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新时代教师,要做教练型教师”——兼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再论“新时代教师,要做教练型教师”——兼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317)
凯利·盖勒格在《人人皆可为优秀写作者》中提出:学生需要教练,而不是演说家和评论家。
教练该怎么当?我们可以从篮球教练身上得到启发。运动员无论是在训练场上训练时,还是在比赛场内拼杀时,教练都要时刻关注训练反馈以及赛事的发展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教练会等训练或球赛完了才进行指导,都是在训练中以及球赛进行的过程中予以纠正、辅助、整改。与次类推,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是演说家和评论家,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目标任务进行教学训练,要在教学训练中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看到哪个学生有问题或看到大家存在共性的问题时,应及时叫停,与学生面谈,辅导,辅导,再辅导。否则,一学就会,一做就错,艾宾浩斯曲线定律告诉我们,巩固练习、拓展运用肯定没有跟上。
篮球教练指导运动员,从来不会只讲不练,从来都是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从来都是结合球员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进行口头指导与实践训练,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如此,我们需要以教练的身份及时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指导、帮助,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把这一切都交给课外时间,学生自行去训练。指导完之后呢?就像篮球教练叫停比赛进行指导后,比赛要继续进行。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后,还要让学生立即进行实践操作,如此循环往复。
经过这样的临场、面对面的反复指导训练,最后的结果无论是好是坏都能被大家接受。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和老师形成了教学共同体,结成了解决问题共同体,师生在这个共同体中都有参与,有交流、有反馈,有判断,有应对,有思考,有尝试,有练习,都获得了成长。相反,倘若教师总是满堂灌,当演说家或评论家,课堂中学生只听不练,该练不练,课后让学生自己去练,肯定一大堆问题无法解决,或当“事后诸葛亮”,摆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便和学生之间有了隔阂,即便写下的评语很“恰当”,也是于事无补的。
要做一名教练型教师,首先要明确何为教练。教练就是以人为中心,关注、陪伴、支持他人认识自我、挖掘潜能、激发热情、实现梦想。ICF(国际教练联合会)曾对教练下了个定义:教练是教练与被指导者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只有当一方迫切需要进步和发展,另一方也希望帮助对方去实现这个目标时,才能建立起一种卓有成效的教练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从教练的角色出发,教练型教师要始终牢记——教练是不上场比赛的,场上的目标和行动要靠球员自己去达成,教练的职责是从实战出发,在平时的训练中帮球员做好比赛的一切准备。而这些准备皆来自于平时的训练,所以比赛时,如果教练还在场边不断说应该如何移动之类的话,球员大概率就会在场上不知所措了。所以教练型教师应该努力帮学生把一些学习目标任务环节化、具体化、问题化,预测未来考试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驰而不息去解决好,并通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进行全面内化,建立起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通过一些问题和训练手段活动载体帮助学生深入自我觉察、拓展延伸,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我在《新时代教师要做教练型教师——训练即改变,教学即教练》说过:“与其说教(演说家或评论家),不如训练,与其说你应该干什么,不如说现在就开始练。正视差距,变讲为练,成功不成功,全靠练基本功,成才不成才,关键看教练如何练。成长不成长,全仰仗教练带着练”。“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让教师成为教练,成为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关键。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目标是“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讲练测评;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这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教学目标任务的达成,“五点”落地,“四环”生根,上述操作手段一个都不能少。这一系列的策略操作目标描述告诉我们,只有运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你才真正成为一名教练型教师。满堂灌背景下你成不了教练,你只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或评论家”。正如凯利·盖勒格在《人人皆可为优秀写作者》一文中说的:学生需要教练,而不是演说家和评论家。教练是训练他人获得技能、掌握知识、赋予思维、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教练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拟定教学计划,通过科学方法、程序步骤以及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注重学生学习的行为,提升训练手段,改进训练策略,看重训练过程,训练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水平。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旨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教练训练运动员,是以将来独立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的竞赛为目标,教师工作也如如此。身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中的教练型教师,应以培养能独自面对未来的一切环境的学生为目标,变传统满堂灌为课堂学会、会学、会用会目标,这“三会”的目标过程就是“教练”的作用发挥的舞台,需要教练在课堂教学做到课时具体化,目标具体化,任务具体化,问题具体化、程序具体化、对象具体化,思考具体化、训练手段具体化,活动载体具体化,检测反馈具体化。教练型教师要善于借助观察、想象、类比、体验、模型化、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创造力,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寻求领悟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旨在解决“五点”,突破“四环”。作为教练型教师,练什么很重要,练到什么程度与水平更关键。“五点四环”这个大前提,大战略,解决了,三分讲七分练,才有了方向与路径。“五位一体”的训练目标与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四环进阶的训练程度与阶段,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三分讲七分练”的训练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