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07)
教学方法是师生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即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适度。现在和将来的人才,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各种能力,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辩别是非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竞争生存能力等等,还要具备勤奋向上,坚韧不拔等思想品格。这些核心素质的养成,靠教师在课堂上一张嘴,一支粉笔,搞“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教学是达不到的。旧的观念和方法不彻底改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可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之四环节都做些什么,这是课堂教学重中之重,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要改变过去“只管教不管学”的现象,要改变过去“教师的职责就是课堂传授知识、课堂教师讲学生听课外自己练”的落后理念。要保证“五点”课堂教学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以主动“教会”、“管学”、“练用”的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而“四环节”战术目标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系统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并逐渐形成学科技能与核心素养。
第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授知识一定要做到:清晰,准确和容易掌握。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进行。按照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解易错点、讲明易忘点、讲述拓展点五个方面进行备课授课,澄清五点之知识体系的逻辑与理论以及生成的原因背景,突出五点之事实论证以及价值判断。传授知识要体现“精讲”,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精炼的语言和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传授知识所需要的讲解,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各部分知识间、各学段知识间的联系,使五点有机融合,有创造性地备课,特别是根据五点来备学生,不做教参、教案的奴隶,既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来教。传授人要根据知识的复杂度选择传授的方式,简单的知识尽量用声音和视频的方式表达,这样能更容易让受众形象化,情绪化理解,容易激发兴趣,调动好奇心,启迪智慧;复杂的知识只能采用书面的形式描述,利用表格、关系图、思维导图等工具,描述推理过程,分析思维过程、论证过程和关系结构,做到在问题中找答案、目标中寻方法、知识中觅思维。
第二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掌握知识在于巩固知识,防止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进行一项新知识学习后,那些不符合需要的,引不起兴趣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很快会被遗忘,而保持下来的会忘记得相对慢。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教师必须及时地组织复习。在新知识学过之后,要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旧知识也要适时进行经常的、有计划地复习。现在,有些教师和学生有这样一种想法,认为复习浪费时间,片面地追求学习速度,追赶教学进程。其实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因为等学生遗忘之后再进行复习,那样与学习新知识差别不大,会浪费成倍的时间,而且会影响新知识的学习。我们要充分运用好721法则、荷花定律、21天定律,要围绕五点之传授内容,拟定训练掌握知识的实施方案,分类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细化记忆内容,厘清记忆重点,强化背诵理解,采取多元活动载体,主动引导训练,直至掌握知识。
第三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体验式学习、训练式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金字塔学习等等绝对是当今主流学习形式,可我们却难以接受这些学习形式,而始终不敢放弃课堂
上的讲、讲、讲这根拐杖。实践证明
,这样的方式已经难以提升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知识之后,要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拓展、纠错、应用”七个步骤的循环进行知识的运用。要采取多种训练手段、多元活动载体,精心设计练习,创造训练的氛围,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采用组织化训练方式。“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课堂练习必须架设起“学”“用”之间的桥梁,要突出练习的趣味性、应用性、思辨性、层次性、多样性,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要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计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练习题;突出练习的层次性,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性的变式练习再到独立性的思考练习;突出练习的应用性,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突出练习的层次性,设计问题时必须明确肯定学生认识活动的个体特殊性,正视他们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的动机等方面的差别,所以设计问题必须有层次性。
第四个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靠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获得。你在那里死记硬背,他在那里动手动脑,你在课外有限的时间应接不暇众多的课外作业,他在课堂上进行着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训练,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学习方式的单调,何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更高层次的运用知识,更侧重于思维训练与方法论提升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创新训练,通过拓展训练,提升
创新思维能力。拓展有深度拓展,横向拓展还有纵向拓展。深度拓展就是知识从哪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怎么做出来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简单来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知识的来源?结论的出处?怎么探究出来的?它的表现形式是由于什么变化和原因引起的?横向拓展就是说知识之间的类似的结论有那些,那些地方是类似的,不同的地方在哪里,横向拓展需要你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在模型和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纵向拓展就是说要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原本不相关的事情之间构建起来联系。例如人们通过对鸟翅膀构造的研究,设计飞机机翼;通过蝙蝠超声波定位的仿效,制造出雷达。
习本课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之“四环节”是认知规律的体现,也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更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还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战术体系。"四环节“中,基础是第一环节,重点是第二、第三环节、难点是第四环节,要按照“精准、协同、抓住重点难点环节、分层分类分组”组织实施。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一直以第一环节为中心与重心,没有将四环节之后三个环节真正纳入课堂教学战术目标任务,导致课外学生学习缺失深度学习,更多流于形式,甚至严重不足的课外时间难以学习与无暇顾及掌握各学科知识,教学质量难以根本上提升与改变。“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最大的创新,是将“四环节”中后三个环节革命性地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彻底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彻底改变了课堂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的现象,回归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初心,以“四位一体”的战术环节成为课堂教学的战术组织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主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策略与技术
操作目标之三分讲、七分练、练中讲、讲中练、讲练赛考的循环进阶方式真正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等课堂教学战略目标落到实处,从而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
从下面这幅图可知,至今我们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传授知识!而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依然天经地义是课外学生自己的事情!习本课堂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势在必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课堂革命任重而道远!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以及专题讲座联系电话:13908705745(微信同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