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强化“教的指导”,弱化“以讲代教”》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99)
最近看到房涛先生的一段话,对教与学的关系说得很到位:教和学是融为一体的,不能分。目前,在课堂的实践操作中,普遍不很到位的就是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没有教的指导的自学一定是低效的”。学生的学一定要追问教师的“存在”。在学生自学的时候,尽管教可以“隐身”,但是,却必须“在线”。眼下的情况是,不少老师喜欢以目标代指导,以流程代指导,以要求代指导,就是没有具体的方法作指导。“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对老师的挑战。老师的导,一定要激发、找到、服务学生的需要。当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老师及时给予高水平的指导,这才是教育!自学高效五明确:自学时间、内容、不同层次学生方法,学生学习不同深度标准,自学完反馈评价。”
教学方法是需要进化的。从传统满堂课堂教学突出的“讲”到现代课堂教学突出“教”,体现了由大水漫灌式教学到精准滴灌式教学的进化。我们从习惯与经验出发,按部就班地进行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已传承七十一年了,是需要改革进化教学方法了。正如房涛先生所说,没有教的指导的自学一定是低效的,怎么教、怎么指导学生学,是当下对老师的挑战。在满堂灌教学课堂上,只有传授知识的讲,没有教的指导,大量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被放在课外,学生的自学陷入低效的循环,作为专业的教师却无从指导。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凸显出很大的弊端,从一开始就出现了教与学的不和谐、不统一,只是我们的认知局限,没有发现,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改革。
从教学进化的角度讲,传统满堂灌课堂存在系统性偏差,教与学总体是脱节的,学生的学主要在课外。它的教学仅有一个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被放在了课后学生自己去学习。真正的教学,是将上述四个环节搁在一起,才能揭示出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规律。可这种进化却姗姗来迟,或者说,这种进化却异常艰难。满堂灌课堂教学的强大遗传基因,惯性巨大。一方面是各类师范学校的教学,没有从根本上从教学法这门课上去解决这个问题从师范学校毕业从教的老师走上讲台,似乎天生就会满堂教学,属于无师自通。另一方面,早已入职的教师们从未质疑过满堂灌教学方法的弊端,反而质疑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足。其实,这些从教的老师当他们还是学生时,就已经是满堂灌教学法的“受害者”,现在又继续让新的学生成为新的“受害者”,这种经验主义的教学思维方式是制约教学进化的罪魁祸首。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这种经验主义教学思维方式的突围,尽管悲壮,但已经看到了曙光,正在被一些拥有教育情怀、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教师们所接受与实践运用,且成效显著。它最大的创新,是解决了房涛先生所说的“怎么学,怎么指导学生学”的问题,它让教学回到本来的面目,即课堂教学要融入四个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改变了满堂灌教学单一的传授知识环节,从而进入了丰富的、体系化的、问题为导向的、思维为主要的教学平台。它突出的“教的指导”,弱化了“讲的指导”,切中了学生们学习的短板,找到了解决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机制,改变了满堂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几乎都是课后孤立的,缺少“导”的学习。正如房涛先生说的:老师的导,一定要激发、找到、服务学生的需要。当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老师及时给予高水平的指导,这才是教育。
“学而时习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努力建构以“习本课堂”为特征的中国特色课堂教学法战术体系,以“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讲中练、以练为主、课堂训练”来具体落实“教的指导”,强化“教的指导”,弱化“以讲代教”。这里的弱化不是说讲不重要,讲也是教的其中一个部分,而是从时间上的减少,三分讲重知识的系统传授,是精讲,七分练是时间上延伸,重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合在一起形成“教的指导”。弱化以讲代教,强化教中寓讲,教中重练,教中重法,教师以教练的身份与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传授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以学定教,还学于生,顺学而导,练中而导,在问题中找答案,在目标中找方法,一切技能技巧、思维能力的掌握都离不开一个“教练”二字,“练中教”,“练中导”。“教练”在课堂教学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知道学生学懂了某个公式,并不等于他具有运用这个公式解题的能力,“知”是不等于能“行”的,而“知”必须转化为能“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有效的“教练指导”。
双减之后,课堂教学更需要强化“教的指导”,很多涉及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练习都要在课堂解决,教的过程更偏向于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的指导是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是讲与练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才能“教学相长”,也就能实现从“知”到能“行”的转化过程。教师的“讲解”是知识,是理论,学生的“练”是应用,是实践。从教学过程来看,一般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也有边讲边练,先练后讲,但不论其如何具体安排,学生的“练”实质上就是让理论知识回到实战中去。无论是学生的口头练习也好,书面练习也一样,都是理论应用于实际。这是教学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一条教学规律。然而现在有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课,所以一讲就是满堂讲,“练”就是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留给学生课外去做回家去做,优秀的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多数学生因缺失教师的指导而陷入浅层学习。“满堂灌”的教法,实际上是把学生从“知”到能“行”的转化过程生硬割裂开来,在学生从“知”到能“行”转化的重要时刻,教师却退出了重要的指导地位,大大影响了转化的速度和转化的质量,也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