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打“画圆战术”能极大提升球员的战术素养和技术战术化水平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战术素养和战术意识有多重要?美国一位篮球专家曾指出,现代篮球取胜60%靠意识,40%靠体力。现代篮球教练员越来越关注战术意识和素养的训练培养。战术意识和素养可定义为熟悉各种战术打法,并通过反复运动实践而形成的对球场上各种复杂情况所做出的自然反应,在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的特征机能和能力。
团队篮球有多重要?美国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过:“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因为他还没有实现技术战术化,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真正奥秘”。
美国两位专家、教练关于篮球的论述,点到了篮球运动的本质和规律。美国是世界篮球强国,从两位专家教练的论述中,不难看出,无论篮球如何发展,无论球员的身体素质如何,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团队篮球、技术战术化都是篮球运动的主旋律和重要的取胜之道。
世界知名教练马赫和尤纳斯的战术配合进攻策略思想是:“进攻战术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个是拉开空间,一个是创造突破机会。如果你眼前就有这样的机会,就可以不打战术而去进攻,但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有的。另外,你不积极打战术,抢篮板球也会处于不利的位置。一次进攻,至少要有四次传球和一次突破,球至少控制一轮,即五个球员都接触到球,做到这三点,就会有机会”。这是获得机会的“金标准”。
战术素养、战术意识、技术战术化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从战术训练中来。只有将身体、技术融入战术训练,在强化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训练和培养的第一要务中,身体和技术才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否则,打的只能是初级阶段的身体篮球和技术篮球,而难以上升到智慧篮球和意识篮球的境界。
从助攻的多少可以看出智慧篮球和意识篮球的踪影:一般而言,场均助攻在15次以下,反映的是身体篮球和单打独斗以及技术动作的野性篮球,球运转少,战术配合少,观赏性不够;助攻到了15到20次,比赛开始有了智慧篮球的影子,战术配合较多,球员无球跑动增加,大局意识增强,球的运转增多;20到25次助攻,比赛进入真正的智慧篮球阶段,手不粘球,技战术配合流畅,球员更多的是用脑子打球,妙传增多,渗透性传球比比皆是,比赛进入思维篮球阶段;助攻达到25到30次以上,比赛的战术配合已经具有了艺术篮球的风格,整体移动配合成为特色,战术配合的连贯性、多样性和隐蔽性比较明晰,多点进攻、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让对手防不胜防,团队篮球和战术至上成为球队的最大追求。
按照比较传统的划分方式,篮球战术应该被分为个人主义的战术和团队主义战术,不过事实上,个人主义战术在张伯伦的时代就已经死额差不多了,后来即使是艾弗森,他的76人也是拥有一只相当不错的团队,艾弗森照样独来独往。球员们都已经有了共识:比赛是属于5个人的,但是这五个人到底是五个tough
guy,还是一只团队呢?其实在这里就出现了分歧,于是就有了体系篮球和兄弟篮球的区别,也是不同篮球哲学的分歧。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所谓体系篮球,就是团队主义篮球,依靠大量的传球,为进攻队员提供轻松得分的机会。“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展其能、弱能补强、强中更强“的篮球战术体系,每一个球员都不是所谓的角色球员,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少了哪个零件都不能良好的运转,没多余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发挥的时间。体系篮球即教练按照球队的现有球员的技术、体能、身高、心理、文化等特点和风格设计一套战术体系长期训练,然后球员们按照战术体系去跑位,将伸出去的五根手指攥成一个拳头,实现技术战术化,战术技术化,战术执行力强,球员在共同的团队战术理念和价值取向上思想统一,在一定的体制机制内步调一致,在战术体系中去传球,去挡拆、掩护、突分、策应、传切来创造空位或者单打,即创造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和位置差内线高打矮外线矮突高,然后在体系出障碍的时候靠球员个人能力解决,靠个人的战术素养继续将战术配合衔接下去。
兄弟篮球,实质就是个人主义篮球,就是以球员个人能力为主的篮球。其实就是找五个最强的家伙,依靠球员的能力和球商以及战术素养去解决比赛,比赛中也有一定的战术配合,但整体性不强,前瞻性不好,打到哪里算哪里,球星在队中拥有话语权和支配权,出手次数以绝对球星为主,其他球员都要看球星的脸色行事,甚至教练员也要听从这些球星的指挥,中庸为上,沦为配角,教练的话语权不多,队中球星拥有场上诸多权力,球员的执行力不好,球员的执行力建立在绝对队长球星的威望上,而不是建立在透明的战术体制机制上。兄弟篮球主要以个人能力为主。体系篮球和兄弟篮球这两种篮球哲学事实上就是教练和球员之间的角力,前者以球员绝对服从教练和团队而实施战术体系,后者,教练有可能成为摆设,球队比赛主要听取队中大牌球星的技战术安排。
“画圆战术”就属于体系篮球。“画圆战术”是提高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最好最快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画圆战术”作为一种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有区别与其他战术的独特优势,没有繁琐的固定战术路线,只有几句原则性的要诀,简约而不简单,易学易懂,操作性强,实用性好,适合各级各类各年龄段的专业与业余球员,兼容性强,既可攻盯人又可破联防。克服了基础配合的无序,解决了固定战术的僵化,也不同于三角进攻、普林斯顿那样繁琐难学,尤其适合中国人的身体条件、技术特点,对提升球员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有着非常突出的功效。
