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看似是一种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但因其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与方圆
之道中国哲学思想,故其深层次的源头还是道德本位与道德实践,是建立在中国哲学道德本位与道德实践基础上的战术体系,也就是说打“画圆战术”的最高境界是道德实践。为了精准把握“画圆战术”的精髓,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中国哲学在探讨什么?
中国哲学在探讨什么呢?这个答案也是很显然的,就是道德。中国哲学几乎全部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但是简单的道德还不能涵盖中国哲学全部。在世界上,存在着四种文明形态,这四种文明形态都完成了文化突破,分别是:以理性为特征的古希腊哲学;以信仰为特征的古希伯来和伊斯兰教文明;以解脱为志趣的印度文明;以道德为本位的中国文明。这四种文明形态都从他诞生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完成了终极突破。这四大思想实际上都来自于轴心时代,轴心时代是人类第一次的理性伸展。
西方哲学关心自然世界,而中国哲学关心人,印度的佛教哲学则认为一切因缘而起、四大皆空。所以,西方一般认为“知识即美德”,中国是“内圣外王”之学。一方面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特别重视人的“主体性”与“内在道德性”的确立。中国哲学关心人的“生命”,是从道德方面出发的。所以,我们关心“生命”,不是知识论的问题,而是“实践论”的问题。中国文化首先把握了生命,由如何安顿和调护生命,开出了“内圣外王”之学,也被称之为“仁”学。同时,中国古代也存在以知识论、逻辑论为中心的“智”学。与“仁”学不同的是,智学主要把握“宇宙”、“自然”的理体,形成知识、科学。
关心人、关心社会、注重天人关系的升华、强调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探讨方向。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两大主要力量。儒家,由人及天,以文化引领现实世界,以符合天地之道。如儒家提出的“圣人秉五行,服五常,中正而主静”——由人说到天,说明文化的神圣性。道家,则由天及人,试图从宇宙大化中推阐出某种理体。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这种理念的存在,可以作为一切文化的最根本原则。道家的基本立场是反对文明、制度的异化,反对对人性的扭曲,强调以自然之理作为文化体系的基础,使文化体系的基础人文建设不违背天道自然。而自古印度传来的佛教哲学,认为一切皆为缘起,一切事物都是无自性的,所以四大皆空。在佛教徒眼里,世间诸事如梦幻泡影,这否定了事物的实在性。而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一样,都是在肯定事物的实在性出发,从而走向了不同的路向。传统中国哲学则走向了关心人、肯定人的主体性以及内在道德性的道路,也基本不存在为了求知为求知。西方哲学则探讨外界,关心自然界。
安顿人的身心,重视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路向。人以什么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哲学的答案是追求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于实践中展示人的真实与价值。对比中西方文化,无论是儒道,亦或是古印度传来的佛教思想,还是西方哲学中的思考,中国哲学都尤其关注安身立命的问题。中国儒家,孔子、孟子等代表,则强调道德实践,强调在现实社会中践行美德与正义,为仁成圣、教化百姓、内圣外王。因此,中国哲学也是一种重视人性之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哲学,要求人要充分展示自己的道德心,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人也正因为道德之心立,才能异于禽兽。如果道德上站不住脚,科学技术越发达,世界就会越可怕!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是以儒家为核心、结合释道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这一体系在基本内容上“重人”“重德”“重和”。“重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和内容。中国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朝时已有了“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之说。孔子则提出了“仁者,人也”。其学说强调“仁”,也即强调“人”。正是由于先秦时代开始形成的这样一种注重“人”、看重“人”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拒绝把自己全部交给上帝或天国,从而避免了由宗教对国家长久统治所造成的愚昧、冲突和灾难。“重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叔孙豹就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立德”被排在三立之首位。春秋时期,孔子在整理殷周典籍的过程中,提出了重德的“仁学”思想。“仁”的基本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实现“仁”者的目标,个人必须注意自身人格的完善。为此,孔子提出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提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德修养要求。传统文化对“德”的尊崇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与中国哲学精神。“重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和”非常重要,“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了达到“和”的理想状态,必须坚持“中庸”之道。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始终包含阴与阳、硬与软、对抗与和谐两个方面,而和谐是主导面。法家和墨家也都强调“和”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的精神使中华文化始终能以一种包容的姿态面对外来的文化。
综上所述,中国哲学强调的是道德本位与道德实践,在“画圆战术”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全面汲取,归纳起来:一是守望互助,包容仁义,成人成己;二是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无私奉献;三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四是道法自然,无欲无己,天人合一;五是上善若水,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六是从圆而方,方中做人,圆中归真;七是刚健进取,内圣外王,仁者无敌;八是上兵伐谋,善战求势,攻心为上:九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和谐友善;十是大道至简,以人为本,厚德载物。从青少年篮球开始培养训练“画圆战术”不仅能提高其战术素养,更难提升其人文素养、道德品质,成为德才兼备的篮球人,为中国篮球注入思想的力量,实现中国篮球的全面振兴。
圆内有仁为上善,方中无我是真人。“画圆战术”内在融合、独立个性、崇尚技术、战术至上、团队篮球、智慧篮球的战略战术理念既关心人、注重天人关系的升华、强调天人合一,又安顿人的身心,重视开发人的德性与智慧,这与中国哲学精神与基本特征是一致的,既有“仁”学又有“智”学,是“仁”学与“智”学的有机统一。鬼谷子告诉我们:“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朋友。”意思是说,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结,或者靠道德相连结,或者靠朋有相连结。鬼谷子在这里就提到了要重视“结以道德,结以朋友”,也就是要搞好团结,团队至上,因为单打独斗,永远不成气候。团队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方中做人,圆中归真,这是团队的最高道德实践,也是团队篮球的本质要求,更是“画圆战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篮球的本质是团队运动,而战术是将团队运动组织化体系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单打独斗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
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打“画圆战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实践和中国哲学道德本位之智慧博大精深,“画圆战术”只是打开其文化密码与道德本位的一扇窗。正是这样的文化底蕴哲学思想与道德实践,才让“画圆战术”成为一种具有反映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中国哲学主题、中国哲学支柱、中国哲学精神的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哲学思维、行为习惯、道德要求与价值标准,也符合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与身体条件,画圆战术”就应该和必须按照中国哲学之道德实践要求去打,要努力培养中国球员的道德素养与思想智慧,方能打好“画圆战术”,正所谓:大道至简,厚德载物。这样的团队篮球从诞生之日起就高起点注入了道德实践的力量,必将使团队篮球迈向更高的境界与水平,为世界篮球战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篮球哲学“画圆战术”也因此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战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