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晓波画圆战术
李晓波画圆战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15,925
  • 关注人气:3,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画圆战术,不是画圆战术,还是画圆战术

(2022-04-24 15:56:16)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是画圆战术,不是画圆战术,还是画圆战术


佛家经典《金刚经》里的三句义: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故名世界。这和《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佛经和道德经里最难懂的话。
这三句义里有三重境界,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初入禅时看山是山,参禅中看山不是山,悟道后看山还是山。又如苏东坡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比如夫妻,刚开始的夫妻是因为爱情;结婚后的夫妻就是冤家,经过磨难还没有分开是缘份,这才是真正的夫妻。
《金刚经》三句义的第一句都是指出中心,点出要讲的是什么。第二句有个“非”,在这里用于区别和普通大众通过感官的认知。第三句有个“名”,名就是名相,对事物道理下定义,所有的主体存在都会对客体环境,以及客体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和这些事物对主体感官引起的感受,做出区别认知,这就是“名”。
《金刚经》里的三句义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一分为三思维,是中国哲学思想与智慧的体现,阐明了认识世界中的三重境界:“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故名世界”——“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第一重境界,指的普通人看什么是什么只看表面;第二重境界,指人开始思考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第三重境界,指人生开悟,大彻大悟后,明白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金刚经》的这种“三句义”思维方式,是在肯定的同时否定,在否定的同时又肯定,解释“无相”的妙义,展现出无限的哲思智慧,给人启发,让人开悟。唐代禅宗六祖慧能就是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在听闻《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悟,最终成为一代祖师的。《金刚经》从意识上彻底扭转我们惯性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不再执着,不再焦虑,热爱这个世界,但不被这个世界带着走。享受这个世界的生活,但又不被这个世界的生活把自己淹没,“三句义”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正如你看到的是“画圆战术”,又不是“画圆战术”,还是“画圆战术”。你看到的是“画圆战术”,是指有形的“画圆战术”,看到的是表面现象的形态,尚未进入本质的阶段的认知;又不是“画圆战术”,是指人开始思考“画圆战术”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开始认知其本质与规律;还是“画圆战术”,是指“画圆战术”的无形,是意念形态、无为形态的“画圆战术,是指人生开悟,大彻大悟后,明白了“画圆战术”的思想与智慧。
打“画圆战术”需要学会佛家《金刚经)之“三句义”这样的辩证思维方式,既关注有形,又关注无形,将有形与无形统一到“意韵”之中。看上去,“画圆战术”是固定的,但又不固定,最终还是固定的。第一个固定,讲是有形,即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有着自己特定的移动跑位轨迹;第二个但又不固定,即有形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互贯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圆中有方,方中有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第三个最终还是固定的,是指战术口诀,是无形的意,是不变的,但却能以战术口诀之意造千变万化之形。从固定到不固定再到固定,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维方式已经从低级阶段进入高阶阶段、从有形进入无形、从住相进入空无之境,从位置篮球进入区域篮球再到无为篮球(意念篮球)。
这就要提醒学习“画圆战术”的中国教练与球员,正确认知“画圆战术”,需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不是你所想象那样“固定与简单”,尽管大道至简,但其中蕴含不简单的中国文化哲学智慧,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体系丰富,变化无穷。“画圆战术”不同于欧美固定战术,不能以欧美固定战术的思维方式来认知中国文化哲学特色的“画圆战术”。欧美固定战术打的就是有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固定配合方式与线路,是固定思维、直线思维、非此即彼思维、不可逆思维的外化形式。而“画圆战术”打的是有形与无形的辩证统一,是中国文化哲学《易经》之取向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循环思维、辩证思维、拐弯思维的外化形式,说它有形,它又无形,说它无形,它又有形,其承载起承转合之神韵的是以意念为核心的战术口诀,即意在事先,以意达形,以意取形,以无限为有限,以无法为有法,打到正酣处,无招胜有招。

是画圆战术,不是画圆战术,还是画圆战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