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易》阴阳学说看“画圆战术”两条移动路线有机结合的动态平衡
|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周易》既是一部由符号到文字著成的一部古经,又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哲学著作和科学典籍。它被后世尊为:“群经之首”、“中国文化之源”和“宇宙代数”。数千年来,它对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生产、人类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还被很多外国学者学习利用。《周易》已形成了国际性的学问,而且对西方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周易》阴阳学说起源于殷商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到西汉达到了顶峰。西汉以后,随着统治者罢黜百家,阴阳学说逐渐走出历史舞台的中央。但其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积淀为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骨架。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困境,出现了利润最大化与社会责任、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分权与控制、规范与变通、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团队的矛盾困境,运用西方的管理思想难以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阴阳学说蕴含的系统论和辩证法思想开始进入管理者的视野,对于各种管理困境的解决有着诸多的启示。
《周易》看来,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这个事物和它的对立面就称为一对阴阳。如果系统中有事物没有对立面,那么这个事物就会不受任何制约地单向发展,导致系统很快失衡而崩溃。动态平衡系统内的所有事物和其对立面构成一对阴阳,阴阳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和静态的平衡不同,动态平衡是在运动中达到平衡,在某一点上,阴阳双方并不一定完全相等,但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周期下来,阴阳双方的总量是相等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阴阳相生是怎么回事。物理学中的单摆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平衡系统。我们假设向左摆动时为阴,向右摆动时为阳。单摆从右边的最高点开始向左摆动,为阴。当单摆越过垂直的中间点后,运动还是继续向左,还是阴。但是这时候就已经开始产生向右的力量了,而且随着单摆越向左运动,向右的力量就越大;达到左边的最高点,向右的力量达到最大,向左的速度变为0,然后单摆开始向右运动、转化为阳。这就是阴生阳。
单摆从左边向右摆动,为阳。过中点后,就开始产向左的力量,到右边的最高点,向左的力量达到最大,向右的速度变为0,单摆开始向左运动,阳转化为阴,这就是阳生阴。在昼夜这个动态平衡系统中,黑暗和光明是一对阴阳。阴阳相生不是指黑暗生出光明,光明生出黑暗,而是指在昼夜这个动态平衡系统内,黑暗和光明交替出现,当黑暗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回到光明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大。
阴阳相生,实际上是指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阴阳发生转化的力量来自动态平衡系统的转化机制,不同的动态平衡系统其转化机制不同,比如昼夜系统的转化机制实际上就是地球的自转,单摆的转化机制是悬挂摆锤的拉力和地球的重力。没有这样的转化机制,就不能构成动态平衡系统。既然动态平衡系统中的所有事物都存在着对立面,那么任何一个动态平衡系统都可以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决定着系统的状态。人们可以根据阴阳的外在表象来判断动态平衡系统的平衡情况,也可以通过调节阴阳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动态平衡系统的状态,这就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真正理解了阴阳学说的人,处理问题就不会是单向的直线思维,同一种现象,都能够从阴阳两个方面来考虑。
“画圆战术”展现了这样一种原理,就是在一个对称、平衡、和谐的结构中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它的效率是最高的,而这种力量的流动与迸发,又促进了这个结构内部和外界之间的对称、平衡、和谐。在“画圆战术”体系中,也是靠阴阳相生来保持动态平衡,其移动路线包括基本移动路线(圆)和变化路线(方)的有机结合,基本移动彰显内在融合机制,变化路线体现独立个性,二者相生相克构成方圆之道的哲学思想。其中。基本移动路线为阴,变化路线为阳,基本移动创造的内、外、边基本进攻点衍生相生出变化路线,实现了阴阳相生与相克的动态平衡,只有基本移动路线的阴,缺失变化路线的阳,规则制度成为唯一的约束,管得过死约束过严,干什么都缩手缩脚,丝毫没有变通,球员的个性和创造力以及内生动力就难以发挥与激发,会极大地损伤整体合力与战斗力;只有变化路线的阳,缺失基本移动路线的阴,完全失去了制度与规范的约束,不讲战术执行力,毫无纪律性,球员过于强调个性张扬,拥有无限开火权,打球随心所欲,若人人如此,球队就会陷入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困境。正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得益彰,才能保证“画圆战术”阴阳相生与相克,维持着稳定的动态平衡。
