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画圆战术”创造的“内、外、边”机会点的移动变化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动态图(不含至少30种发动方式和至少30种衍生的变化路线打法)
”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是:传球—反掩护(后掩护)—拆入(拆入限制区)——通过掩护(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拉出(拉出到外线45度)——反弹边角(单掩护拆入篮下、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下线掩护队员拆入、上线队员反弹边角)创造出“内、外、边”三个基本进攻点,形成多点进攻的机会。
这三个“内、外、边”基本进攻点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相互呼应,构成了“以内为中心、外与边两个基本点”的战略攻击态势,此乃一石二鸟之计策,拆入点即“一石”,外线45度与边角即“二鸟”。在把握这三个基本进攻点时,球员要善于阅读比赛,审时度势,巧妙周旋,智勇双全,克敌制胜。外线持球人需要按照“看着外线、喵着内线、盯着边角”的传球视野来审视,需要按照“先内、后边、再外”的传球原则来选择,“内、外、边”点上的球员在移动变化上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统一,方可减少传球失误、降低运行成本、准确把握机会。
“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无招胜有招,以“圆转不断、节节贯穿”的意境取胜,这不是功夫、不是战术、不是招数,而是一门哲学,是一种境界。为此,需将看到的战术路线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精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
1、”内“的变化。“内”就是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下线掩护队员拆入限制区进攻点。在这个内线攻击点上,需要强化掩护之后的快拆,挡而不拆不如不挡,拆而不快不如不拆。“内”这个点是离篮圈最近的机会点,也是“画圆战术”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攻击点,这个拆入点是把原来在限制区两侧的低位进攻转到了这里,攻击效力更高,所以才有了“画圆战术”使中锋离篮圈越来越近“的说法。同时,拆入之后有四种变化,一是防守没有封堵拆入点上提罚球线接球,若拆入点接到外线传球,即可与外线球员实施交叉策应的立体攻击;二是防守没有封堵拆入点上提罚球线接球但外线没有传球到此,上提罚球线球员需按照v子型路线兜底拉出;三是防守没有封堵拆入点上提罚球线接球但外线没有传球到此,处于罚球线一带的球员可外拉出去给外线45度球员挡拆攻击;四是拆入后上提罚球线遭遇防守不断抢上线封堵拆入点接球,拆入球员要阅读比赛,可随机变为往篮下反跑反切,外线球员伺机高调传球给其篮下攻击。五,上提罚球线接球后交叉策应未果,注意传两个底角包抄到外线45度的球员后拉出外线挡拆配合。
2、”外“的变化。”外“就是通过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到外线45度进攻点。在这个外线攻击点上,一是需要强化掩护之后拉出时要与掩护队员擦肩而过,不得绕行通过,以提高掩护质量;二是在掩护之时要仔细阅读比赛,回头观察防守人的移动位置,判断其是否是跟随或从罚球线延长线穿过,若防守跟随,需坚决外拉到45度,若防守从罚球线延长线补出,拉出球员需要沿来路反切回限制区,即可出现机会;三是拉出球员在掩护时也可先给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下线队员做后掩护之后再行拉出;四是拉出后接球若不攻击,需首先观察边角球员的情况,若出现空位及时传球到边角,没有机会再考虑另一侧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打开之后的传球,一旦传球到拆入点,需要无条件切入篮下,实施外线球员之间的交叉策应,交叉策应若遇到阻击,还可反切摆脱防守。五是,外线45度接球后可传边角后按照基本移动路线跑位,即反掩护,拆入,通过新掩护拉出。六是传边角后即前往挡拆。七是外线持球后可往左侧或右侧进行手递手策应配合。,策应未果即刻转为挡拆。
3、”边“的变化。”边“就是限制区两侧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之后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的进攻点。在这个边角进攻点上, 以隐为显是谋略。一是需要反弹边角要快,”反弹“之意就是快,慢慢腾腾不叫反弹,一旦反弹边角成快速,必然拉开空间,若接到球后对方补防稍慢即可出现空间差投篮机会,若对方补防稍快,即可出现时间差突破;二是在反弹边角时需要观察防守人的情况,认真阅读比赛,若是对方为了阻止反弹必然会耍小聪明,绕到外侧全力阻止不让其反弹而丢掉了内侧防守位置,此时反弹边角球员不用反弹,顺势切入形成空位接球投篮;三是边角接球后观察,另一侧掩护后切入,球传内线交叉策应;三是边角接球后可运球寻找上线同伴手低手策应,还可传外线通过掩护过来的同伴做挡拆。四是上线掩护队员在上线做完双掩护或连续掩护后在快速反弹边角过程中对方不追,边角出现机会,若防守快速跟随,紧追不舍,应伺机在反弹过程中突然反切(回切)篮下即可形成空位,外线持球队员可直接传边角反切,也可传居中策应球员,由其传反切队员,这招变化十分重要且屡试不爽,此乃鬼谷子说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翻手为背。
4、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时上线掩护队员和下线掩护队员的移动变化。按照“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设计,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时下线掩护队员原则上必须拆入限制区、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这是规定动作。但这一规定动作也是可以变化的。若是两位队员沟通通畅默契,根据防守变化以及两位球员的身高大小也可做出变化,即上线队员拆入限制区,下线队员反弹边角,达到出奇制胜、兵不厌诈的目的。比如,落位下线的掩护队员身高矮、拆入限制去接球困难,而上线队员身高高拆入限制区接球容易,面对这样的情况可采取上线拆入下线弹边的变化。不管如何变化,只要保持有人拆入限制区内线、有人外拉的外线45度、有人反弹边角形成内外边三个基本进攻点即可。
真正娴熟地把握了“画圆战术”内、外、边“基本进攻点的移动变化,就能实现弱可攻强、四两拨千斤。正如鬼谷子说:“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在”画圆战术“的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内、外、边“的移动变化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移动变化,比如掩护与假掩护、策应与假策应、空切与反跑、挡拆与假挡拆、传球反掩护是假与切入是真、正向移动与反向切入、拉出与反跑、原则性与灵活性、顺时针与逆时针等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一直伴随着”画圆战术“的全过程,只有善于阅读比赛态势变化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更是”画圆战术“运用中的最高境界。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所以能好像看起来不能;用好像看起来不用;近好像看起来远;远好像看起来近。有利的可以引诱它,混乱的可以夺取它,坚实的可以戒备它,强盛可以避开它,气势很盛可以骚扰它,轻视的可以骄纵它,隐逸的可以劳累它,亲近的可以离间它。攻它无防备处,出击在它不留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