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是决定篮球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极其重要的因素。当今战术发展的总趋势是:综合多变(多元复合)、点多面广(攻击性强)、协同默契(有机联系)、智慧体现(有勇有谋)、艺术结晶(尽善尽美)。
根据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篮球必须突破陈旧的战术组织结构,在战术选择上绝不能生搬硬套模仿别人,全搬欧美战术套路!要走自己的路!而1995年创立的出自云南昭通的“画圆战术”是具有中国篮球特色的综合多变的战术体系,也是中国篮球特色的进攻战术理论与方法,符合现代篮球进攻战术发展的总趋势,现已解读160万字。
哲学思维方式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文化在人们思维深处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基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整体哲学思维方式,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侵染和沉积,融解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转化成了一种牢固的民族心理和行为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我们的祖先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在中华文化诸领域都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说“画圆战术”是具有“中国篮球特色”的战术体系,是因为“画圆战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其运行轨迹无不蕴含整体哲学思维方式。“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先进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论和现代
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
“和谐”包括智圆行方的理念,“圆”为和谐的内在融合机制,将一群人融合在一起,“方”是和谐中的独立个性,让一群人每个个体都彰显个人才华。只有方圆统一,缺一不可才能形成和谐。中国的篮球功夫——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画圆战术”就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之“和谐”理论,其基本移动路线就是“圆”,变化路线就是“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蕴含的“方圆之道”是“画圆战术”的精髓和理论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世界观首先是“和谐”的世界观,强调天人合一,强调整个世界的和谐与统一,也就是强调事物发展的整体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也是中国传统的系统论,它包含在传统文化的诸要素里,也体现在文化整体结构中,使中国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
“画圆战术”包括两条移动路线,其基本移动路线要求球员按照“传球——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的循环移动,实现了球员之间内在机制的有序融合,体现“圆”,而变化路线的策应、挡拆、突分、传切、反跑(反切)则表达了球员的独立个性,彰显“方”。“画圆战术”巧妙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的内在融合机制和独立个性的关于事物发展和谐的矛盾统一融入篮球比赛的整体进攻战术体系之中,使“画圆战术”具有了中国文化的“圆融”特征。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与“圆”的有机统一即“和谐”。““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很好的解决了“内在的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这一“和谐”问题。篮球比赛是多名球员参与的整体活动,既需要有序的融合(圆),又要体现独立个性(方)。
在整体移动进攻配合“画圆战术”体系中,“圆”表现为场上5人必须遵循的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圆形循环,呈现出外圆的融合态势,将一个个独立个性的个体融合在一起,行动同步,目标同心。“方”表现为场上5人根据比赛的进程实施的变化路线——”挡拆、掩护、突分、策应、传切“的方形切割,充分体现一个个独立个性的智慧和才能。”画圆战术“的圆方结合就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有机结合,彻底解决了战术运用中过于圆或过于方以及机械固定无序的理论问题,实现了战术实践中圆方相生和方圆有序的辩证统一。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旨在解决整体中的“内在的融合机制(圆)”,让无序的球员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有序的整体。变化路线旨在解决整体中的“独立个性(方),让球员在整体中彰显出个性以及充分发挥个人技术的最大潜力。正所谓“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有序相连,构建起“和谐”的整体观,形成和创建了浓厚中国传统文化“方圆之道”特色的以柔克刚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
