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英文语言的问题

(2022-03-12 11:59:51)
标签:

语言

外语

文化

意义

科研

分类: 题议

      文字,有一部分字、词、句、文法是为处事、故事服务的;有一部分字、词、句是为作工、研究服务的。简单的现象是文学书(故事书)和数理、经济书。不同的专业学术有自己一套语言系统,可以说各种人有各自的一套文字。文学上的事更大量是处事,数理书更大量是作工。这就是人有人言,鬼有鬼话。想在文学里表现数理、经济类东西会很扭曲;数理、经济类书里表述人事也很扭曲。

汉语被一些人看作写故事的语言,但面对现今中国的科技发展,这是偏见。我们大中小学都学英文,大学中还有外语学院这样的专门学外语的。可见我们对英文的认可,因为我们常认为英文是表达数理的语言,我们要借鉴别国的长处。可是这也是一种偏见,因为英语中也有许多文学作品,这表明我们只看到了英语国家的数理、没有看到英语国家的文学。我们这种偏见是认为向欧洲人学数理、经济是更有利的。要是驱除这种偏见,英文、中文没多大区别。

但由于考虑到这种利益,我们大、中、小学还是学了英语。这样到底有没有好处?许多人学了英语,除了一些科研学术大学和外国语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都不从事和英语有关的工作,这应该大致看作白学了。另一个问题是你学一门语言既然是为了阔展科学知识、对自己有用,那么你在利用英语文章、文件的时候就要从中汲取知识(智慧),这里有一个问题,人总是从所会用的语言文件中汲取知识(智慧),那么你选英语文件,就要用英文方式在大脑中运转知识(智慧)。要是没有这种运转,把英文文件生硬的读下来,效果会很差。所以学一门外语,高的层度在于用这种语言运转知识(智慧)。要是这门外语正好有或积累有丰富高效书籍的时候,这种外语学习就很有可观的利益。当然你要学到能用英语运转知识的层度。

人们学外语,学会看词句比没学会高些,学会交流比学会词句高些,学会运用外语运转知识(智慧)比学会交流高些。当然这不光靠学习,还要靠外语工作。

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大多中国学校英语教学成绩都停留在前三个阶段,没有到达第四个阶段。

这就让我们心悬了。要学到高级阶段有好处,并且我也说了这种好处的获取需要的模式,有时候很难有高层人才产出。但是大多数人的英语教育算是白教了。每年3亿学子学外语,一年300堂外语课,这就是900亿学时,一学时就算花费10元,这也是9000亿元。可是大多数英语教育只有低层教育收获,这一年9000亿算是打水漂吗?

有时候我们对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到位,或者说没让它们发挥足够的作用。(在英语和汉语之间切换思考,当然会费一些空间,这要留给从业者个人空间和休养空间才行,要是扰乱起来,就麻烦了。)

有人说英语是构词法简单,一个动词可以简单的构成一个形容词,然后构成一个名词,甚至宣说英语是机器语言,中国汉语在这方面差。

这是错误的认识。语言作为人类表达外部事物、接触观感、各种文化的产物,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囊括了众多的元素。英语也有文学,也一样是囊括了许多种元素。这在构成学上是做不到的,只要多产生词汇量才能完成。中国汉语在这方面不比那种语言差。

英语的构词学,也就两三层:从动词到形容词,从形容词到名词。能构词四层的很少。英语国家表达一个比较深层或专业的概念,不能光凭构词学,也是各种单词组合一堆,就那科技用词为例吧,也是长长出现各种单词的组合,这和汉语没什么区别。

而且,英语在用众多单词表示了一个长概念以后,还会把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写出来,这样简洁表示。比如CERTBBS,从中你就可以看出,他们表达一个概念也是用各种单词,并没有什么简单的构词学速成方法。

有人在工作中,或者是在一个作者写一个文化故事的时候,会被一些人提及一些外语 词汇以供参考。比如说凯斯、李德、亚瑟,或者直接提供一些外语词汇或外语名句。显得很有派头。也是,我们在学习英语国家科技的长处,会有一部分英语实力跑到文学领域展露一下头脚。

可是我的这个写故事的作者被假定是用汉语的。这些英语字句好像有一些优越性的看着你,还让你猜想它们的意义。

其实这些英语代号或代码没什么意义,不是说明文的长篇,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你的猜想往往是张冠李戴的曲解。你的工作要是没有和英语资料有关,你可以抛开它们。

要真的说明这些字词的意思,需要专门从事翻译或科研工作的人进行。这就像是一把伞,在你从事的文学领域,但你没有足够的资源、资料将它打开,所以不要理它们,你不能从处理这些字词中得到收获。

现在,中国一些科技公司,也冠以奇怪的名头,比如说芬必达、康刻尔,也许对于企业追求潮流是好的,但是我们只当他们是专有名词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