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蕴含的太极思维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太极思维,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征。中华民族先贤采取了“立象尽意”的办法,用象——太极、八卦、六十四卦来解释宇宙发生与演化的曲折过程。中国传承已久的太极是指阴阳两极,对立而又统一,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揭示了物极必反的道理,符合矛盾统一定律,形象地展示出了,事物运行是由正反两面组成的,也就是说,一张白纸再薄,它也有正反两面。
《易经》中讲,一画开天,从而有了天地之分,上下之别,画一个“一”、再画一个“——”,组成了六十四卦的基本元素“爻”,从而,分了天地,有了阴阳,有了太极,有了千变万化地卦象。太极,阐述了天地间的道,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太极,就是一部博大精深地哲学。
从太极就可看出,太极思维,就是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对待问题要有矛盾统一思想,要正反两面去思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偏激,处理问题要多从对方地角度去考虑,才能知道如何妥善地处理问题,才能解决好问题。要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好事有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又有可能转变成好事,事情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中的。
太极思维是一种阴阳对立统一的思维。有序运动,绝对之动,相对之静,是太极的运动特征其内部运行的法则就是阴阳交互。《周易》界定为“反复”与“原始反终”,《道德经》界定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太极之动,一是有序运动,二是整体运动。在有序运动之中,太极及其衍生物保持着整体性与系统性。八卦与六十四卦,独立之卦并不独立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八卦之中,一可以看到两两相互交合之动,二可以看到整体圆周循环之动。六十四卦之中,还可以看到一卦之中的穷上返下之动。八卦有序之动,展现出了春夏秋冬和东西南北。有序之动,不离时空。画圆战术,本质就是太极画圆战术,在画圆战术里,基本移动路线为阴,变化路线为阳,相互联系构成了战术体系的有序运转。个体为阴,团队为阳,相互圆融,形成了战术组织的整体流动。一阴一阳之谓道。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出内、外、边基本进攻点,变化路线在内、外、边上拓展衍生,阴生阳,阳生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阴阳互补、互变中把握战术体系的系统运行,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相互转化中实现“中庸”,使战术与团队始终保持平衡,没有明显的偏向,在阴阳和谐、圆方平衡中求发展、寻机会。
太极思维是一种追求圆满的思维。太极,生生之源,《周易系辞》表述为“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八六十四”;《道德经》则表述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画圆战术里,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追求的是无始无终,无处不在,善始善终,刚毅之力,行云流水,延绵不绝,始终保持战术的连贯性与流畅性。要想得到好的果实或结果,首先要坚持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做事现做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画方,先画圆,以画圆为己任,只有画出同心圆,才能实现个体利益与价值的最大化。要按照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进行战术组织和移动配合,同时,要善于顺势而变,因人、因时、因地、因防而变,在规范与变化、变通之间拐弯,做到取舍有度,打画圆战术的智慧就在坚持战术路线移动跑位与拐弯变化之间。
太极思维是一种格局思维。格局思维是全局的视角、深刻的洞察、长远的眼光、诚信的品格。在画圆战术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基本移动路线(圆)和变化路线(方)就是两仪,相互转化中生出四象,形成变化万千之势。打画圆战术需要把握规矩,认知圆方,讲究格局,善于变通,把握得与失的智慧,善于去赢得团队需要得到的战术配合,更重要的善于变通,改变自己,顺应团队战术体系,做到舍己从人、放弃自己不能得到的东西、团队不需要的东西,培养树立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有序联通循环发展的大格局,在全局思维、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中实现个体思维的最大化,以战术体系为平台,树立以体为核心的格局思维,从格局思维中改变自己将个人技术融入团队配合,实现个人技术的战术化、战略化。
太极思维是一种意象思维。周易说: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意。以象取意,以意达形,这是中国人的思维特点。画圆战术运行过程中也是这种意象思维方式的表现,以战术口诀之意象,造千变万化之形。意在事先,取象思维,从圆而方,以圆促方,圆中求方,小圆大方,外圆内方、智圆行方,尽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中,以圆方为物象,天圆地方,表达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意。意象思维需要做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一意一念,一举一动,随心所欲,都在自我控制之中。更要排除各种干扰,做到抱圆守一,学会不依靠、不依附,使用自己的力量守住自己的精神(战术口诀之意),使自己的精神不散乱,摒弃急功近利与浮躁思想,将注意力与精力集中于“战术口诀”的意象运用上,集中在打好球上,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不去争一城一池的胜负,切忌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
太极思维是一种无为思维。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不是不做事情,而是不做人为的事情,随心所欲的事情,一切都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变化去做事。这个太极思维,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恒守境界。中国的文化把这个境界叫做道。我们在日常运用中,
把它看做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态度和境界。这个境界,如果具体来形容的话,可以比做是一种“泰山崩于前而心不惊”或临危而不惧的一种精神气度。说的更深刻一点,是用一个不变的心境去应对万变的事物。而不是让万变的事物来影响心境的变化。是心能转物,平常大多数人乃是物来转心。心能转物,就要确保心境有一定的定力。这个定力,是对心态境界上有个一定的操守、坚持。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而,太极思维,既是见地,也是一种修炼。不仅仅是你理解了,就能具备这个功夫,需要百炼成钢。打画圆战术也是如此,必须有诀可依,有诀必依,用诀必严,使诀灵活,就是要按照战术口诀去跑出团队的移动配合,坚持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不动摇,反对各自为战,单打独斗,人为的想当然地去攻击,这是一种恒守的境界,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必须保持画圆的精神气度,保持战术口诀的心力与定力,才能做到心能转物。深刻的讲,拥有了一种高境界的思想情操,可以应对任何的人情事物的变化。你能去转物,物不能转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