成本、说配套成本、说各种税费等一大堆的成本罗列,得出了最后的利润比例,似乎又让你感觉没有太多暴利啊,开发商也在叫苦,面对越来越高的土地成本和资金门槛,他们也举步维艰,再往上探究,土地市场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下运作,神圣而不可动摇。
房地产市场,是个“食物链”,链中的每个环节也都在正常的规则下运转,而个别的开发商恶意炒作、捂盘惜售、囤地待沽只是个别现象,可年度的房价涨幅,却大大超出了物价增长的平均水平,于是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拐点”的出现只是“拐点”这个名词的出现,“拐点”的预期只是百姓对房价会出现“拐点”在愿望上的预期而已。
中国人在经历了“标语时代”后,便进入了“广告时代”,而时下的“拐点”一说,又明显带有“标语时代”的痕迹,所谓房地产行业的策划,正是一个“广告亲民”的具体表现,说穿了,总是在扯着衣食父母的衣襟,掏着万千百姓的口袋,硬是把葱油饼描绘成汉堡包,让只会烙火勺煎饼的人去开个皮萨店,其实这也没错,什么行业不是如此呢?同时它也是炒作者甚至极度炒作的人所“示秀”的舞台,于是我们的行业便出现了“王某”、“潘某某”、“任某某”等自诩“行业大鳄”们所导演的《公鸡下蛋》的大戏,我们可以承认他们是“拐点”一词的俑作始者,但我们无法相信他们是行业份额实力的真正领跑者,查阅了一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10强”、“50强”等诸多列强便知,可现实是这的确是主流的声音,但却实在不算是主流的力量。
如果说“大鳄”们的“拐点”一说出于“房事策划”范畴,而百姓企盼“拐点”出现的声音,充其量也只能算几声“哼哼”,有学说就有企盼,有炮制就有附应,有戏内“包袱”就有戏外配合,这让我想起了“超男”一词,一样的炒作,一样的被关注,一样的“外向”,一样的谈资,一样的招风引蝶,一样的索然寡味,一样的相互“争峰”,一样的各自“吃醋”,太多的“一样”让我肃然而不敢起敬地感觉到:地产圈和娱乐圈异曲同工相得益彰,曾记得有人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游”,你说的清楚娱乐圈的“艳照门”和地产圈的“裸游”孰是孰非吗?
有一天看电视,“地产超男”们正反两方坐定,各守一擂各执一词,开始大口悬河大噘其辞,说自己是有忧患意识的百姓一员,称自己业余时间和你们一样,喜欢玩“斗地主”,以示亲民,那我想知道,这日益猛涨的房价和过度炒作的姿态,似乎让我们感觉到这哪是“斗地主”啊?分明是“斗农民”; 前些日子的一期央视《新闻调查》中,揭露“上海楼盘房价虚高内幕:每个环节都存在人为操纵”的节目,在上海一个对外公开售价每平米1.7万的楼盘当中,小股东代表反映工程造价加土地价格的成本应该在6000元/平米左右,事实我们看到的成本已经在12000元/平米左右了,小股东被大股东当成虾米吃了,而芸芸众生呢,他们更是被虾米吃掉的泥沙。禁止炒房就是最大的炒作,要说业界保持平静,不要过度炒作了,其实我想,这样“别去炒作”的谏言做法,就是炒作的本身;一个残阵在舆论高峰上取得了“完胜”,很有点青年令狐冲自缚一手行走江湖的意味,武功还没有绝顶,但勇气却充盈通体,满嘴京腔京韵甚至还夹杂着国际音标的愚众声音,远不及深怀职业态度躬身做事,偶尔发出略带四川味的大连话,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人,万达那位步履坚实且内涵博大的行业行者王健林!
