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桃源
田桃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28
  • 关注人气:55,9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一个现代隐士?

(2013-05-21 06:47:16)
标签:

田桃源

杂谈

草根声音

分类: 时有所闻

如何做一个现代隐士?

嘉宾:

田桃源: 香港《两岸经贸》记者、策划部主任

谢先铭: 现代隐士、桃花源隐士林道长

题记:隐士的人生,是生命艺术的人生,也是逍遥自在的人生。他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永远地记载在青山绿水之中……

“隐逸”是中国文化中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自先秦以来,隐逸行为不断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所效法,逐渐由一种个体行为发展为颇具传承性的文化现象。有关隐士的故事传说与轶闻趣事等,光怪陆离、丰富多彩,俯拾皆是。他们超尘出世,回归自然放下一切有形有象的物质虚幻,追求人天合一的逍遥自在。他们走进了田野,奔向了山林,身在青山绿水之中,心在蓝天白云之上,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人喝彩拍掌的角色。

在今天,隐者似乎早已走出大众的视野乃至有绝迹之虞,直到一个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花了很久的时间去寻访当代中国隐士并写了一本风靡欧美的《空谷幽兰》,才提醒世人,原来隐士在中国并没有绝迹。

当代道学学者谢先铭,字祥明,号桃源山人,95431日出生于江城武汉市郊湖乡的武术中医世家。童年入道学武,少年从戎投军,青年学艺习医,中年行医研易五十而知天命寻找世外桃源,“贤者隐而高尚其事”,为传承中国隐逸文化事业而创建“隐士林”,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和演绎当代隐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田桃源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十分独特的人文现象,隐逸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谢先铭隐逸文化是一种处在边缘的非主流文化。隐逸文化的发源很早,据传在上古时期,就有了巢父、许由这样的隐士。到殷周时期,又有隐居首阳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姜尚仕周之前,也是一位隐士。从可以考证的史料来看,隐逸文化是孕育于先秦及两汉,成形于魏晋六朝烂熟于宋元明之际

隐逸文化的哲学根底主要是以老庄为核心的道家思想。老子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种有序的统一体,把自然当成最高的规范。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隐逸文化对天趣自然的崇高和追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魂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谓是士人、士大夫们投身隐逸、憧羡隐逸的原发性诱因。

田桃源中国历史上的“隐士”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与思想精神?

谢先铭中国古代出名的隐士大多是满腹学识的智者,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隐士的地位和名声都显得不同凡响。梁漱溟先生曾说:“在政治上便是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虽再三礼请,亦不出来……这种人不但出现,而且历代都很多,在历史传记中占一位置,在社会舆情上有其评价。”

中国的士人较早就富有争取独立人格与个体价值的自我意识,隐逸的全部目的在于保证士大夫相对独立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生活内容和审美情趣。范哗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为隐士立传。并言:“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曲避以全其道,或静已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即或林,或疵物以澈其清。”真正隐士,都具有超然尘世之外,热爱祖国,关心民众,不求名利,又不屈从于权贵,更不趋炎附势等高贵品德。他们的为人,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言行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

田桃源部分人认为,隐士之所以隐居,是逃避社会责任,属于消极避世。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理解与看待的?

谢先铭:《周易》曰:“天地闭,贤人隐。”隐士为什么会隐?庄子在《缮性篇》中说:“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藏其智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真正的隐士,并不是逃避责任,消极避世,他们隐逸的社会根源是“时命大谬”。

人在社会中奔波劳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生产,满足自己的功利欲望。然而一旦物质需求成为唯一的目的时,人便失去了自由,无法进入自己的本质。唯有超越功利的精神自由,才能使人真正存在于天地之间,“诗意地栖息”。

隐逸是一种温和的生活方式,历史上的隐士们既没有激烈的反社会言论,也没有激烈的反社会行为,而是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恬淡心态。隐士们创造的是一种与功利文化相对的非功利文化,隐逸的核心在于心灵的自由。“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于是,积极与消极的矛盾、避世与游世的抵牾被彻底地调和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极富魅力的山水田园诗、山水画及园林艺术的出现于成熟,就与隐逸文化中隐逸人格精神的孕育、建构及表现分不开的。

田桃源您为什么会选择在湖南桃花源开创“隐士林”这项隐逸文化事业?

谢先铭隐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一提起“隐逸”,我们首先会想到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是真正的隐者,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人

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是中国道教洞天福地中的第三十五洞天,吕洞宾称其为“紫气南来第一关”,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

隐士的人生,是生命艺术的人生,也是逍遥自在的人生。他们人生的意义,只有青山绿水才能读懂。山水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了他们,然而他们给山水带来了特有的灵气,突显了山水的价值。遗憾的是,作为中国隐逸文化的代表地,桃花源虽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人文地理优势与天然的自然风光,但是,却难以寻找到当代隐士的代表。

我们立足桃花源开创隐士林,就是为了填补当代隐逸文化的空白点,将隐士林当做我们人格精神的寄托与归宿。这也将成为当代具有隐逸意识的知识分子的愿望。

田桃源:您进入隐士林,是为了寻求自身心灵的自由与生活得诗意,还是为了给社会创造和流传精神文化财富?

谢先铭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运转,使得人们的焦虑感随之剧增,身心失衡烦乱,以致渐渐滑入迷失自我的泥潭。人人都渴望拥有一种清静、自由、平和、开放的生活,都在寻觅心灵的“世外桃源“。我们通过“隐士林”,可以满足更多有向往“隐逸”的世人的心理需求,满足其返璞归真的愿望,人们可以在这里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与自然相和谐中获得提升自我的大境界

隐士林通过“万善功德林”,发动和号召社会大众萌发善心,种植善树,给社会创造有形的物质财富。同时,我们也将在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超然脱俗中,为社会和后世创造和留传无形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切为了社会的自然与和平,一切为了众生的康乐与文明。适应自然,恒顺客观。道法自然,随缘隐显。立言在民间、立功在世间,立德在道林……真心献给天下人,留下正气布乾坤。

这是我的人生格言,也是当代隐者的精神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