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画圆战术”是道与器的有机统一

(2020-05-02 09:30:39)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画圆战术”是道与器的有机统一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出自《二十四诗品》“委曲”一品。委曲,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原文如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委曲”的艺术风格,表现为委婉曲折、百折千回、纡曲萦绕、缠绵悱恻的阴柔之美。首四句,以极为生动的形象来展现一幅委曲之美的图画:沿着翠绿的羊肠道攀上高耸入云的太行,那里云绕山间、花香悠悠。这个比喻说明经过迂曲而达到美的境地。中间四句又用弓和羌笛作比喻,弓曲折才有力,羌笛声委婉而动人;似前进而又回转,似幽深而并不掩藏,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忌直露而贵含蓄纡曲,这是符合形象思维的原则的,揭露了诗歌艺术的辩证法。末四句以流水回旋起伏,大鹏扶摇直上作比喻,说明委婉曲折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要受某一形体的拘束,而要从实际出发,随物赋形。
此品说曲的妙处,与直露无遗相对,委婉、曲折、深邃、幽远。委曲如莽莽太行山中的盘山曲道,又如朦胧雾霭中滑出的细泉,如无意中传来的幽幽花香,又如那缠绵悱恻、绕梁三日的歌曲,委曲还如那水的漩涡,又像那高空中盘旋的大鹏。要得委曲之妙,必须心存委曲。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不自器,不以某种具体形体来拘束自己。圆方,指事物或圆满或方,有不同形态。之,指万物。与之圆方,以万物之方圆为形体,即没有固定的格式。
器是道的载体,万物万类品貌各个不同的器,以不同的形象显现道。道的本质虽然是固定的,但反映到不同的事物上,(不同的器)则不拘方圆之格,允许多种多样。“道不自器,与之圆方”即万物万类品貌各个不同,以不同的形象显现道。万物变化无常,曲折万端,因而人的艺术创造也应该与万物婉转徘徊,物运我也运,物潆我也潆,和万物共击着一个节奏。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间自然万物(包括人)万事的性命运动都有两种情势,一是无形的气场运动,一是有形的物象变化。物象在气场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同时显示无形气场的特性。《周易》把无形气场称作“道”,把有形物象称作“器 ”,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在中华古传统文化的发展中,诸子百家都  讲“道学”(哲学),道学不只是道家之学,儒释道、诸子百家每一家都讲,道学里面含有哲学,又含有科学,还含有艺术,什么都有,道才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学问。人们是根据物质的两种运动情势认识宇宙间自然万物运动规律的,也称“道器”规律。因此说,认识、掌握“道器”规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历代诸家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道家: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涤除玄鉴,潇洒旷达,体现了机敏做人的学问。不是追求阴谋诡计,也不是一味圆滑世故,而是一种智慧和谋略,它既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事事畅通无阻;儒家:讲究持重、勤谨、正气、担当以及自省、中庸的为人处世之道,体现了中正做事的学问。这种心态,让人圆融通达,变得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成为社会精英;佛家:主张四大皆空,慈悲宽大、包容忍让,视世间万难为无物,不怨天尤人,从自然,呈本性,体现了超脱修心的学问。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撷取道家、儒家、佛家中最经典的人生智慧,以儒家做人、道家做事、佛家修心。做人要效仿儒家一板一眼,马虎不得;做事要效仿道家灵活机动,随缘方便;思想要效仿佛家量同太虚,智周万物。
《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指生成且作用宇宙间自然万物、万事的力量。名,指宇宙间自然万物的形象与名份。道是无形的,故称为无名。物象是有形的,故称为有名。先有无形的道生天地,然后生出有形的万物。《道德经》又提出“无为而治”。其本意是,道无形,是万物的主宰,其行为无所不为。人们应顺其规律而为之,不可逆而行之。
一部《道德经》,论述了道生万物的规律性及修德遵道的必要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阳,冲气以为和。”意谓道产生阴阳“二”,阴阳演化中产生自我动平衡“三”,动平衡产生万物,万物是阴阳相抱负的组合体。物体性命的生存,在于阴阳之气的充满且和谐。道法无边,无所不在,生养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周易》以道论阴阳,又把道称为“太极、易、阴阳”,讲:“一阴一阳谓之道。”即:道生阴阳,阴阳相抱负为道。又讲:“是故易有太级,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指“道”,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的物质形态,其原意也是指,道之阴阳生化了自然万物,宇宙从无到有,万物的生生不息皆源于“道”。宇宙间的物体都是在道的作用下进行生命运动。如太阳系中日、月、星、辰的规则运转,地球上万物的生生不息等。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故称三才之道。三才之道相互作用,演出了大千世界。
儒家又把道称为天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叟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
