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反弹边角点”至关重要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移动路线(不含至少30种以上发动方式和至少30种以上变化路线打法)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会在限制区左右两侧两秒钟左右形成“内、外、边”三个多点进攻的战略攻击点。其中,“内”就是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下线掩护队员拆入篮下(限制区)或拆入居中点(罚球线),“外”就是穿底通过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到外线45度的机会点,“边”即边角,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上线掩护队员快速反弹边角形成的攻击点。
在“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的多点进攻中,”拆入点“是“画圆战术”的进攻招牌,是其杀手锏,更是攻击的中心或重心,也是防守重兵囤积的地带;外线45度点和边角点是为了配合这个攻击中心衍生出来的相互牵制、里应外合、声东击西的“两翼”攻击点,即“一个中心,两翼齐飞”。这样的战略格局,使得进攻呈现“多点进攻、多点开花”立体交叉网,令对手防不胜防,顾此失彼,首尾难顾。
然而,在实践“画圆战术”的过程中,从“画圆战术”训练营男篮到有些使用“画圆战术的球队,包括山东男青和女青在运用“画圆战术”时,在拆入篮下和外拉45度这两点上基本不存在大的问题,往往最大的问题出在反弹边角上。一是双掩护连续掩护之后只有拆入点和外拉45度点,缺失反弹边角点的移动跑位,即掩护之后上线必须反弹边角的球员却呆在原地不动;二是尽管也移动但移动速度过慢;三是移动不到位,没有快速反弹到边角三分线位置等待机会。
造成这个原因,是实践者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认清反弹边角点的重要性,或者是没有弄清“画圆战术”一个中心、两翼齐飞“的战略攻击点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画圆战术”的“一个中心、两翼齐飞”战略,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必须形成内外边三个攻击点,而边角攻击点是十分重要的外线点,而且十分隐蔽,防守一方往往会忽视和轻视这一点防守。不仅在破解盯人时这是一个关键点,尤其在破解各种联防中,这点的机会最多。需要提醒的是,按照“画圆战术”的设计,内外边三个攻击点一旦形成,防守一方无论如何只能破解两点,或内与外,空出边角;或内与边,空出外线;或外与边,空出内线。
倘若,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球员不能按时按质按速跑好反弹边角点,结果就只剩下内和外两点了,进攻就容易被防守破解。这样的跑位严重不符合“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的正确跑位,打的就不是真正的“画圆战术”。实践中,很多使用“画圆战术”的球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跑好反弹边角点,认为可有可无,高兴时跑跑,不高兴懒得动,甚至就不想跑,导致被防守轻松破解而不知其原因,甚至认为是战术的问题。
因此,要打好“画圆战术”,充分发挥和展示”画圆战术“多点进攻、四处开花”的威力,必须提高对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形成的“一个中心、两翼齐飞”战略攻击点的认识,必须将思想统一到这个战略格局上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提升和增强战术纪律和战术执行力,牢固树立“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的理念,坚持基本移动路线不动摇、不变形、不走样,坚持做到“一个中心、两翼齐飞”,一个都不能少,尤其不能少了反弹边角点。否则,运用“画圆战术”就难以起到高效攻击的效果,必将遭到防守的轻松化解。
当反弹边角快速有力移动到位之后,就增加了一个边角攻击点,与拆入篮下攻击点和外线45度攻击点遥相呼应。当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反弹边角之际,进攻队员会快速拉出一个进攻空间,一旦防守来不及扑出,就创造了边角处一个较大的空间差投篮机会,一旦扑出队员慢半拍就形成了一个较好的时间差突破机会。一旦当防守队员全力扑出追防的时候,反弹边角队员可以观察后适时进行反切篮下,必将创造出反跑反切篮下空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