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运用中的“方圆之道”辩证法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和连续掩护动态图(不含至少30种以上发动方式和至少30种以上变化路线打法)
方圆之道,自古至今被视为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做事之大端。“方”就是做人要正气,要有优良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融圆通。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最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圆之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智圆行方。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和闪亮点,只有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一旦个性不能很好地融合在团队中,那就会适得其反,甚至毁掉整个团队。所以如何把每个单个的成员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加以引导、组织、发挥,实现团队与整体的和谐,是每个团队(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团队活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所应该思考的。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系统论,它包含在传统文化的诸要素里,也体现在文化整体结构中,使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它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方圆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的宇宙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之大,包容四野,孕育万物,由此生发出中国古人“天圆地方,有容乃大”的宇宙观,进而衍生出中国文化中的处世哲学。这种“方”与“圆”的哲学思想,不仅表现在中国古人对天地的认识中,在生活必需的钱币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折射出中国文化的哲学智慧。
“画圆战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的产物,有两条移动路线,即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其基本移动路线体现团队的内在融合机制“圆”,是团队中的处世之道,具体移动路线为:传球、反掩护(后掩护)、拆入、通过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外线45度、拆入内线和反弹边角的循环;变化路线彰显团队中个体的独立个性“方”,是团队中的为人之本,具体移动路线是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反跑。在这个团队体系中,“圆”为整体,“方”为局部;“圆”为策略和手段,“方”为目标和目的。
1、开局——先圆后方。
“画圆战术”启动之际,每位球员要在局部放弃各自的独特的“方”,融入整体的“圆”,为整体“画圆”,即按照团队遵循的基本移动路线进行移动跑位。这时球员即使有不少抱负,即使才能再出众,都要自觉融入团队角色,摆正位置,确定定位,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战术后技术的原则,找到自己适合的机会,才能付诸实施。正确的开局,应着眼于“先圆后方”,主动融入“圆”的基本移动路线之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相互掩护、主动配合,在此“画圆”基础上,等待机会的出现并适时捕捉变化路线展示方的时机,彰显独立个性的技术攻击,达到由圆而方的目的。“画圆战术”的实质为团队篮球哲学,无论多么优秀的球员都要融入这个团队战术体系中,充当一个普通和随时被更换的一个零件。
2、进局——外圆内方。
“画圆战术”启动之后,就进入了进局阶段。在基本移动路线展开后,每位球员在按照基本移动路线“画圆”的过程中,需要阅读比赛,观察比赛态势变化,善于将基本移动路线进行到底,把移动跑位贯穿到底,善于把握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机会以及转化为变化路线的火候与时机,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战机,一旦出现机会,即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和位置差外线小打大内线大打小机遇时,要果断攻击,时刻保持与做到“外圆内方”。既不能外圆内圆一味地按照所谓的原则和规矩办事,机械地按部就班地一成不地变安于现状地为画圆而画圆,终究失去自我与个性,也不能外方内方一味地急功近利、突出自己、单打独斗。正确的做法是在为整体和团队基本移动路线“画圆”之时,保持个性在变化路线到来时充分展示技术的攻击。
3、中局——人方我圆。
“画圆战术”进入中局之后,会不断创造出各种时间差、空间差和位置差,作为球队的一员,当同伴的机会出现后,当同伴的机会比自己更好时,要善于作出取舍和选择,把更好的机会留给同伴,不可我行我素,有利就上,无利就退,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在整体中把握个体,以个体带动团队配合的行云流水、延绵不绝;或在遇到困难和逆境时,多去为同伴掩护、策应、挡拆,多给同伴创造机会,这就叫人方我圆。作为团队中的一员,一人好不是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若每个球员只想着自己“利益”,眼里只有篮筐,只想自己持球攻,眼里没有同伴与团队,不愿牺牲与奉献,不愿去给同伴配合,不愿去分享球,缺失全局意识、大局思维、让利情怀,这样的团队必然是“人方我方”,陷入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单打独斗的泥潭。
4、定局——小圆大方。
“画圆战术”运用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整体与团队的平台展现个体的真、彰显个体的善、凸显个体的美,即充分发挥个体的技术才能。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整体上和方向上坚持好“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不动摇,在细节和局部上以及创造机会后充分信任和展示每个球员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球员之间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求大方可小圆,不断增加球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信任。在始终坚持在基本移动路线的整体上方向上画圆的基础上,善于包容和宽容他人在细节和局部上的美丽失误,不相互掣肘,不相互抱怨,多理解多体谅,看人长处,观己短处,才能实现个体成长成才并最终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彰显出个体的独立个性,人人各展其能,各得其所,进入智慧和艺术的境界。
曾国藩说:“方圆的世界,方圆的人。”黄炎培也曾经讲过:“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对方与圆的辩证认识,揭示了人生为人处世的高超艺术,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可以说,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
正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那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所为有所不为”,说的就是做人要有自己的准则,但又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适应社会潮流的韧性。否则,为人没有方,则会被视作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会处处树敌。但倘若太过方正或太过圆滑,又会寸步难行。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假若非要正路直行,那结果只能是撞在南墙上了。
周朝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圆”与“方”,其要旨是包容。真正的“方圆”之人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有勇猛斗士的威力,有沉静蕴籍的平和。真正的“方圆”之人能对大喜悦与大悲哀泰然不惊。行动时干练、迅速,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真正的“方圆”之人,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积蓄力量的沉默。天圆才能包容万物,万物才能欣欣向荣。人只有有一颗包容的心,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才能心胸开阔,境界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