“画圆战术”作为一种阵地进攻移动配合战术体系,其整体篮球思维方式就是在发挥全队的整体配合前提下,与个人特长紧密相结合,讲究人球频繁移动掩护、内外结合、多点进攻、行云流水、空位得分的整体打法,通过创造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和位置差即错位差外线矮突高、内线高打矮的机会实现得分。
说“画圆战术”是具有“综合多变”的战术体系,是因为“画圆战术”整体移动进攻中将多种基础配合在战术体系中综合运用,是掩护、突分、策应、传切四种基础配合的综合体,具有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交替使用、有序流动、起承转合、相生相融的多变性。
在“画圆战术”体系中使用最多的局部基础配合首先是掩护(挡拆),包括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反掩护、侧掩护、定位掩护、假掩护、高位挡拆、低位挡拆;其次是突分,连续突分,第三是策应,低位策应、高位居中策应,单策应、两人交叉策应,四人复合策应,中交叉策应,侧交叉策应,假策应以及高位手递手策应,最后是传切(反跑),战术组织结构多元复合、综合多变,这符合现代篮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整体进攻中基本移动路线以迅速的人、球转移传导,做到手不粘球、马不停蹄,球在每个球员手中停留在两秒以内(突破和调整球除外),大量的掩护布满了基本移动路线上,包括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侧掩护、反掩护、定位掩护让无球队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合作链条,在此基础上以变化路线之挡拆、策应、突分和传切进一步撕裂对手的防线,战术运用的综合性、多变性、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强。
“画圆战术”以球为主导,有原则、有规律、有特色地组成内外、前后、左右具有连续性互相结合的、全能综合可控多变的移动进攻战术体系:
其一,注重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有效衔接与变化,以基本移动路线创造的内、外、边基本进攻点作为转入变化路线的生长点和后续变化的依据和信号,既明确了战术机会的出现时机与内、外、边战略重点的把握、又强化了战术的连续性与流畅性,坚持了内外边、左中右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了点多面广,增强了战术的可塑性和可控性。
其二,要求无球队员的移动跑位频繁而迅速,也要求持球球队员传球之后不能呆在原地,必须快速参与这样的移动跑位,强调每个球员都是在整体移动跑位中完成进攻,永不停息,循环往复,永远在跑动中寻找空挡,展示出“球不上圈,画圆不止”的智慧体现和艺术生命。
其三,“画圆战术”不仅是统一全队思想、认识和行动原则的枢纽,更重要的是它能发挥集体协同默契的综合实力,在整体中凸显局部“以多攻少”的效能,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充分体现“拳头”的力量与集体精神,绝不只发挥一个队员、一个手指头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和提高个人技术创造宽广的空间,一旦球员具备了快速移动的意识和整体作战的作风以及较强的战术定型,就能在场上打出无限多的配合以及体现其艺术魅力。“画圆战术”蕴含的中国哲学思想能够培养球员的团队合作、统筹兼顾、独立思考、方圆有度的思想品质和战术素养。
为了使“画圆战术”真正落地,得到执行,特别强调培养球员专业化的战术素养能力以及运用战术的哲学方法论:比如保持间距、移动作战、手不粘球,马不停蹄、行云流水、传球反跑、跑而掩护、自觉居中、善于传中、传内必切、交叉策应、有切必包、有包必补、外传必挡、挡而顺下、换防早拆、拆后必拉,拉中必挡、有突必包、长于手递手、有下必上、内外结合、攻守平衡、大局意识、整体意识、技术战术化、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术解决、战术解决不了的问题战略解决等等都是球员在进攻战术运用中必须具备的专业化战术素养和战术能力以及战术思维方式。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画圆战术”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之“和谐“的哲学世界观来寻求当今中国篮球技战术中孤立、零散、机械和局部战术打法的互通和融合。它吸取了现代篮球整体移动配合进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融合了中国球员技术特点和体能需要而创立的一种阵地进攻整体移动配合战术体系。具有综合多变(多元复合)、点多面广(攻击性强)、协同默契(有机联系)、智慧体现(有勇有谋)、艺术结晶(尽善尽美)的
战术特征。“画圆战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欧美篮球中国化的结晶,也是独具中西方文化特色的“中国篮球功夫”。
总之,“画圆战术”蕴含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篮球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的沃土,顺应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与中国球员的技术特点和身体素质相匹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中国篮球特色、中国哲学特色,也符合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与此同时,掩护、策应、突分、传切等基础配合是“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交织中的局部配合,彰显了综合多变的特质,与现代篮球发展前沿的特点和趋势有机结合。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国篮球特色综合多变的“画圆战术”一定会彰显出中华文化独有的、特殊的价值和智慧艺术魅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