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打得好不好,关键是能否理解好“画圆战术”的精髓。“画圆战术”的精髓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一句话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画圆战术”源自天人合一整体观与方圆之道哲学思想,有两个属性,内在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即两条移动路线,一条为基本移动路线,一条是变化路线,基本移动路线为阴,变化路线为阳,基本移动路线为圆,变化路线为方,这两个属性即两条移动路线的阴阳、圆方移动变化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循环性和辩证性特点。
“反者道之动”。反者,返回之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从起点到终点再到起点的过程。物极必反,由正到反,由反到正。由阴到阳,由阳到阴,阴阳互补,反反相成。道生万物,万物最终回归于道。向相反方向运动就是道运动的总规律。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宇宙万物都是“复归其根”,统统回到它原来的起点,那就是根本。道的运行就是这样,一方面周而复始的运动,另一方面又在运动中不断的发展变化,其三都是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直到回到起点。道之运动都是向相反的方向,上述解释就是“反者道之动”的含义。
“反者道之动”在“画圆战术”里表现为,无所为而为,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基本移动路线的循环运动、变化路线的变化运动,都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正反相生、反反相成的运动发展过程。这告诉我们,打“画圆战术”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运动变化的“道”与“根”,按照战术口诀以意领行,以意促形,以意达形,不可站位式进攻,每一次传球,都必须移动跑位,每一次移动配合都要促成向相反的方向结果,道的运动往往发生在反反相成之时,比如,上下联动、左右逢源、里应外合、内外结合、阴阳交错、圆方互动、声东击西,从基本移动路线到变化路线,再由变化路线到基本移动路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阴阳、圆方融合中寻找最好的机会进攻,在阴阳、圆方反反相成中实现“道”生生不息的运动发展变化。
“弱者道之用”。弱者,非懦弱、虚弱,而是柔弱,柔,就是不强硬,弱,就是不强势。不急躁,不冒进。弱就是顺应自然事物发展的规则,顺道,自然不是大自然,而是道。用,道为体,德为用,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万物相生相克,万事阴阳共存、圆方向生、利弊共在,讲究的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道的作用总发生在柔弱之际顺其自然之时,正是“弱者道之用”含义。
“弱者道之用”在“画圆战术”里表现为,以柔克刚,调动对方,寻找破绽,后发制人,以战术口诀引导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组织实施,基本移动路线示形示弱,变化路线变强变刚,战术配合是篮球运动“道”,战术口诀反映了篮球配合规律与特点,依诀而行,就是依道而行,实现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乱为不瞎为,不急躁不冒进,不单打独斗,逞强斗狠,而是按照战术配合与战术口诀的规律与规则展开配合。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上下联动、左右逢源、以柔克刚、多点进攻,道的作用往往都发生在这里。这些地方都是以柔弱而呈现出来的。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传内必切,有切必包,外传必挡,外运必递,这是篮球配合的自然规则,我们需要遵循这个道。遵循了道,道的作用就会发生。在对抗中,不是想当然的去攻击,需要审时度势,阅读比赛,不与对手硬碰硬,强对强,而是寻找对方薄弱环节实施攻击。强与弱、阴与阳、正与反都是相互转化的,我们就是要寻找条件促成这样的转化,“以反者道之动”统领“弱者道中用”,在“弱者道之用”中彰显“反者道之动”。对手的强点,我们要用柔弱去化解,而不是去对抗,攻击其弱点;我们的弱点,我们要想方设法不让对手去攻击,直至变成反向强点,总之,善变者强,以化处变,刚毅之力,灵动之巧,“弱者道之用”就是要求我们因人、因时、因防而变,顺应自然,顺应事物发展,做到避实击虚、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画圆战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果,中国人打画圆战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哲学智慧,打出中国篮球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