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 |
《课堂革命的突破口——教学法改革,兼论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
——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100)
70年前,叶圣陶老先生针对教学中质量低效的满堂灌讲授法,提出了变讲授法为教学法。40余年来,我国中小学、大学教学改革不断,囊括很多方面,但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并没有成为改革的重点,照搬照抄前苏联填鸭式满堂灌课堂教学模式思维定势难以打破,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没有得到实质性根本性的提高,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步履艰难。因此推进中小学、大学课堂革命刻不容缓。课堂革命是国家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2017年9月8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它专注于改变传统知识课堂面貌,建设现代创新思维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场域、新的教学范式、新的学习范式、新的师生关系以及新的教学环境。
课堂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小学、大学课堂构成的各要素,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大学课堂革命的重点是突破教材的中心地位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推进课堂革命中,很多方面都要破要立,其中教师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文化更具难度。课堂革命的任务重、难度大,要取得实质性效果必须找到突破口——教学法改革。它能将现代课堂理念、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大范围地传播给教师,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活动组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
过去,我们把提高教学质量,寄希望与教师培训以及师德师风的转变,忽视了教育教学核心竞争力即课堂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我们认为只要强化了教师培训以及师德师风的转变,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升,结果收效甚微。态度固然重要,教法更为紧要。教师培训、师德师风在课堂革命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各级学校要将教师培训、师德师风建设融入“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这个课堂革命的突破口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把实施“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摒弃满堂灌课堂教学作为检验学校以及教师是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德树人的根本标准,课堂革命与教学法改革不作为、不愿为、不敢为,如何体现师德师风成效、如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思路决定出路,从40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堂教学将传授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寄希望于教师们如何讲好课,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课名师,各种讲课比赛你方讲罢他登场,把课堂教学定位于教师传授知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至于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如何深层次运用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则是课外学生自己的事情,与课堂教学无关,少有组织教师进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真正教学法比赛,缺失从体制机制上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系统性、组织化地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规律。
平心而论,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与时俱进,深刻思考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我们把“教”等于“讲”了,“
讲”仅仅是“教”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讲”更多偏重于课堂传授知识,“教”既包含传授知识的“
讲”,还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讲、练、学、习、思、 悟”。过去,课堂的教与学有机统一是“听”从早听到晚,以听带学,以听带习。把课堂这个学习的主战场变成了“听”的战场,真正的学、习、练、思、悟被搁置于课外有限的时间与繁多的学科之中,我们不能反认为,教学质量上不去,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课外不勤奋不自觉,归咎于“生源问题”。若真是“生源问题”,我们更应改变课堂、改变教法,让优生更优、好生变优、差生变好。
究其原因,我们把教学的重点本末倒置了,尤其是身处创新的时代,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再是传授知识而在于教会、引领、组织、帮助学生通过思维的改变提高运用知识的效能以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课堂传授知识无可厚非;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能力就是力量,课堂传授知识开始落伍了;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思维就是力量,课堂再传授知识,真的是完完全全落伍了。一个地区、一所学校、一个老师,若认识不到时代的变化以及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认知不了课堂教学以及从知识驱动走向了智慧驱动、思维驱动以及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依然固步自封坚持知识就是力量时代留存至今的满堂灌式的传授知识的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难以适应越来越关注创新、思维、核心素养的中考高考命题以及时代就业对于思维能力人才的需求。
战略谋篇、战术布局、技术化点、策略求变。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必须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等教学目标来进行备课授课以及讲练赛考的战略谋篇,必须紧扣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个环节进行战术布局,必须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科专业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技术化点,必须借助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以及讲练赛考的分层、分类、分组、分队的多元教学活动载体实现策略求变,课堂教学,既要求知,也有寻道,以问题找答案,以目标找方法,以思维讲知识、以实践讲观点,使学生的学、习、思、练、悟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彻底将满堂灌教学置于课外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纳入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组织化、标准化、程序化、格式化的有效突破。
课堂改变,一切皆可改变。教法不变,被时代所淘汰。“五点四环节”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是求知践行、知行合一的必由之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不是具体严格依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法,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教学法,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将“五点四环节”转化为生动具体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教学法,是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思维教学法,是一种关注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的革命性创新性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无论采用何种具体的教学法都必然离不开教学本质与规律的“五点四环节”这个根本,“五点”是根,“
四环节”为本,只有抓紧“五点”,抓牢“四环节”,抓实“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抓好“讲、练、赛、考”活动载体,抓住“凡考必练、练中有赛,不练不考、不赛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能得以实质性提升与根本性改变。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名言:“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成效是做正确的事”。所谓做正确的事,强调的是事情本身的正确性,是追求效果;而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做事的方法的正确性,是追求效率。显然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如果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本来就不该做的事,最徒劳无益的工作也莫过于如此。做正确的事,是战略选择,正确的做事是战术设计与技术操作。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呼唤“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选择“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习本课堂就是做正确的事,固守满堂灌教本课堂就是做不正确的事,并且“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的辩证统一。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现有课堂教学为什么难以解决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现如今,农村孩子读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免费的营养午餐,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学,原因大都是因为觉得学习太累了,厌学情况很严重。提到教育扶贫,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给予贫困学生补助,让他们免费读高中、大学。实际上,教育扶贫的根本是要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而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贫困地区教学质量,核心在教法。核心在教法,并不是说,教师不重要,教师是关键;核心在教法,并非制度不重要,制度是保证;核心在教法,并非管理不重要,管理出效能。
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说,不是只要拥有了优秀的教师,就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要提升贫困地区教学质量,还需要不断提升教法、改变教法。教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武器与方法。传统满堂灌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更加不适应新时代思维驱动、创新驱动的时代要求。要提升贫困地区的教学质量,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必须摒弃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具有创新思维的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五点四环节”课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我们必须强化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与拓展点的教学目标,改变课堂长期忽视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的训练,我们必须在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内容,以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教练赛考等方式,强化教学“双基”基础上,拓展知识的运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课堂由知识教学转向思维教学。
“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又称“5437”教学法。用16个字来概括就是:”五位一体,四个布局,创新推动,整体联动“。所谓“五位一体”即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的有机统一的课堂教学战略目标;“四个布局”就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教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的战术目标;创新推动即改变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改为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的策略目标。整体联动即围绕“五点”、“四环节”,实施以知识为载体、思维为主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讲、练、赛、考“的组织化、标准化、程序化和格式化的教学技术目标。
归结起来,“五点四环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包含战略目标、战术目标、策略目标与技术目标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循环思维和辨证思维的有机统一,具有体系化、组织化、标准化、程序化和格式化特征,是整体性、系统性与协同性同步改革创新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围绕“四个目标”体系进行的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知识驱动转向智慧驱动、创新驱动、思维驱动的课堂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的课堂教育教学战术体系。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其教学理念源自中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教学管理思维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的和谐观,整体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协同思维,原本就是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是对现代中国教育教学的哲学思考与贡献,是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战术体系或教学法,体现思维教学和智慧教学,适应了现代社会由知识驱动转向智慧驱动、思维驱动和创新驱动的时代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