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兼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兼论“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269)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同时,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传统课堂即满堂灌教学方式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打个比方,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而进入“思维本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中,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十八个基本要点则从更细微的角度对核心素养予以阐释,其中不少要点直指当前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难点与痛点,让人眼前一亮。如提出“批判质疑”,要求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提出“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再如,提出“珍爱生命”和“健全人格”,要求学生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针对当前遭诟病较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次核心素养的框架也正式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关键词,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核心素养背景下知识学习不再被简单定位于知与不知、知得多与知得少,而是要求学生开展高阶思维参与下的迁移与运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复杂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胜任挑战与实现自我。可见,知识学习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学生能否基于所学知识开展多样化的运用实践,并借此搭建知识与素养之间的相互转化桥梁。
由此可见,诞生于前苏联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并在五十年代传入中国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法在新时代核心素养背景下已经变得不合时宜。它的以知识本位的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法必然被以思维本位、以思维为中心的教学法而取代。“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就是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法架起了知识与思维转化的桥梁,将课堂视为教学的主战场,学习的主阵地,而且,以三分讲七分练的教学策略目标革命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将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培养贯彻全过程。以四环节的教学战术目标革命展开作为教学方式的起承转合,由传授知识进入掌握知识、由掌握知识进入运用知识、由运用知识进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呈现出高阶思维能力的修炼过程。以五点教学战略目标革命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向性革命,以拓展点为核心素养的衔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样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正是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而诞生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成果,为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化,由过去死记硬背而学转为因理解而学、因运用而习、因解决问题而思,不仅实现了“知道是什么”与“知道为什么”,更实现了“知道如何做与怎么做”,真正做到了对知识的本质、功用、价值等的理解,凸显了从内容之知到能力之知再到思维之知。“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以“运用”为核心的教学法论,改变了满堂灌教学是以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素养的培育不仅要求学会、会学知识,而且还要求实现能用、会用知识,实现了由先学后用到用以致学的根本性转变,将培育高阶思维如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纳入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与评价检测的重要方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厘清了核心素养背景下知识与素养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教师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化。核心素养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有机统一,它本质上不是知识,知识与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它的对立面,也就是说,知识与素养并非不可统一,素养的形成需要用知识去建构与培育,知识的再生与创新需要素养去催生与运筹。素养与知识之间既不是竞争的关系,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教师需要传授核心知识,为学生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的获得不仅意味着知识与技能,还有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可见,素养的内涵体现出了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的特征,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可运用的条件与资源。因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获得知识,需要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赋予他们更多掌握运用知识、迁移拓展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耕种者育土,为远行者铺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已走出云南昭通,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有眼光与见识的校长与教师已经开始选择使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作为习本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的教学法,1993年创立。出自云南昭通的教学法!双减教育时代高效课堂教学法,“教学评一体化、讲练测同步行”,“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为一体,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智慧!中国特色课堂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