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论“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起到了化解协防的作用

(2020-12-27 13:56:00)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再论“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起到了化解协防的作用

协防是防守中最有力的武器,一旦出现协防,要想通过突破技术撕开防线十分不易。因此,作为进攻一方,化解防守的协防,成为进攻组织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站位式进攻,1人打、4人看,2人打、3人看,防守队员的阵型基本未变,有球紧、无球松,协防面积更大,更难化解防守的协防,对球员的个人攻击能力尤其是突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画圆战术”在崇尚技术、提高个人攻击能力的同时,强化了化解防守协防、减弱协防能力的作用,为球员创造出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位置差攻击的最佳机会。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新的掩护、拆入、拉出的基本移动路线循环,手不粘球,马不停蹄,球动人动,人动球动,在调动防守球员大范围移动的基础上,不仅化解了协防、减弱了协防,而且为球员实施更好地突破技术直插篮下或形成突分成为最大的可能,提升了进攻的  高质量与高效率。
“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三军配合、声东击西、以柔克刚、多点进攻”,这是“画圆战术”战略战术,吸纳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军事战略思想,使得球员之间可以相互策应与支援,形成内线 与外线有机结合的作战,并能集中优势兵力击破分散之敌。反过来,面对内、外、边三足鼎立战略攻击点的构建,对于防守而言,即形成被动应对之局面,各自都担心打到自己,无暇帮助同伴防守,相互难以协同、驰援与步调一致,协防路径被遏制,协防意识被消减,各自为防,各自为战,有利于进攻可乘之机。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采用了集中与分散的方式进行战术组织,在限制区低位或高位实施单溜、双溜和三双溜掩护、连续掩护、三掩护等集中方式,当这些掩护达成之际,突然分散弹开,形成内、外、边三个由内而外到边的分散反弹态势,使得防守一方快速反应紧随其后,向外扑出,形成各自为防的局面,此时三个方向的防守队员,根本不知球会传到哪一点,先防住自己的人再说,协防意识瞬间丧失,球无论传到内、外、边任何一点,接球队员都可以大胆突破向外扑出、惯性很大、重心向外的球员而没有协防,从而撕开防线,制造混乱,伺机得分。这就是基本移动路线化解协防的作用。
若当“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被防住后,即可启动“画圆战术”变化路线来继续化解协防,传内有传内必切,有切必包,有包必补,有补必援,一个循环,协防就没有了;传外有外传必挡,挡后必拆,上下联动、左右逢源,一个循环,协防没有了;传外有外运必递,递后下顺,上下联动,左右逢源,一个循环,协防没有了;传边有反掩护,也有挡拆,还有策应接应,一个循环,协防没有了。当变化路线纵横交错启动之后,防守阵型被一处处撕破,球员各自为防,各自为追,此时,强化突破,有突有包,势必撕开防线,形成补位,造成突分,被动应付,顾此失彼。
我早在2010年1月写的《“画圆战术”在化解协防和破解换防中的作用 》一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篮球在防守端协防和换防能力的增强,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进攻端如何化解协防破解换防的问题。传统的进攻大多是局部战术或者固定的站位打法,缺乏整体的移动进攻,因此,球员的移动跑位往往不多,即使移动也是局部的并且参与移动进攻的人数也较少,一般情况是一侧球员进攻,另一侧球员拉开等待观望,很少有连续不断的交叉换位、掩护、拆入、策应等整体进攻态势,让防守端在协防上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使防守一方对进攻一侧的全力协防成为可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防守的攻击性,使那些只会“站位式”打法和只拥有传统局部战术或者战术素养不高的球队经常无功而返。另外,一旦掩护后对方使用换防往往能破解进攻一方的掩护战术,很多球队因破解不了换防而伤透脑筋,甚至怀疑掩护战术的实用问题。”
“画圆战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化解协防,还能有力破解换防。掩护队员掩护之后的快速拆入,是破解换防的杀手锏。传统比赛中,已经出现了“无限换防”一词,似乎已经找到了破解掩护的秘籍。可魔高一寸,道高一丈。“画圆战术”找到了破解“无限换防”的绝招,即每当防守采用换防来应对各种掩护时,掩护球员拆入篮下即可破解换防,并能在篮下形成空位。过去,我们在面对换防时显得无能为力,因为没有在掩护之后快速拆入  篮下。可“画圆战术”的出现,从体制机制上创造了掩护之后的“拆入”环节,遇到掩护换防时,拆入便能有机可乘。若没有机会,再次通过外线掩护队员进行新的掩护,获得新的拆入,如此循环,人人皆为,同时,一旦抢占了拆入之后的居中策应点,就能打出连贯的后续战术配合,各种交叉策应配合、外传必挡、外运必递配合也就水到渠成,让防守防不胜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