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圆战术”以无之用,行有之实!

(2021-11-12 13:48:10)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画圆战术”以无之用,行有之实!

老子《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其中,“无”即“无名”,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即“有名”,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之“无”领悟其“道”,以战术口诀外化之形(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即有演绎其“道”。战术口诀之“无”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是对篮球配合规律(道)的认知,是对“画圆战术”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道)的凝聚,战术口诀以底层逻辑的方式存在于思维中,既是一种无,也是一种意,还是一种空。战术口诀之“无”最大的意义成就了“画圆战术”看得见摸得着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有,缺失了“战术口诀”之“无”,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有”就会变得固定僵化,难有千变万化。因此,“画圆战术”就是一种以战术口诀之“意、无、空”造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千变万化之“形、有、器),在“画圆战术”体系中,无即有,有即无,空即色(形、器),色即空,阴阳互冲,圆方互变,让人难以分清有与无,当你认为是有时,它变成了无,当你判断是无时,又成了有,让防守难以臆断有无、阴阳、圆方。正如《道德经》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鼻孔之所以能呼吸、能嗅,耳孔之所以能听,都是以“无为用也。实物往往凭借之“有”而用其“无”。有无相生,相互依存,交互为用,缺一不可。《道德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大意为: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有之以为利”这里的“有”可以被解释为有利条件,“无之以为用”这里的“无”可以被解释为使得有利条件发挥作用。“有无相生”“利,用”也是一样是不可分离的,这个也就是“道”。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魏王送给惠子大葫芦的种子,惠子种下后,不久种子长成了容量为一百升的大葫芦,但是大葫芦用来盛水不够坚硬,用来作瓢没有水缸能容得下,惠子以为没有什么用,便丢弃了。庄子对惠子说:“你只是不知道怎么用而已,宋国有人世代以漂洗为业,制作专治龟裂的药物。”但是这个宋人认为这药物用处不大,便把药方高价卖给了一个客人,客人拿了药方说服吴王攻打越国,可以让士兵不受皮肉之苦,后来吴国战胜,该人得以封侯。这个人懂得事物的大用,而你有一百升的大葫芦,为何不拿出来制作成小舟浮游于江湖呢?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事物表面的作用,潜意识认定它们就只具备那些用途,或只值得几块金子,很少能看到它们更深层次的价值。
圆内有仁为上善,方中无我是真人,这是“画圆战术”蕴含的中华文化五千年中国智慧。“画圆战术”儒释道互补,缺一不可,专攻一路是不行的。“画圆战术”打的是无与空——道家佛家哲学;“球不上圈画圆不止、圆中归真方中做人——儒家哲学。“画圆战术”是儒道并修、明儒暗道,儒放在外,讲的是具体的东西;道放在内,讲的是虚的东西。优秀的人都是明儒暗道,内黄老外儒术。道是虚的无的,但很重要。战术口诀是无与空,是虚的,具体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是实的,虚以控实,以虚控实,以无行有。车轮重要是因为当中的车轴,一个茶杯,看得见的部分没有什么用,而当中的空的虚的部分装水后才有用,可惜,一般人只看到实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很少看见虚的、空的、无的、抽象的东西。
“画圆战术”抽象的战术口诀看上去是空的、虚的、无用的、无招的,具体的看得见的移动路线是实物形态的、有用的、有招的,就认为无之无用,有之有用这是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画圆战术”深层次的价值就是战术口诀之意、无以及无用无招,这个抽象出来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用即战术口诀之意,不仅衍生出具体的变化万千的基本移动路线与变化路线的辩证统一,使得“画圆战术”体系变成了易经之变、阴阳之变、圆方之变、大用之变,形成了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对不变的无招胜有招的自组织特征体系,真正做到了“以无之用,行有之实”。“画圆战术”儒释道兼修,明儒暗道,以战术口诀之虚控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实,以虚控实,以意导形、以空生相、以无生有。
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是欧美文化非此即彼的固定思维方式。受欧美固定思维方式以及固定战术的影响,中国篮球长期打的有形的实体的固定战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战术板上画出来的一套接一套的有形的具体的移动配合路线图。我们认为,这样的具体又可操作的有形配合比较直接了当,画出来即可跑出来,同时认为这样的战术配合是有用的,而以战术口诀展开的战术跑位是无用的,没有实际作用可我们不知道的是:
其一,中国人不是固定思维、直线思维而是整体思维、取象思维、循环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拐弯思维,固定战术变化的空间十分狭小,原则上必须像机器齿轮一样去操作,这是西方近代力学以及机械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直接熏陶使然。叫习惯了辩证思维、拐弯思维、善变思维的中国人去打欧美固定战术,打的难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中国人打起来有些别扭,打不出中国人的智慧。
其二,既然叫固定战术,因固定容易破解,因固定易僵化,因固定缺少想象力与变化力,对于中国人使用固定战术不应成为篮球比赛中的常态战术配合。一旦成为常态战术配合,就容易被摄像分析师所破解。有用的固定战术,很快变成“无用”的战术。欧美篮球的固定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们与固定战术是永远分不开的,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定了打固定战术没有欧美人那样来得自然而然。
其三,中国人思维方式是以虚控实、意在事先,以意促形,以意导形,以无行有、无形统领有形,无招胜有招,主张无用之用乃大用,“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之无用,产生了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有用、大用与实用。按照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战术口诀跑位,就会跑出具体生动变化多端的基本移动路线与变化路线,在战术口诀的引领下,战术组织变得游离漂浮、若隐若现、行云流水、延绵不绝,从哪里打来,要打到哪里去、谁来终结,在什么地方终结,球不上圈,画圆不止,画圆方攻,拐弯而攻,柔弱来攻,一般能以锁定,战术口诀因防而变、因人而变、因地而变、因时而变,战术口诀未变,运用战术口诀的方位、路径、方式、时空多变,顺时针来,逆时针去,无头无尾,无始无终,让防守不易把握其方向与路径。若离开战术口诀之意与无,基本移动路线与变化路线就成了固定的少有变化的模式与套路,与可以在战术板上画出来的欧美固定战术就没有两样了。这不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打出来的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以无之用,行有之实!
“画圆战术”以无之用,行有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