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关于开春的一些趣事(图)

标签:
转载 |
分类: 乱弹天下 |
关于开春的一些趣事
立春了,昨天,文友田桃源准备写一篇关于开春的文章,用百度搜“开春”这个词时,百度做如下显示——
读音 开春kāichūn
田桃源当即以小纸条的形式通知我,气愤地认为百度有侵权之嫌,因为百度所引《人民日报》关于开春的文字,是我周碧华原创散文《开春》中的一段话,但百度没有提及,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茅盾先生写的。(注:百度已于二月九日更正了)
我除了对田桃源之举表示感激之外,对百度却无法气愤起来,因为此文毕竟发表了二十年。只是百度对“开春”的释义,无论是楚辞,还是陶渊明茅盾的诗句,都只是提及这个词,并未对“开春”做出阐释。只有我在《开春》那篇散文中才真正阐释了,只是百度在引用时不太准确,应该援引另外一段。
这件事便打开了我的回忆之窗,在此记下有关此文的一些趣事:
1991年元月底的一天,我从工作的单位湖南桃源师范回到百公里外的老家度寒假,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喝茶,屋场上便来了一个陌生的青年,清瘦白晰。他笑吟吟地问:“请问是周碧华老师么?”我说是,他便来了番自我介绍。原来他叫陈礼荣,是另一个乡的小学民办教师,爱好文学,我们村有个泥瓦匠叫孟祥华,也爱好文学,在他家做工时,两人谈起文学,不约而同聊到了我,当得知我每年寒假都要回老家时,他便步行了20多里特来拜访我。
快到过年的时候了,陈礼荣不在家好好张罗年事,却大老远地冒着严寒来我家,我非常感动,当即留他吃晚饭,天黑了,那时交通不便,又留他住我家。晚上,我们两人同睡一床,我家住茅屋,墙壁的裂缝挡不住寒风,被子又单薄,我们俩虽是20多岁的小伙子,仍冻得无法入睡。半夜里,我们索性披衣坐起,摸黑聊起文学来。下午回家时,我注意到池塘边的柳树枝上因前几天曾有过艳阳天而绽出了一些绿蕾,便谈了关于开春的构思。陈礼荣在黑暗中“好哇好哇”地叫起来,似乎我这篇文章就已发表,他与我在分享喜悦。这就是市场经济时代以前的文学青年,只有彼此欣赏和激励,没有轻视和嫉妒。
这个陈礼荣就是现在的“碧云”,如今已跻身省城文化人圈子,房产几处,往来于名人富商和红颜之间,日子十分滋润,不知他是否还记得20年前那个寒冷的夜晚?那个寒假结束后已是二月中旬,我忙完了开学的一些杂事,便于一个晚上刷刷刷地完成了《开春》的创作。这是我一直的创作习惯,不轻易动笔,只在有强烈的冲动时才下笔,写完后基本不做修改。第二天便抄写好贴上八分钱邮票,投往《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了。那时我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在《人民日报》文艺副刊上稿简直比登天还难啦,有的地区自该报创刊至今都没有人上过作品,但我那时没有细想,因为可投的报刊太少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40多天后,即1991年4月8日的《人民日报》副刊上,《开春》赫然与刘心武的作品发表在一起了!不久我收到了样报,样报中有编辑随信一封,才知是著名散文家石英先生编发了我的作品,在此之前,我只知道石英老师是天津《散文》杂志的主编,怎么《人民日报》也有一个石英?
后来,《开春》经由作家李世俊先生赏析,发行量上百万册的《初中生》杂志在“精品导读”栏中再次推介。据文友们传递消息说,央视某个频道还配乐朗诵过。一晃20年了,没想到田桃源不经意间撩开了我的往事。于是我又想到了石英先生。
2008年5月,常德举办第三届诗人节,我在市政府邀请的贵宾名单中,惊喜地发现了石英老师的名字。于是我在宾馆找到了石老师,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相见,石英老师竟然记得《开春》这篇散文,谈起当年的文学创作风气,编辑与作者之间纯粹的关系,我们不禁大发感慨。是呀,只有纯粹,才会有真正的喜悦。在文学功利化时代,谁还能找到当年的快感?
雅事记录:
17年前的明信片仍然很温馨(图) 探望女囚的路好长好长
看手相让出轨的女人大吃一惊(图)
我的丁玲情结(图)
农家女成为最美烤鱼嫂后(图)
收藏任继愈先生的书少吃一餐饭(图…
晒晒自己的裸照(组图)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花落谁家(图…
梁晓声印象(图)
我在央视为灾区儿童献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