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下午3点(周二)昭通市委党校“教学面对面”第二期如期举行。分享者是刘平青老师和徐继梅老师。她们分别就各自所讲的专题课的得失进行分享。教研处负责人李明老师主持“教学面对面”活动。“教学面对面”与”科研面对面、管理面对面、乌蒙论坛、校长直通名师工程课堂“”一起构成了昭通市委党校“教学科研管理”五位一体的战术体系。
由教研处组织的这项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不断打造名师团队的质量。通过教师分享自己所讲述的专题构思与视角、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要内容与教学方法、材料选用与方法论意义,之后接受旁听教师的提问、建议以及挑刺,使得分享教师的专题教学在理论思考、时代特征、联系实际、辩证思考、价值意义等方面得到改进与深化。
我们的教师往往限于自身的水平与能力,迫切需要听一听别的老师优秀的课,向别的老师学习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超的教学艺术,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通过听一听、看一看、学一学,然后再反思反思,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去,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学面对面”活动是昭通市委党校在教研上的创新品牌,旨在助推教学求突破,从已举办的两期来看,其生命力已经显现,未来会更加具有思想和智慧,会给更多教师以启迪和反思。专题课教学就像拍一部电影,教师既要自编,还要自导,更要自演,专题有立意、有故事、有情节、有悬念,开讲就能吸引听众,展开就能抓住听众,收尾就能启迪听众。教学面对面既是一次开放的集体备课,又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次智慧的分享,还是一次专题课创意活动。在这里,台上台下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充满温暖,彰显情谊。分享环节结束后,有问就提,有提必答,有建议就说,有思路就讲,有点子就出,甚至有刺就挑。“对我狠一点”是参加分享专题教师发自内心的学习勇气,既挑战自我,也挑战他人,因为参与者在台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需要水平与能力。台下教师本着以人为本,带着温暖、带着关心的情感直面问题,提出的问题既是为他人建议,也是找自己的问题,既要找到了全校教师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要找到了教学中的特殊性问题。
长期以来,党校教师的专题课一方面是教师多为单打独斗备课,缺乏集体备课环境和机制,吸纳各方意见和智慧不够,团队合作不多。另一方面,教师在讲授专题课时按部就班的多,独立思考的观点不够,创新构思和视野不够,切入点不巧妙不新奇,手段方法不出人意料,大家习惯了“大家都这么讲,我也随大流“的党校专题课讲授的固化模式。在“切中现实、自作主张、彰显特色、直奔主题”方面的创新不够,在“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剖开,层层剖下去,剖深剖透”方面不够,存在“浅尝辄止、面面俱到、平铺直叙、泛泛而谈、外部思维”的问题,存在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深入、突破点未突破、联系实际接地气不够的问题,存在”难以跳出专题讲专题的局限思维的问题,教学水准自然难以引发学员的共鸣和喝彩。
昭通市委党校举办的“教学面对面”是一项很有针对性、实效性、特色化的教研工作,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只有通过参加各种类型的教研,像蜜蜂采蜜一样,采的百花方可酿成蜜,否则就会固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必须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参与其中,一定要克服教师之间的文人相轻的冷气,弯下腰来,俯下身来,虚心学习,不可骄傲自大,更不可居高临下,要谦虚,要真诚。田野里,只有成熟而饱满的麦穗才是低下头的,而那些昂头挺胸的往往是那些不成熟不丰富的穗子,成熟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明亮而不刺眼,谦逊而又虚怀若谷。只有通过教研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快速,否则会步履蹒跚,举步沉重,只有教师能力得到发展,才能居高临下。通过各种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的互相学习,才能洗去教师身上的那种匠气,教而不研则浅,没有教研的指导,没有教研氛围,教师只是一个教书的匠,缺乏研究和探索的气息,也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度,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教学永远处于盲人摸象的境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党校教师的专题课讲授也需要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智慧共分享。党校要实现求突破,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做到教学、科研、管理、党建工作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化、生动化,不把过程当结果,不把措施当成效,要特别关注发现了多少问题和解决了多少问题。教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昭通市委党校“教学面对面”活动的开展,创设了一个开放的“为教学出思想、出思路、出点子、出建议”的思想和智慧平台,找到了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方法和视野,教师们在一起“刀口向内”对“自我”进行批判质疑、澄清前提、反思抽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互启迪,必将使未来党校教师的专题课教学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上特色。
我们的口号是:分享思想,分享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