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不上圈、画圆不止”——再论“画圆战术”的原则、方法和特点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连续掩护和双掩护动态图(不含至少30种发动方式和至少30种变化路线打法)
10秒前 来自 微博
weibo.com
在激烈竞争、凶狠对抗的现代篮球比赛中,对持球人的防守更加严密,使得进攻的压力越来越大,充分的调动无球队员的移动,扩大移动范围积极参与进攻,最大的发挥场上团队的作用,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时代篮球对抗的状态。
所谓motion
offense—移动进攻,即是在场上的五个人在球队进攻时,都要动起来。这也是移动进攻与所谓的单打独斗,“一个人打,四个人看”式的进攻的最大区别。从严格的定义来说,Motion
offenes是一种灵活性非常大的进攻方式,它利用场上五位球员的不断跑动、球员与球员之间正确的距离(空间)、准确的传球与跑位以及掩护来让得分手能够得到最佳的进攻机会。在执行移动进攻战术时,有一些的基本原则需要球员来严格地执行,只要球员能在这些原则之下执行这套进攻体系,那么,移动进攻的战术打法就能够应付任何一种防守形式,教练和球员也能够据此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已方的进攻优势。
整体移动进攻法被誉为现代篮球最流行的打法,每一次移动都有一次进攻机会。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项集体运动,靠场上5个人的密切配合获得胜利的比赛,整体性的重要不可争辩,移动是球队进行比赛的重要组织形式,国内外对于整体进攻、移动进攻、移动配合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国内也有关于整体移动进攻的研究,但都止步于思想和观点层面,战术载体不成体系。
“画圆战术”的问世,填补了中国篮球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的空白。”画圆战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以柔克刚哲学思想产物的移动进攻,是一种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还是一种既可破盯人又可解联防的“双栖战术”,既不同于固定战术的套路繁琐、僵化呆板、费时费力、难以操作,又不是完全没有章法地让队员各显神通,随意发挥的自由打法,而是有一定原则和方法的自由化打法。
“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总的原则和总的方法,也是整体移动进攻“画圆战术”的哲学深意和最高境界。“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无招胜有招,以“圆转不断、节节贯穿”的意境取胜,这不是功夫、不是战术、不是招数,而是一门哲学,是一种境界。为此,需将看到的战术路线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精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真正奥秘。“
如何做到“球不上圈、画圆不止”?具体而言,一是按照基本移动路线之“传球——反掩护(后掩护)——拆入——通过单掩护或双掩护或连续掩护拉出,遇到单掩护往篮下拆入,遇到双掩护或连续掩护下线掩护队员拆入篮下、上线掩护队员反弹边角,形成内、外、边相互牵制有机联系的基本进攻点;二是在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上按照变化路线之挡拆、突分、策应、传切、反跑衍生出无数变化进攻点。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老庄哲学的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也十分详尽地阐释了无和有、虚和实的关系。“画圆战术”源于其无和有、虚与实的关系,注重意境,境外生象、虚实并济。
“画圆战术”的攻击重点永远位于限制区中心,同时为了隐蔽这个攻击重心,在外线45度和边角处设计了两个外线点,实现了内外结边合、中心开花、多点进攻的战略格局。。——这个战略格局是建立在“画圆”基础上的,拆入限制区中心好比磨心(内),拉出外线45度(外)、反弹边角(边)好比推磨的在拉扯,形成内外边三个多点进攻点。
如果说”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是”规定动作“,那么变化路线中的挡拆、突分、策应、传切、反跑便是”自选动作“。在实施”画圆战术“过程中,必须坚持基本移动路线不动摇、不打折扣,坚持变化路线必须建立在基本移动路线基础之上,基本移动路线在先,变化路线在后。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结构中讲究呼应,球员与球员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呼应关系无处不在。而整体的呼应多靠气势贯穿,是实际存在的线条,充溢的是气韵精神。这,就是打好”画圆战术“的方法论。
“画圆战术”具有整体性特点,之所以称作整体移动进攻,进攻中当然要有整体性,这是集体项目最核心也是难做到的方面,必须保证每一个队员的积极性和场上攻击性,”画圆战术“明确告诉我们,先整体后局部、先战术后技术“。画圆战术”不跟你一打一,不跟你篮下死磕,就是通过转移球、空切、挡拆、下顺等等,完全找出机会再得分,打得你最后有点无奈的感觉。
“画圆战术”具有灵活性特点,保持人、球或人球结合,两秒必须传球,运球最多两次,在移动中寻找多点进攻机会,在变化中找寻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位置差外线矮打高内线高打矮战机,并且,场上进攻队员的位置的模糊性、角色的转换性、打法的丰富性、移动的流畅性、配合的连贯性,不断给防守以捉摸不定、来路不明的的打击。五个位置的球员移动互换,中锋、前锋、后卫不断进行位置互换,模糊位置,移动进攻,以柔克刚,每个队员都要参与战术跑位,成为场上的多面手,人人都是后卫,这样会大大增加对手在防守端的压力。
“画圆战术”具有主动性特点,进攻不断的掩护拆入、拉出分散、策应突分、传切挡拆,不断的轮转换位,不断的调动防守,逐渐的控制比赛的节奏,把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画圆战术“作为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其上乘境界不是一下子打死对方,不是急于求成,而是充分利用其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实施”猫捉老鼠“的游戏,耐心沉稳地与对手周旋,"兜晕”对方,一点一点地撕破对方防线,创造内外线空位机会得分,展现了“攻心为上”的境界。
“画圆战术”从战略上诠释了篮球是5个人的整体的团队运动,从战术体制机制上规范了各司其职和有序移动跑位的团队配合,摒弃了单打独斗的“1打1”和“1人打4人看”模式,从技术上最大限度地保证球员的个性张扬。其战术体系由简而繁、化繁为简,前北京女篮主教练孙瑞云评价“画圆战术”说:“智慧的都是简单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文化背景如何,只要是整体篮球、团队战术,都是相通的。因文化渊源、行为习惯的不同,其移动路线各有各的不同。“画圆战术”的诞生,标志着篮球传入中国一百多年后中国篮球有了自己民族文化特色、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实现了欧美篮球中国化,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
“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是“画圆战术”的哲学思维,更是篮球运动的最高境界。在篮球场上,球员的技术、体能只有拥有了哲学思维之后才能被证明和彰显。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说:“一个运动员只是为自己获得球才会移动,他绝不是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如果他同时又会为同伴创造机会,使全队受益,才算懂得篮球运动的真正奥秘。“
NBA原尼克斯队主教练纳帕特·赖利的一席话解读了“画圆战术”之“画圆”的哲学深意。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方圆之道的哲学思想,圆是圆通,是整体,每一个个体皆为方,每一个个为整体画圆,把整体画圆了,使之圆通了,个体的真、善、美才能迸发出生命的价值。
个体的方画整体的圆,为整体画圆,不是急功近利的,不是追求眼前利益的,不是只为自己获得利益才去有所为的,是具有最高价值追求的,即把个体完全融入团队和整体,爱默生说的好:“每个个体都与别的个体关联,没有孤立的美,没有孤立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