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圆内方”与“外方内圆”实质上讲的都是方法与原则的问题。“外圆内方”是说处理问题的方法要柔软、温和、易受、灵活,内心依据的原则要公平公正、严格无私;“外方内圆”说的是处理问题,方法上要公平公正,严格无私、赏罚分明,内心要充满人性的关怀、宽容,要圆融。
采用这两种方法都有特定的人性假设。其一,“外圆内方”的人性假设是“性善论”,我国古代孟老夫子提出的人性假定。人是主动的、积极的,是愿意提高的,是可以被激励的,人在被尊重的情况下,可以具有更大的上进动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到的Y理论所持的观点。其二,“外方内圆”的人性假设是“性恶论”,先贤荀子一直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是好逸恶劳的,人是逃避责任的,人总期望以最小的投入搏取最大的回报。这种人性假设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称为X理论。
现实生活工作中,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人的身上其实同时具备这两种矛盾的特点,无论是X理论还是Y理论,都会在人身上找到他们的佐证。于是有人提出了Z理论,认为人是同时具备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另一面,所以管理中应该鼓励积极的一面,压制消极的一面。从上面的人性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非常复杂,单纯的某种方法只能对治一部分情况,综合运用才能解决更大范围的问题
“外圆内方”在日常的管理中应该常常被用到,在处理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时非常有用,它比较注重采用灵活的方法,通过友善的沟通交流、积极协助支持,来达成管理的目标。
“外方内圆”常常在处理一些需要强烈宣示正确立场的管理实务中,它把要强调的原则突出表现出来,显示强硬的一面,但在强硬的背后也显示出人性的关怀。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别人清晰地了解管理者的原则,知道什么是可以协商的,什么是不可以协商,并对管理者的强硬达成理解,诚心接受。
理想的状态是有方有圆,方圆结合,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段。从各种管理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圆和方的关系,就是方法与原则的关系,既讲方法又讲原则,是一种理想的管理状态。心理学上的强化理论指出,对于期望出现的行为,通过激励的方法来鼓励它们重复出现,这就是使用圆融的方法,对于不期望出现的行为,要有严格的手段进行惩罚,让它们不敢出现,这就是采用刚直的方法。
刘劭的《人物志》有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有智谋的人称为“英”,有胆力的人称为“雄”。一个人要是兼有谋略和胆力,才能同时驾驭这两类人才。
比尔.益茨和伊梅尔特如何从普通人成为卓越领导?我的体会是:一靠造就学习团队,身边环绕的都是热爱学习的人;二靠思想的传播,让团队接受并认同你的思想才能“志同道合”。
一个人应当好好地安排生活,要使每一刻时光都有意义。——屠格涅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