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办公间写文件,发现”急症“传闻。这说明什么?有人在问我问题吧,于是我开始起来写文件。
“急症”传闻为什么会来?因为有人问我问题!我的回答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有人认为文章是好的,帮他们解决问题。或者世俗观中认为小说故事是好的,帮人解决问题。这就引申到一个精神世界的方向,一些人相信精神世界,甚至极端者相信精神世界将压倒物资世界。可是在商品琳琅满目的商业街上,这些极端者更像是飘摇的游魂。
为什么?因为价值。不同的物资有不同的价值,我这里说的物资包括精神、物质以及其他一些从中衍生的东西。
我说到这里,你觉得我要批判唯精神论。先不说这个,我先说那些解决问题的人,或者那些耽误时间帮他人解答问题或接受来访的医师这类人,他们认为自己耽误时间不工作,就是说他们回答问题、写文章的时候多,而工作的时候少的话,他们会感觉什么?
这也是我的感觉,是的,他们在从我这里找到秘诀,然后去成功,我却一直在作答,只剩下一堆文件。
虽然这个结果很令人沮丧,让我这样解答问题的人沮丧,但我还是试着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为什么精神至上,精神压倒物质,会是错误的。
简单的总纲就是因为价值。
在于各种精神、物质以及它们衍生品的价值。
一个影视剧或相声小品,给你带来十几分钟的欢愉,你愿意给他付费30元,而面对一顿丰盛的午餐,你会付费50元,一款好的代步电动车,你会付费3000元。再往大宗商品的方向,我就不说了。
精神不是没有价值,他有价值,给你带来欢愉,并且很多场合受到承认,是有人愿意付费的。可是十几分钟的欢愉,有一顿丰盛的午餐重要?也许你宁可不欢愉十分钟,也不愿意饿上六个小时。于是你品价,这顿午餐比影视或一段相声小品值钱,所以你付费50。当人人都这样想的时候,于是社会就形成合力,认可了午餐的价值。当然对精神,影视、娱乐节目不是没有认可,只是价值小一些。
但是当恶意比拼的时候,人们就认为午餐这种物质更有价值,精神价值少。精神微细的才思就是被这种价值对比抹杀的。
再往大里想,代步电动车,更有价值,因为你不想天天步行啊!所以你出3000元。
而头脑简单的人,总是只能想到那些价值排行榜上靠前的东西,不去想价值排行榜靠后的东西。
比如这个价值排行榜:
厂房:200万元
房子 :60万元
车子:30万元
午餐:50元
影视或一段相声:30元
水和空气:0.2元
聊天:0.2元
有些人呼吁,我们要注重精神,要有追求、有愉悦、与沟通,那是这部分人很优秀,愿意花时间在更多的方面保养自己,能想到更多的问题,所以他不但想到了价值排行榜前面的东西,也认识到了价值排行榜后面的东西。
从社会、国家层面,比影视或相声更低价值的水、空气都要保护。这是一种更人性的思考,也许对于想法简单的人是更复杂的脑力工作吧。
但是一些思想不是那么发达,不能考虑太多问题的人,他只是想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他只思考了房子、车子。再多的问题,对不起,我放弃,我想不到,所以他们不欣赏影视、文化,不欣赏山水、美景。对于这样的人,只能任其想法简单,然后鼓吹房子、车子的价值。也许商业经济中,房产企业和车企的宣传正合他们的胃口,或者说是他们的看法简单、鼓吹更合房产企业、车企的胃口。
城市里各种物资,包括物质、精神在内的东西,好像现在标价越来越容易,这样价值排行榜在人们大脑里越来越清晰。不想复杂问题的人,就只关注排在前面的东西。至于想让自己更好的,想要文化给自己舒心、愉悦的,想让水源、空气更好的公益行动,让那些想法更丰富的人去理会吧。
有些人想要在竞争中获胜,那他想到的自然是占据价值排行榜前面的东西,而不是占据价值排行榜后边的东西,这些人是公司领导或是国家领导吧。因为你占据价值量大的东西,你才容易获胜,所以这个世界因为价值榜的原因,知道物质胜过了精神。想要竞争获胜,就要在价值排行榜的前端想办法。
因为价值排行榜前端物品的价值,是更多人确认其价值的,或者说确认的价值量上比排行榜上后边的物品高,所以更关键,所以你要占有。于是世界变成了物质的。
我这里所说的价值排行榜,里边的东西都有价值,不是宣扬下边的就该丢弃,因为很多人还是注意到他们的价值。你只要有或利用了里边的一项,都对你有所价值,对你的生活有所提升,真真应该丢弃的是那些负价值的破坏和盗窃。当然负价值的东西我们不把他列在排行榜上。
刚才说道价值认可,现在社会价值的认可就是价值排行榜的那样。比如说以前硅酸钠不作玻璃的时候,没人认可硅酸钠的价值(或者说是石英砂、硼砂矿石),后来硅酸钠被用来制造玻璃,于是大家认可了,或者说公司强化了这种认可,于是社会上人人知道,硅酸钠制造成玻璃是有价值的,甚至比以前用的麻纸有价值。这个认可一旦实现,在简单的对比中就被人看重。当然现在的玻璃工艺已经大大打压麻纸的价钱。
我说出了我的对精神、物质的看法,当然也许有帮助,也许这就是成功的秘方。我认为我付出了价值,这价值从那里来?从我的思考中来,这是智慧。
有人认为知识重要,因为你看到的是这片文章说讲的知识,而我当初付出的是智慧。也许智慧更重要,他植根在每个人的心里,看知识的人也是为了让知识、文章启迪自己的智慧,从而成功或愉悦。从竞争的角度讲,成功才是愉悦的。
说到智慧,你自己想问题,或是我刚才想问题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有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聪明?
你想?——根本没有人认为自己不聪明!人们都认为自己有智慧,相信自己会胜任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你学习好,老师夸奖你,你认为自己很智慧。甚至以后的职业可以是医师。别的学生学习不好,那他们认为自己不智慧吗?
不!他们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去把站柜台,可以去开汽车,来得到收入,他们认为自己有可以胜任的工作,他们也把自己当成有智慧的人。
没有人认为自己不智慧。每个人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都告诉自己说,自己是有智慧的。
那愚蠢是那里来的,愚蠢不是从思考中来的,愚蠢是从行动中来的。智慧是每个人的信仰性天性。
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智慧这项财富,是自己内生的财富。愚蠢是外在的,是与外界接触中行动产生的。
大致判断是因为我们可以采取的外在行动,在与外界物质接触的时候有很多种,所谓的有365行,行行有数百种行动,是这些行动带来了愚蠢。
(行动带来愚蠢,我们不行动行不行。那是不行的,自有人类以来,你总要采集食物,发展到建筑,发展到军队、艺术,发展到科技。行动是必然选择,所以愚蠢会在一些地方产生。但是我们都希望愚蠢自然飘散,不去打扰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