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任何篮球理念都必须落实到战术和执行层面,离开了战术支撑和策略操作,所谓的篮球理念都难以转化为攻防实战的效果。
“画圆战术”亦不例外。作为反映团队篮球本质和规律的战术体系,“画圆战术”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是通过其随机落位、多元发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构成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来实现的,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相互渗透,相容而生。
基本移动路线的制度化,把团队意识的培养、团队精神的树立在体制机制上转化为球员规范有序的进攻策略。五位场上球员,按照基本移动路线的战术口诀或战术原则,也叫篮球心法,实施以整体性、系统性的移动跑位,不仅保证了球员的行动规范与有序高效,还体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显示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公平自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设计,解决了移动跑位和战术路径的普遍性与共性问题。
变化路线的制度化,把团队篮球中的个体作用和独立个性的发挥在体制机制上转化为球员机动灵活的进攻策略。变化路线的制度化体现在具体使用的战术口诀或战术原则上,在基本移动路线解决了整体性和系统性之后,强化了战术体系的协同性,解决了移动跑位和战术路径的特殊性和个性问题。
“画圆战术”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战术配合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进攻策略。连贯与流畅是战术配合的关键与核心。“画圆战术”可以在基本移动路线上实现连贯性与流畅性,也可以在变化路线上实现连贯性与流畅性,还可以在两者的相互转化中实现连贯性与流畅性。基础配合限于两三人之间的默契,固定战术限于一条移动路线上连贯与流畅,而“画圆战术”则是五位球员在几十种发动方式的牵引下进行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闪转腾挪,是在两条移动路线上的行云流水、峰回路转、自由驰骋。
“画圆战术”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战术配合的深度发生与纵横捭阖进攻策略。从基本移动路线到变化路线的转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级展开的战术过程,各种战术配合随着这一过程交替而出,单掩护、反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三掩护、单策应、交叉策应、突分、连续突分、手递手策应、传切、反跑,应有尽有,使得战术配合具有了深度性、广度性与多元性,克服了基础配合和固定战术的浅层性、片段性、单一性特征。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的横向拉动实现变化路线的纵向切割,通过变化路线的纵向切割带动基本移动路线的横向扯动。
“画圆战术”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战术配合有形与无形相统一的进攻策略。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移动路线,战术原则与战术口诀则是存于内心、记于大脑中的无形思想。“先整体后局部、先团队后个人、先战术后技术”、“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战术执行力高于一切”,“球不上圈、画圆不止”、“从圆而方、圆中求方、以圆促方、小圆大方”、“圆内有仁为上善,方中无我是真人”等等篮球理念,是“画圆战术”运行的无形的篮球哲学思想;“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传内必切、有切必包、有包必补、有补必援”、“外传必挡”、“外运必递”等等战术原则或战术口诀,是“画圆战术”无形的的篮球心法。
“画圆战术”在体制机制上保证了战术配合“中心开花、两翼齐飞、各个击破”战略的实现和策略表达。战术战略化,技术战术化,是事物发展本质规律以及体思维的结晶,也是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离开战略支撑的战术是盲目的,离开战术支撑的技术是低效的。“画圆战术”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内、外、边战略进攻点,实现了整体布局上的“中心开花、两翼齐飞”战略构建,通过变化路线在内、外、边进攻战略点上衍生新的攻击区域与方式,实现了局部区域内灵活机动、多元金进攻、集中优势兵力的各个击破战略。
“画圆战术”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构建,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深邃智慧,是按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构建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民族特性、行为习惯、做事准则和风俗特点,打出中国“画圆战术”精彩,不仅展现了中国哲学的智慧,更彰显了中国文化的自信。中国“画圆战术”的创立已经在世界篮球战术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必将成为中国篮球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智慧与普遍意义表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