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解决了“满堂灌”课堂解决不了的三个问题

(2020-09-09 14:24:46)
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解决了“满堂灌”课堂解决不了的三个问题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解决了“满堂灌”课堂解决不了三个问题》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0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头等大事,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如何学,怎样习,是任何一位教师都必须审视思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学得浅尝辄止者有之,习得蜻蜓点水者有之,更让人头疼的是,学而不习者比比皆是,学而不思者大有其人,这就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任务。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不是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教学战术体系,还是一种具有哲学思维与管理思维为一体的教学方式,相比“满堂灌”课堂的单一教学手段,其先进性毋庸置疑。因为它解决了满堂灌课堂解决不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掌握知识。掌握知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环节。满堂灌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课为主,对于掌握知识,则放置于课外由学生自行完成。掌握知识无非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易错点、易网点,掌握知识主要以记忆背诵“双基”为主,主要靠勤奋与反复。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力不足、自律意识不强,加上各门学科涉及到掌握知识的作业都放在课外,学生要想真正深度掌握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导致一部分学生浅层学习,一部分学生基本放弃。
第二个问题是运用知识。运用知识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满堂灌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课时按照“双基”目标要求会涉及到部分运用知识的内容,包括举例、实列、题解等分析讲解,更多运用知识的时间与任务与掌握知识一样被放到了课外有限的时间里。运用知识涉及到教学目标的教学重点、难点、拓展点,由于运用知识不仅仅是靠勤奋,不像掌握知识主要靠背诵记忆,更多靠思考与反思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学生学识浅、视野窄、思维差,需要教师面对面组织帮助却得不到真正的点拔,课外涉及运用知识的作业基本流于形式或浅层学习,加上运用知识比掌握知识难度增加,更多学生选择放弃。
第三个问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环节。满堂灌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适度兼顾讲解部分运用知识,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在课内无法兼顾,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样被放到了课外的作业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应是的教学目标中的教学难点与拓展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本质是思维能力,只有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才有提升,因此,需要有教师花时间废精力真刀实枪的演练训练提升,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拔,给与帮助解决。而满堂灌课堂无法对这一关乎整个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问题给与实质性根本性教学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课堂正是基于“满堂灌”课堂上述无法真正解决的三个问题,以创新的方式将这三个问题彻底纳入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实现了真正的课堂革命,顺应了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符合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融合教本、生本、学本课堂教学的各自优势,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教学思想,以哲学方法论赋予课堂教学以战术体系而创新成为习本课堂。
通过抓实“五点”,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拓展点,明确教学战略目标任务,按照“五点”教学目标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在吃透学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设置课堂教学之“五点”目标,做到化繁为简单,简约而不简单;
通过抓住“四环节”,即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明确教学过程战术目标任务,将“五点”教学目标贯穿教学过程目标之中,做到精准教学、分层教学;
通过抓好“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练赛考,明确教学实施的策略与技术操作目标,融“五点”、“四环节”于一体,贯通思维能力、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为主轴,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细化方案,强化训练,活动载体,用好用活训练手段与检测手段,做到讲而精、练而实、赛而趣、考而成。
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四个环节,课堂教学亦如此;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课堂教学亦如此。无论何时、何地,“五点四环节”、“三分讲七分练”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