“拐点”是喊出来的不容怀疑,可房价却不是“粉条捞饭”的“馒头标准”,没有一个环节的跳水,只有艳丽的“超男”作秀和朴素的民众愿望,我们可以试想:“招拍挂”的制度会动摇吗?激烈的“土地争夺战”会平静吗?建安成本能缩水吗?日益猛涨的建材价格能大幅回落吗?“超男”们的做法能与大嘴发出的炒作声音由衷一致吗?房价下跌,“拐点”出现,除了这个新名词本身,请告诉我们个理由吧。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拐点”一次只是这个行业在这个年份里的一次阶段性的噱头,是“地产超男”们的一次次拙劣的演出主线,它的内容绝不是“三大男高音”的惊世大作,而是“闪婚就闪人”的网络伎俩,抓住跳蚤往嘴里塞药丸,这是“专家”们告诉我们灭蚤的方法,台上我们看到的是“精忠报国”,台下我们听到的是“好汉饶命”,台上的可以继续慷慨激昂高歌猛进,可台下的依然会自做多情唏溜唏溜地去喝粥,我承认“让猫看门,让狗去拿耗子”是一出故事情节好看的戏,当你只有看完了,才会觉得它是一出“闹剧”,等到了年底,大戏拉下了帷幕,人们都会纷纷前往住交会去混个奖什么的,留给明年做“言语权资格”,说不准这个以“拐点”话题为中心的鸡零狗碎,还能获个“最不靠谱奖”呢,只要有了这根烧火棍,以后的日子里,“精英”们还可以照样做他们的“义和团”。
“我只为有钱人服务”、“拐点立马出现”,矛盾吗?一点也不,擤鼻涕撒尿,两头都要捏着,两头都顾不上了,结果是,还把裤裆弄湿了,做什么就要像点什么,卖什么就该吆喝什么,这是道理,做婊子立个牌坊也没有什么不好啊?问题是让人揪心的是,可别一不小心给自己修成了个墓碑啊!
百姓的愿望是朴素的,是善良的,房价的居高还是让市场慢慢地消化吧,百姓也能在不被忽悠的良性环境下,慢慢地去学会理解和接受,硬是得了痔疮却含着金嗓子喉宝的做法,也就别再给这个市场以雪上加霜了,恰好“3.15”,写了这篇稿子,也算是为我们自己的权益喊上一嗓子,声音大了吧,会得罪人,而声音小了吧,又觉得不太解渴,不想再去说了,房价永远是个扯不完的话题,“拐点”的曲调还将继续被大佬们喋喋不休传唱下去,相信我们的愿望都是好的,春天来了,展会也快到了,我们可以虔诚而又清静地把我们今年最美好的愿望播下一粒种子,每天去守护着它,给它浇水、施肥,不停不听地耕耘,看着它发芽,等者它茁壮,盼着它结果,等到了秋天,但愿会有一大堆一大堆的硕果累累的好收成。
好了,我们大家都该洗洗睡吧。
今年的“两会”,房价问题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面对亿万百姓声嘶力竭的呼声下,政府势必要摆出的一种“亲民姿态”和“民生举措”,但中国的房地产,却是一个貌似“纯市场化运作”,实则高度行业价格垄断的行业,说百姓收入的增幅,远远追不上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骤涨,这是不争的现实,那责任就在开发商把房价拉高了?从开发商角度,他可以给你算100个账儿,说土地成本、说建安成本、说配套成本、说各种税费等一大堆的成本罗列,得出了最后的利润比例,似乎又让你感觉没有太多暴利啊,开发商也在叫苦,面对越来越高的土地成本和资金门槛,他们也举步维艰,再往上探究,土地市场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下运作,神圣而不可动摇。
房地产市场,是个“食物链”,链中的每个环节也都在正常的规则下运转,而个别的开发商恶意炒作、捂盘惜售、囤地待沽只是个别现象,可年度的房价涨幅,却大大超出了物价增长的平均水平,于是我们可以坚定地说,“拐点”的出现只是“拐点”这个名词的出现,“拐点”的预期只是百姓对房价会出现“拐点”在愿望上的预期而已。
中国人在经历了“标语时代”后,便进入了“广告时代”,而时下的“拐点”一说,又明显带有“标语时代”的痕迹,所谓房地产行业的策划,正是一个“广告亲民”的具体表现,说穿了,总是在扯着衣食父母的衣襟,掏着万千百姓的口袋,硬是把葱油饼描绘成汉堡包,让只会烙火勺煎饼的人去开个皮萨店,其实这也没错,什么行业不是如此呢?同时它也是炒作者甚至极度炒作的人所“示秀”的舞台,于是我们的行业便出现了“王某”、“潘某某”、“任某某”等自诩“行业大鳄”们所导演的《公鸡下蛋》的大戏,我们可以承认他们是“拐点”一词的俑作始者,但我们无法相信他们是行业份额实力的真正领跑者,查阅了一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10强”、“50强”等诸多列强便知,可现实是这的确是主流的声音,但却实在不算是主流的力量。
如果说“大鳄”们的“拐点”一说出于“房事策划”范畴,而百姓企盼“拐点”出现的声音,充其量也只能算几声“哼哼”,有学说就有企盼,有炮制就有附应,有戏内“包袱”就有戏外配合,这让我想起了“超男”一词,一样的炒作,一样的被关注,一样的“外向”,一样的谈资,一样的招风引蝶,一样的索然寡味,一样的相互“争峰”,一样的各自“吃醋”,太多的“一样”让我肃然而不敢起敬地感觉到:地产圈和娱乐圈异曲同工相得益彰,曾记得有人说过,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游”,你说的清楚娱乐圈的“艳照门”和地产圈的“裸游”孰是孰非吗?
