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篮球战术经历,兼论“画圆战术”的创立过程!

(2021-02-04 15:15:53)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我的篮球战术经历,兼论“画圆战术”的创立过程!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崇尚技术的篮球爱好者,苦练技术成了我一直的追求,我1米66的身高,没有技术不行,技术特长也让我成功入选了小学球队、初中球队、高中球队、大学球队,四个阶段的校队我从未缺席过。但很遗憾,我从未接触过正规的战术配合训练,就连四种基础配合我都只会突分和传切,掩护和策应没人教过我,也没有听说过。也许是我经历的球队水平不高,教练懒得教什么战术配合。
正式接触战术配合是大学毕业之后的事情。因为入选了昭通市代表队,教练曹俊老师开始教会我各种掩护配合、策应配合,加上我过去已经掌握的突分和传切,四种基础配合算是学全了。打比赛,也只限于这四种基础配合,全靠比赛中临场去选择使用。难度不小,需要智商与情商并重,为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挨批挨骂不少,因为基础配合只能解决两到三人之间的配合,其他球员往往不知所措,所以会在球场上乱跑,影响了正常的战术组织。
作为控球后卫的我,对于基础配合的使用研究倒是挺多,时常思考,也看了不少篮球战术的书籍,比赛中何时使用掩护、何时运用策应、何时突分、何时传切,我都需要在平时训练中以及生活中去想象、去感悟、去研究。否则,正式比赛我无法组织好这些基础配合,到时候挨骂的肯定就是我了。闲暇之余,也会与队员一块探讨战术配合的时机、方式。长期研究的结果,促进了作为控卫对于战术组织能力和战术素养的提高。
在进入昭通市队之后,原来以为技术可以打天下的观念彻底得以改变。篮球就是这样,没有技术不行,技术不精湛不行,但只有技术精湛也不行,篮球是五人的团队运动,需要更多的配合才能面对强队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充分发挥技术精湛的能力,否则,技术再好,一拳不敌四手,协防、包夹,再强的单打能力也不复存在,关键是球队获胜的机会受到影响。
23岁开始,一边打球,一边教书,一边义务执教昭通师专篮球队。当了教练才发现,球队只练技术走不远,一是没有这么多时间来练技术,学校球队每周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训练,时间严重不足,要想练好心中所想要的技术不现实。二是即使技术练好了也是相对的,也是有限的,强中自有强中手。三是球队比赛中总会瞎跑乱跑,球队中技术好的球员总会单打独斗,造成球队各自为战,一盘散沙,遇到弱队切菜砍瓜,遇到强队,毫无招架还手之力。
缺失战术的技术是低效的。没有技术,打不成篮球;技术不精湛,打不好篮球;只有技术精湛缺乏战术素养和战术配合意识,打不好更高水平的篮球。为了解决球员场上瞎跑乱跑和技术运用的低效问题,我着实伤透脑筋。基础配合四种全部教给了学生,但就是打不出来,如何打、何地做,他们难以把握。我想到了自己曾经在大学时期打过排球二传的经历以及排球场上二传打手势的进攻办法,随即运用到篮球场上,通过将四种基础配合串联起来,固定下来谁先传球、谁后掩护、谁再突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固定好,这样一来,球员就不会不知道咋跑了。这就是后来才知道的这种战术模式就是欧美文化独有的“固定战术”。可昭通,在1989到1994年之间就开始在昭通师专男篮中使用了。
我每次比赛集训之中,都要给球队制定10套左右的固定战术让其强化训练,使他们在比赛中能根据控卫打出手势发出信号逐一使用。球队因固定战术统一了思想,不再会瞎跑乱跑了,团队战斗力得到有效提升,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带队参加云南省大运会,夺得专科组第一名。我的执教由基础配合进入了固定战术阶段。
固定战术实施之后,球队的整体水平是得到了提高。但是套路多,每一套的配合方式都不一样,繁琐而复杂,且实施中机械、僵化、呆板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所有战术路线、球员、配合方式都是固定的,强调战术执行力,所以球员遇到防守的变化、压力以及研究破解,就不会变化了,打得十分死板,因为固定战术就没有给出球员变化的空间,即该如何变,变成什么样,全靠球员自行裁量,受认知能力、技术基础、经验判断等影响,结果往往就会陷入乱打的局面。我觉得固定战术还不是上乘的战术功夫,它是一种直线思维,尤其不适合中国人打,因为太固定了,中国人是打不好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拐弯思维,固定中善于变化,应该找到一种既固定又不固定、既规范又有变化的更为高级更富于机动灵活的战术体系才好。
1995年,我从自己所教的中国哲学中找到了灵感,以“天人合一”、“方圆之道”作为构建自己心之向往的战术体系的思想理论基础,从中国哲学取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循环思维、系统思维吸取智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包括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即内在融合机制与独立个性的辩证统一。我将内在融合机制演绎成基本移动路线,将独立个性演绎成变化路线,前者为圆,后者为方,前者讲固定与规范,后者讲变化与灵活。先基本移动路线后变化路线,先整体后局部,先团队后个人,先战术后技术,我将各种基础掩护配合置于基本移动路线之中,将挡拆、策应、突分、传切等基础配合搁到变化路线之中,开始有了“画圆战术”雏形。