祖国医学以道论阴阳,《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意谓道是万物生存之根源,阴阳之道生化了宇宙间的自然万物。“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阴阳平衡则万物生旺,偏衡则病,失衡则死。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说:“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有句精彩的话叫意在笔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基本道理,每次行动成功与否,都取决于起初的意,可是这个意却需要漫长的塑造和不懈的努力才行。”此意即为书法之“道”。
圆有柔和圆满之美,方有工整方正之美,圆方交叠,刚柔并济。圆与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范畴:圆是道家通变、趋时的学问;方是儒家人格修养的境界。“智欲其圆道,行欲其方正”,圆方互融,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画圆战术”乃道与器的有机统一,道器合一,道器不分,做到了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画圆战术”的大道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中道为引领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展开的战术口诀,器是基本移动路线(圆、弧线、曲线、阴、正)和变化路线(方、直线、直露、阳、奇)。基本移动路线为圆,变化路线为方,基本移动路线反映了事物内在融合机制(圆、体现道家思想),变化路线反映了事物发展中的独立个性(方、展示儒家思想)。
在“画圆战术”展开过程中,心中有大道(天人合一、方圆之道),脑中有中道(战术口诀),以无形统领有形,以道(战术口诀)领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不受有形的器的束缚与限制,演绎出变化多端的战术打法,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承载着大道和中道的思想与使命,大道与中道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圆融方生具体化、生动化,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器合一”、“道器不分”的中国哲学思想之大道。中国文化道器是不能分开的,一度历史时期,我们偏离了《易经》思维往下走,我们重视“道”,忽略了“器”,所以落后了。现在我们高度重视了,道器有机结合了,中国各方面发展很好。
欧美固定战术因其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使然,尤其近代以来,以器示人,无道之说,直线思维,以具体的有形的战术图形引领球员移动跑位,移动路线和配合方式全都固定下来,这与欧美球员重器有关。中国人明白一个道理,道器必须合一,道不能受器的约束,凡是固定的器都难以变化,所以自然打不好固定战术,一打固定战术的中国球员就会机械与僵化。而“画圆战术”按照《易经》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循环思维和辩证思维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道器合一,道器结合,道不自器,与之圆方,规范与变化相生,固定与变通相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适合中国人打。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有形之器,通过战术口诀之中道引领导出,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先整体后局部,先战术后技术,先团队后个体,从圆而方,以圆促方,圆中求方,小圆大方。基本移动路线之器按照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循环运转,变化路线之器遵循传内必切、有切必包、有包必补、有补必援、外传必挡、外运必递、有突有包、上下联动、左右逢源突击。战术口诀是无形的中道,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器运转的灵魂,表达出“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的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和智慧艺术,构建了万物之器因道而生以道而长的生动图景。
“画圆战术”不仅关注球员有形技能的过硬,更关注无形思想的引导。我在《“画圆战术”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篮球哲学》一文中说过:见识决定眼界,一位优秀篮球运动员和球队的气质与灵性归根到底来自战术素养的深厚底蕴,对篮球语言的深刻认知和篮球思想的自由表达。世界篮球语言是相同的,篮球思想各有各的不同,我们必须构建起自己的篮球思想,方能融入世界篮球的大潮。否则,永远学别人的有形,就会丢失自己的无形,变得缺少气质与灵性。我们必须探索出一种属于中国篮球的文化自信。而战术思维和战术自信,是其核心与灵魂。打画圆战术,可以培养球员的气质与灵性。
与“画圆战术”一样,李晓波教育教学战术体系“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也是按照“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之道器合一、道器不分而创立的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法。五点四环节,即为圆,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是为方,皆为“器”,按照“天人合一整体观、系统观、循环观、辩证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中国优秀教育教学思想之“大道”进行统领,遵循“讲练赛考”、“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好再考、考后再练”之教学原则为中道展开训练,实现了“道器合一”、“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画圆战术”是道与器的有机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