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减负还需增效,课堂改变至关重要,有感于云南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最近,云南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结合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此文一出,引起社会广泛好评。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做了许多不该做的事情,教师做了许多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难以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从事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
学校教师的主责主业是教书育人,但是现实中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种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导致教师时间和精力被挤占。这种情况在不同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要把时间还给教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再次部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明确表态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师节前夕,中央通过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要聚焦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坚持分类治理、标本兼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抽调中小学教师等事宜,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是全社会的共识。教育部密切关注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既表明了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态度和决心,也说明解决这一问题,为中小学教师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现实紧迫性。当然,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恐非一朝一夕之功,改变形式主义、改善基层生态,仍需要更加扎实推进。
减负之后,学校教师就可以聚焦教书育人主业了。那么,围绕适应新时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目标,学校教师的精力可以回到新一轮教改课改上来了。传统课堂的弊端随着思维就是力量、创新就是力量新时代的到来越发凸显,长期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越来越低效的问题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减负是为了增效,那么,减负之后是不是自然而然增效了呢?减负与增效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减负只是必要条件,若要增效,还需要诸多条件具备。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若这条做不到,减负未必增效。
在满堂灌教学背景与模式下,教学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大多认为是教师们的课没有讲好、讲得不精彩,讲的学生没听懂,或者认为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或者是生源问题,于是我们教改教研的方向是研究如何把满堂灌教学讲得更好、讲得更精彩、讲得学生听懂,其实,懂与会,中间差个练,但我们总是以懂代会,这是一种顺向思维、惯性思维使然。结果我们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措施、办法之后,比如,课堂教学比赛(这里的教学两个字其实是讲课)。比如加大教研力度(在满堂灌里兜圈子),教师们的确把课也讲得更好了,讲得更精彩了。但是考试成绩却始终难有重大突破与质的飞跃。同时,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越讲越好、越讲越精彩,学习的主战场演变为以听代学的主战场,尽管有的课堂也增加了些互动,有的课堂也加入小组讨论,看起来好看,似乎符合“ 好课”的标准,但主要是活跃气氛为主,好课的真正标准是管用,不管用的好课始终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导致少则七八们、多在十多门学科作业练习都放在有限时间(两个小时左右)的课外与家庭,教师们5+2与白+黑,学生们更是白+黑+5+2,苦不堪言,家长白天上班,晚上担任助教,怨声载道,矛盾冲突不断,强烈要求减负,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考试制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已经由过去以检测知识型人才的考试转向检测能力型与创新型人才的考试。换句话说,过去考的只要是一些知识点,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很多现成答案都在书中,现在考的兼顾了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检测进入了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进行了,考的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书中没有现成答案了。而传统满堂灌主要以传授知识环节为中心,一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学习以听为要,以记为本,课堂少有围绕思维能力培养的训练,没有将围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环节的训练纳入课堂教学。这些重要的内容与环节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被课堂教学设计放在了课外或家庭中去自行解决,很多问题学生根本解决不了,家长再帮也解决不了。这样来看,教师讲得再好、讲得再精彩,始终转化不成学生的精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却始终得不到组织化、高效化、深度化、精准化的解决,讲的、学的与考的三者在内容上不匹配甚至相去甚远,考试成绩自然形成较大反差。
与其在传统课堂里纠缠不清,费力不讨好,不如在教改课改上深化改革,闯出一条光明之路。课堂改变,教法改革,减负才能增效。课堂不变,教法依然,增效无望。创新又管用的“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早已成功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尝试即可,实践就行,与其观望,不如下手。我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彰显有质量的课堂》一文中说过,传统课堂灌课堂研究的是如何讲好满堂灌,把满堂灌讲得如何精彩,重在传授知识,重在讲会;“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研究的是如何训练,如何把学生教会、练会,如何让学生会学、会练、能练,重在传授知识环节的基础上以“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讲中练与讲练赛考”的教学策略大力实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的解疑与强化。这段话大致说清楚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以及与“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习本课堂教学分水岭以及优势。如此这般,减负才能增效,在减负中增效,在增效中求高质量,这是学校减负后增效的最佳选择和重要路径,也是教改课改以及学改的方向性问题。
方向不明,措施不当,教法不妥,效率不高,甚至南辕北辙。心有所信,方能达远。智慧的关键是角度,换个角度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若跳不出满堂灌教学背景与模式而进入思维教学、能力教学、习本教学课堂,若不采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去强化教学战略目标的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进而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环节革命性地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任何教研与课改都是改良式的优化,减负失去应有的价值,而这种改良式的优化始终跟不上新时代教育教学走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发展快车,必将越来越落伍或被边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会被那些采用了先进的教学法的地区越甩越远,影响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及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昭通教法,自信乌蒙,以中国教法自信,办中国自信教育。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专著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