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五千字的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其中,柔、静、慢是道家的三个智慧。这三个字是人生的大修为、大修炼。上善若水,处下不争,人生才能做到柔、静、慢,才能从容不迫。
1、
柔,至柔驰骋至坚。柔是老子的第一法宝。道德经贵柔。老子赞美水、婴儿、女人,主要是因为他发现了阴柔的力量。柔是阴柔、柔弱、柔韧,是生命的特征,但同时还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老子说,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的东西了,但是水却最能克制刚强。老子用一个词非常形象,叫驰骋,“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画圆战术”的“柔”集中表现在反复“画圆”上,不与对手硬碰硬,不与对手正面交锋,不跟对手死磕,按照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反掩护、拆入、通过新的掩护的拉出的无限循环,与对手太极推拿,在厚积中薄发,以柔克刚,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用更刚劲的力量去征服,有时最柔然的事物恰恰是它的弱点,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与对方的强点交锋,发生强力对抗,在循环不断的移动跑位中寻找对手最薄弱的环节,制造出最易攻击的部位,向水一样往低处流,一旦找到破绽和缝隙,攻击便真正得手。这里的柔,真正体现的是另一种刚。
2、静,静为躁君。一杯浑浊的水,放着不动,时间一长,浑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照映世界。人心亦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而慢是静的前提。静,能克服人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然处处占优,占上风。静,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用“静”驾驭自我,达到“身、心、意”的统一,潜意识就会顺从于你。
“画圆战术”的“静”集中表现在没有创造好的空位机会时不能勉强攻击,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耐心按照其移动路线移动跑位,以最大限度的克制自己在机会不好时不要急躁发起盲目的攻击。了却纷乱思想,回复静虚状态,与天地一体,圆通清凉。道家说的“心静自然凉”就是这个道理。身要动,心要静,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赛场中的各种问题。这有点像猫捉老鼠的游戏,要充分享受捉老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心平气和的移动跑位中把握战机,在全面阅读比赛中思考预判防守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静静地等候最后攻击的时机。正所谓:勇者求动,智者求静。这里的静,分明是永恒的动。
3、慢,动之徐生。道德经第39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动之徐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爆不燥,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慢工出细活,从长计议,不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遇到困难与麻烦,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慌里慌张。
“画圆战术”的“慢”集中表现在按照基本移动路线移动跑位传球3、4、5、6、7次球时是最好的攻击时机。“传传传———打”是“画圆战术”的风格。别急!爱,需要等待!欲速则不达,不能刚过前场,才传一两次球,就慌不择路开始向篮筐发起攻击。或者谁接球即展开急躁冒进的单打独斗,一人打四人站着看。俗话说,不怕慢,只怕站,因为在开始传球的前两三次对手的防守尚未撕开,防守的整体性包括队形、协防、补防的距离都十分完整,在防线尚未撕开之前,靠一个人拿球强行突击基本上属于鸡蛋碰石头的愚蠢行为。因此,必须要静下心来,放慢心态,沉着应战,按照基本移动路线移动跑位,调动对手,创造时空,制造混乱,找到漏洞,发现机会,方可快速实施变化路线精准打击。这里的慢恰好就是快的哲学意境。
我常说:“赢在战略,胜在战术,成在策略。初级阶段玩技术,中级阶段玩战术,高级阶段玩战略。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术解决,战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略解决,反之亦然”。这些对篮球运动本质规律的高度浓缩和把握,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战术,从战术层面组织球员实施技术,篮球运动才可以真正实现智慧与艺术。而“画圆战术”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柔、静、慢”就是教会我们从战略思想上把握技战术的合理高效的运用,培养球员的战略眼光。缺失战略思想和战略眼光,技战术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生命的美就是怀着一颗高远的心来做细小的事。修炼整体移动进攻”画圆战术“不是为了移动跑位而移动跑位,而是为了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思考以及和工作事业生活方式。篮球运动需要通过战略战术关注球员思想的生成,解决技术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而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柔、静、慢”智慧,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积淀,其外在形而下表现形式则是“刚、动、快”,这正是需要植入我们内心的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