“画圆战术”的动态平衡,不仅依靠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阴阳相生和相克来保证,就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分别也是依靠内部子系统的阴阳相生相克来实现。以基本移动路线为例,内部全是一阴一阳的动态平衡,顺时针为阴,逆时针为阳,顺时针来逆时针去,逆时针来顺时针去,保持了横向的时空运动的动态平衡,传球为阴,反掩护为阳;反掩护为阴,拆入为阳;拉出是阴,再掩护为阳;反掩护侧掩护为阴,后掩护双掩护为阳,形成了交替阴阳、正反聚力的动态平衡。1人打、4人看,两人打、三人站都不是阴阳辩证法的体现。
变化路线也是如此,在基本移动路线阴创造的内、外、边机会基础上,衍生和转为各种阴阳有序的辩证统一:传内是因,必切是阳,形成传内必切的动态平衡;外传是阴,必挡是阳,形成外传必挡的动态平衡;有切是阴,必包是阳,有包是阴,必补是阳,形成了循环不已的动态平衡;有突是阴,必包是阳,形成了突分包抄结合的动态平衡;无球掩护是阴,有球给无球掩护是阳,形成了掩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外运是阴,必递是阳,形成了外运必递的动态平衡;正向跑动是阴,反跑反切是阳,形成了正跑反切的动态平衡;左路配合为阴,右侧呼应配合为阳,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动态平衡。掩护是阴,假掩护是阳;策应是阴,假策应是阳,构成了配合多变的动态平衡;有上为阴,有下为阳,形成了上下互动的动态平衡;横向拉动为阴,纵向切割为阳,形成了纵横捭阖的动态平衡。
阴阳转化是需要转化机制的。“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转化机制具体表现在从战略上首先确定了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出的“中心开花、两翼齐飞”的内(限制区)、外(外线45度)、边(反弹边角)机会,一旦球传到这几个点上尤其传到内这个中心点上,变化路线之交叉策应随机启动,引发一系列的外传必挡、外运必递等后续攻击手段,传到出现时间差的外与边点上时,变化路线之突分、挡拆、手递手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变化路线也可转化为基本移动路线的进攻,回到基本移动路线上去,转化机制就是传球、反掩护、拆入、通过新的掩护拉出的循环,
《周易》的阴阳学说(即两义)的内涵实质就是阴阳的含义。万物生长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两义的交感,变化无穷,互根消长的转化规律。阴阳五行是取象比类方法的核心,双方又是对立统一的:孤阴不能生,独阳不能长,必须要阴阳交媾才能生万物。《周易》系词写到“一阴一阳之谓道”,把《易》之根源归为太极,我们要把握太极之重要性。以形象最大的宇宙归为天地,变通最大的为四季。天象当中最光辉的为日、月,把阴阳上升为“天地”,曲成万物的高度。设卦象如乾三连“三”,坤六断“三三”,乾为阳、为天、为高、为父;坤为地、为低、为阴、为母的象征。经文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定矣”。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常态,由此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一阴一阳的相反、相生、运转不息,是宇宙万事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这就是道(规律)。古人设六十四卦竭尽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情态,使人因象以悟其心意,以尽神奇奥妙之能事。深究象不离数,数不离象,则可发其思维内涵。古人卦象是从天文地理等物象中概括出来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象是从现实世界万有现象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是由现象界中形下的数理、演绎推详它的变化过程,由此可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后果。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五行是“取象比类方法的核心”。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个别,时时、事事、处处都体现有阴阳。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按阴阳学说和统一辩证观看,唯物属阳,唯心属阴,思辩属阳,唯象属阴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承天地之道而为人类所用,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推动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进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