“画圆战术”融四种基础配合为一体,变化多样,随机进攻。其中的四种基础配合结构化训练促进了球员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的养成。掩护、突分、策应、传切是篮球战术最基础的配合形式,离开四种基础配合的有机组合,就没有”画圆战术“。”画圆战术“将像一根项链,将四种基础配合串联在一起。学习和训练”画圆战术“,就必须学习和训练掩护、突分、策应、传切四种基础配合。从”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可以看出,四种基础配合无处不在。其基本移动路线为:传球、反掩护、拆入(切入)、通过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多掩护拉出的循环。其变化路线为:挡拆、突分、策应、传切、反跑等。练好”画圆战术“的过程实质是练好基础配合的过程,也是强化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和实现技术战术化的过程,球员个体的身体和技术的运用自然而然蕴含在其中。
“画圆战术”在移动跑位中提升球员的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水平。”画圆战术“总是在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跑动中掩护、在掩护中跑动、在策应中传切,在传切中策应,在掩护中突分,在突分中完成进攻,它永不停顿,在掩护拆入拉出的跑动中找空档,在变化路线中,发挥每一个人的最大能力。长期打”画圆战术“能够培育球员过硬的投、突、传技术。“画圆战术”整体移动进攻配合体系的主要特征是:有目的有配合的人连续移动与球的连续转移,灵活运用各种基础配合来改变攻防空间和时间。团队移动配合的优点是不固定落位,防守队员不易发现防守目标,需要不断的发现进攻队员的意图,连续的传接球使防守队员分散注意力,心里疲惫,从而迫使对方在防守中频繁的移动换位出现差错和漏洞,获得良好的进攻机会。
”画圆战术“”球不上圈、画圆不止“的最高境界和哲学深意统领着球员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的养成。解决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即首先要解决形而上的问题,从思想上率先改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思想深处解决了”球不上圈、画圆不止“,行动上才会有自觉的坚定与执行,才会在形而下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中找到方向和具体落实。可以说。”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最高的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和技术战术化的高度浓缩和至上表现。我们看一个球员的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以及团队意识的高低,就看他在球场比赛中体现了多少”球不上圈、画圆不止“的思想行动。站在原地不动,站位式进攻,单打独斗,眼里只有篮球没有同伴,缺失奉献、牺牲的精神,不愿、不会和不善于给同伴做配合等等,都不是好的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的表现。强化”画圆战术“的训练,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画圆战术“突出的团队篮球特点有利于球员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的自觉养成。”画圆战术“的突出的团队篮球特点表现为,球员之间必须相互”画圆“,球必须快速分享,人必须快速移动,球员之间必须快速掩护、策应、挡拆、传切,每个人都”画圆战术“体系中的高速运转的一个零件,球员之间相互不能离开,缺一不可。每个球员的发挥必须以其他球员的支持配合分不开。为他人做掩护,自己才有更好的机会进攻,他人给你做配合,你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机会。这些团队篮球的元素,构成了”画圆战术“的团队性和整体性,球员个体的方首先要为整体画圆,整体的圆为球员个体的方提供最大限度的时空支持和保证。而战术素养、战术意识和技术战术化就在这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运转中养成,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功效。
”画圆战术”能够在团队运动中提升球员的战术执行力。战术执行力是战术素养、战术意识、技术战术化的本质要求。既然是团队篮球,必然要求高效的执行力,“画圆战术”是5个人有机组合而成的连贯的战术配合形式,讲究分工协作,明确规定了基本移动路线即规定动作如何移动跑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球员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基本移动路线,不允许球员在比赛中随意变通。基本移动路线就是基本原则,是不能随意变通的。变通不是变化,不能将变通视为变化,随意变通是对战术配合的致命打击,战术路线就是生命线,这对于长期单打独斗、重技术轻战术的中国专业和业余球员来说,在理解上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团队协作和团队配合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小农意识单打独斗喜欢变通的球员必须提高的认识和行动。在“画圆战术”体系里,“任何脱离全队的打法都要被废除。”长期打“画圆战术”,能够极大提升球员的战术执行力。
球员的战术素养和技战术化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提高的,不是一次短期的集训可以解决的,而是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校园篮球做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方可水到渠成,平时不注意练团队战术,打比赛何谈战术素养,离开战术素养的护航,一支球队就走不了多远。在团队战术问题上表现不佳,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脑子不好使的问题,而是不愿或不喜欢在团队战术训练上下功夫不够造成的,是对团队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高造成的,在中国的篮球文化中,对篮球的理解更多关注技术、体能和身高了而忽视更加智慧和艺术的团队战术,这些问题都是从小到大没有精心培养有关。在校园篮球推进中,这是需要转变观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