有一天看电视,“地产超男”们正反两方坐定,各守一擂各执一词,开始大口悬河大噘其辞,说自己是有忧患意识的百姓一员,称自己业余时间和你们一样,喜欢玩“斗地主”,以示亲民,那我想知道,这日益猛涨的房价和过度炒作的姿态,似乎让我们感觉到这哪是“斗地主”啊?分明是“斗农民”; 前些日子的一期央视《新闻调查》中,揭露“上海楼盘房价虚高内幕:每个环节都存在人为操纵”的节目,在上海一个对外公开售价每平米1.7万的楼盘当中,小股东代表反映工程造价加土地价格的成本应该在6000元/平米左右,事实我们看到的成本已经在12000元/平米左右了,小股东被大股东当成虾米吃了,而芸芸众生呢,他们更是被虾米吃掉的泥沙。禁止炒房就是最大的炒作,要说业界保持平静,不要过度炒作了,其实我想,这样“别去炒作”的谏言做法,就是炒作的本身;一个残阵在舆论高峰上取得了“完胜”,很有点青年令狐冲自缚一手行走江湖的意味,武功还没有绝顶,但勇气却充盈通体,满嘴京腔京韵甚至还夹杂着国际音标的愚众声音,远不及深怀职业态度躬身做事,偶尔发出略带四川味的大连话,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人,万达那位步履坚实且内涵博大的行业行者王健林!
“拐点”是喊出来的不容怀疑,可房价却不是“粉条捞饭”的“馒头标准”,没有一个环节的跳水,只有艳丽的“超男”作秀和朴素的民众愿望,我们可以试想:“招拍挂”的制度会动摇吗?激烈的“土地争夺战”会平静吗?建安成本能缩水吗?日益猛涨的建材价格能大幅回落吗?“超男”们的做法能与大嘴发出的炒作声音由衷一致吗?房价下跌,“拐点”出现,除了这个新名词本身,请告诉我们个理由吧。
由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拐点”一次只是这个行业在这个年份里的一次阶段性的噱头,是“地产超男”们的一次次拙劣的演出主线,它的内容绝不是“三大男高音”的惊世大作,而是“闪婚就闪人”的网络伎俩,抓住跳蚤往嘴里塞药丸,这是“专家”们告诉我们灭蚤的方法,台上我们看到的是“精忠报国”,台下我们听到的是“好汉饶命”,台上的可以继续慷慨激昂高歌猛进,可台下的依然会自做多情唏溜唏溜地去喝粥,我承认“让猫看门,让狗去拿耗子”是一出故事情节好看的戏,当你只有看完了,才会觉得它是一出“闹剧”,等到了年底,大戏拉下了帷幕,人们都会纷纷前往住交会去混个奖什么的,留给明年做“言语权资格”,说不准这个以“拐点”话题为中心的鸡零狗碎,还能获个“最不靠谱奖”呢,只要有了这根烧火棍,以后的日子里,“精英”们还可以照样做他们的“义和团”。
“我只为有钱人服务”、“拐点立马出现”,矛盾吗?一点也不,擤鼻涕撒尿,两头都要捏着,两头都顾不上了,结果是,还把裤裆弄湿了,做什么就要像点什么,卖什么就该吆喝什么,这是道理,做婊子立个牌坊也没有什么不好啊?问题是让人揪心的是,可别一不小心给自己修成了个墓碑啊!
百姓的愿望是朴素的,是善良的,房价的居高还是让市场慢慢地消化吧,百姓也能在不被忽悠的良性环境下,慢慢地去学会理解和接受,硬是得了痔疮却含着金嗓子喉宝的做法,也就别再给这个市场以雪上加霜了,恰好“3.15”,写了这篇稿子,也算是为我们自己的权益喊上一嗓子,声音大了吧,会得罪人,而声音小了吧,又觉得不太解渴,不想再去说了,房价永远是个扯不完的话题,“拐点”的曲调还将继续被大佬们喋喋不休传唱下去,相信我们的愿望都是好的,春天来了,展会也快到了,我们可以虔诚而又清静地把我们今年最美好的愿望播下一粒种子,每天去守护着它,给它浇水、施肥,不停不听地耕耘,看着它发芽,等者它茁壮,盼着它结果,等到了秋天,但愿会有一大堆一大堆的硕果累累的好收成。
好了,我们大家都该洗洗睡吧。
前一篇:直言地产圈的“10大跳槽”现象
后一篇:房事的呻吟,谁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