缺失战略的战术是盲目的,我必须找到战术体系的支撑点即战略进攻点。“画圆战术”设计出了两条移动路线还不够,要找到两者的融合点才能做到方圆共生、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我想到了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即中心开花、两翼牵制、三军配合。我设计出了基本移动路线展开过程的创造的内、外、边基本进攻点,即战略攻击点,将变化路线镶嵌在其中,即变化路线在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机会上衍生拓展,这样就实现了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相融相生、相互转化、自由进退。球员在实施中就能由基本移动路线自然转入变化路线,给出了球员三个方面的选择,给出了他们在基本移动路线遭遇阻击时的三个方向的变化选择,形成了“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上下联动、左右逢源,  多点进攻”的战略战术格局。至此,“画圆战术”就诞生了!我找到了一种既固定又不固定、既规范又有变化的更为高级更加灵活机动的战术体系。从中我也体会到,不是学生打不好球,是我的执教能力有问题。当我创立了“画圆战术”,他们原来是可以把球打得更好的。
学而思,思而行。为了让“画圆战术”有效有序的运行,实现大道至简,化繁至简,我开始研究其操作手段 与方法,将中国武术太极拳的“意念”心法,移植过来转变为“画圆战术”的“战术口诀”,以意领形,以意达形,形中见意,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的战术口诀,引导出基本移动路线,通过变化路线的战术口诀引导出变化路线。只要球员背熟、记牢战术口诀,内化于心,就能外化于形,将比赛置于无形,训练中反复体验战术口诀所导出的移动路线,所有战术配合就会高效运转、保持了很好的战术配合的连贯性与流畅性。同时,研究开发出“画圆战术”随机落位、多元发动的前奏和序曲,构建起条条道路通“画圆”(基本移动路线、变化路线)的协作性机制,实现了“万变不离其宗”的战术组织境界,体现了“快、灵、准、变、智”的技战术特点,彰显了“崇尚技术、战术至上、团队篮球、思维篮球、智慧篮球、艺术篮球”技战术风格。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我的篮球战术经历是一段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直接孕育出中国特色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这是在篮球战术领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我的执教生涯也经历了由基础配合阶段到固定战术阶段再到“画圆战术”阶段。这一过程,也是篮球战术配合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从固定到机动灵活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世界篮球战术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截止目前,“画圆战术”已经通过山东男青女青夺得全国冠军而走向全国,其解读文章已突破280万字,作为中国篮球进攻哲学,这是中国篮球文化、篮球理论的凝聚。
中国篮协副主席、前中国男女篮主教练、安徽文一篮球俱乐部董事长兼总经理宫鲁鸣指高度肯定:“世界篮球有八大体系,中国篮球为世界篮球贡献了第九大体系,这就是画圆战术”。前中国女篮主教练马跃南指导也盛赞“画圆战术”:“大山深处藏国宝,乌蒙山中出奇人”。打中国特色“画圆战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展现中国哲学智慧!“画圆战术”是一种中国篮球文化、团队文化,这种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逐渐形成的自觉、有规则有约束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种团队文化首要的是提高团队每个球员的心性,形成一种聚合力。
中国青少年球员战术素养的培养训练极为重要,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与中国篮球的发展;青少年球队的战术体系构建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一支球队能走多远能飞多高!中国篮球的振兴需要从青少年战术素养培养开始,崇尚技术、战术至上、团队篮球、战术篮球,按照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打球,应该成为中国青少年训练的指导思想,让“画圆战术”成为中国球员从小到大的打球方式。


æ°çâç»åææ¯âå£è¯ââæä½ç®ä¾¿ï¼å´å°æ¯èµç½®äºæ <wbr>å½¢ï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