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晓波画圆战术
李晓波画圆战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191
  • 关注人气:3,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篮球比赛中的进攻篮板球

(2011-09-09 00:07:40)
标签:

杂谈

分类: 篮球论文
   俗话说:“得篮板球者得天下”。进攻篮板球(前场篮板球)不但可以进行二次进攻还可以再次组织进攻战术、限制对手的快攻,有利于加强球队的进攻力量。当今世界篮球对抗越来越激烈,因此要想在激烈的比赛中抢好进攻篮板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在篮板球上不落后于对手呢?这就要求运动员除了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积极地抢占有利位置、扎实的篮板球技术外,更要有强烈的拼抢意识及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现代篮球中,拼抢抢篮板球尤其是拼抢进攻篮板球已被世界各个强队纳入了球队的战术体系。但是在拼抢进攻篮板球时常会因为队员的意识不够,使得在拼抢时不能很好的发挥技术水平。
    1、强化拼抢进攻篮板球意识。
  所谓的拼抢进攻篮板球的意识,就是篮球运动员在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根据抢篮板球的规律特点而产生的对拼抢篮板球的感知和一系列正确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抢篮板球的强烈欲望。有了强烈的拼抢进攻篮板球的意识,运动员就能及时、合理的运用技术动作积极主动拼抢进攻篮板球,从而为球队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使球队占据比赛的主动权。
  (1)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要在技术训练中渗透进攻篮板球意识,首先,就要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能力是篮球意识形成的前提。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行动与技术动作的运用,取决于是否能够缜密的在瞬间对对手的行动做出正确的观察。特别是在拼抢进攻篮板球时,正确的观察对手的行动对抢获进攻篮板球至关重要,因为你只有正确的观察对手的行动,将观察到的信息反馈回你的大脑里,在这一瞬间你的大脑做出反映,控制你的行动,才会使你运用合理的技术去拼抢;
    其次,要培养运动员的分析判断能力,篮球比赛是激烈多变的,球场上随时都会出现各种情况,在这时就要通过分析与判断来应对各种问题。在抢进攻篮板球时,有可能你要面对的是身材和能力都比自己强的对手,所以你要通过分析与判断对手的情况以及球反弹的位置,合理运用技术动作去和对手拼抢。这样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强化自己抢篮板球的意识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拼抢进攻篮板球的技术。
  (2)抢位意识
  进攻篮板球要突出一个“抢”字,也就是说在同伴队员投篮未进时要通过积极的拼抢,抢占有利的位置,将防守队员挡在自己身后,只有那样才能再次获得进攻的主动权。抢位意识是拼抢篮板球的首要意识,在比赛中抢到合理、有利的位置可以说基本抢到了篮板球。运动员在场上,无论自己面对的对手如何,只要投篮队员的球一出手,脑子里首先要想的是抢占有利位置,运用脚步的移动和身体将对手挡在身后。只有依靠抢位,发挥自己脚步灵活的优势,判断好球的方向,在对手做出反应之前抢先一步占好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抢好进攻篮板球。所以说身体条件在拼抢中固然重要,但是良好的抢位意识才是关键。
  对进攻篮板球的拼抢要有正确的认识,态度上要重视,要养成每球必抢的习惯,利用交叉步或转身动作抢占防守队员的身前位置,利用假动作迷惑、干扰对手,从而抢占有利位置。在练习中,可安排身体条件较好的队员进行防守,而身体条件稍微差的队员来抢进攻篮板球。这样做的目的是给抢篮板球的队员压力,使他不得不依靠脚步移动和积极的抢位来争抢,这样不仅使运动员的拼抢技术得到提高,同时还强化了他们的抢位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通过积极的抢位才能获得进攻篮板球。
  (3)冲抢意识
  在争夺进攻篮板球时,要突出一个“冲”字。很多时候篮板球并不只是处于内线位置上的球员的工作,处于外线位置的球员一样可以抢篮板球。而内线队员注意的范围较小,容易放松对外围的警惕,所以在抢进攻篮板球时,外线的队员要利用助跑冲抢篮板球。
    冲抢进攻篮板球时,要注意的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起跳的时机,因为外线的队员视野较开阔,所以要判断自己离篮的位置并注意投篮,判断投球的力量与球碰筐后的反弹路线,从而掌握起跳的时机;二是空中的动作,我们所指的空中动作是指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用合理的动作和方法处理球,这包括抢球、点拨球、空中直接分球以及直接补篮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常见的抢进攻篮板球的空中技术[2]
  (4)进攻意识
  所谓进攻篮板球,就是指进攻方在进攻投篮时,进攻队员拼抢本方投篮未进的球,从而再次进行进攻[3]。也就是说进攻篮板球突出的就是“进攻”二字,因为有了强烈的进攻欲望才会积极的去拼抢进攻篮板球,才能为球队创造更多的进攻机会。所以强烈的进攻欲望对于抢好进攻篮板球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在训练时必须加强运动员的进攻意识。
  提高运动员的进攻能力来强化他们的进攻意识。在训练中安排以少打多的训练模式。如“二打三”的攻防练习,之所以要以少打多就是要提高进攻的难度,让进攻者有压力,这样才能提高进攻能力。要求加强个人单打同时强调抢好进攻篮板球,要做好二次进攻的准备。观摩比赛或比赛录像。观看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如何进攻的,使运动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观察进行学习,从而强化自己的进攻意识。
  (5)团队精神
  篮球是一项集体项目,所以运动员一定要有集体意识,个体行为显然代表着集体集体的智慧。一个球队就像一个手掌,当握成拳头打出去才会有力,如果一个球队像一盘散沙,那么这个球队就是一支失败的球队。抢篮板球也是如此,我们在抢进攻篮板球时要求我们的队员要积极去拼抢,篮板球关系到整个队伍的攻防,因此它并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球队的任务,拼抢进攻篮板球时,一个球队5个人都去积极拼抢,那样将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有利于球队的进攻。
  首先,必须要让队员们明白自己在球队中的作用。让他们知道虽然在比赛中都各自有自己的任务,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赢得比赛的胜利。要让队员明白全队战术的安排和每个队员的行动必须建立在有利于球队利益的基础上;
    其次,在训练时要加强队员与队员、队员与教练之间的沟通。教练员可通过安排每次训练或比赛后开小会的方法,让每个队员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比赛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要分析症结所在。通过交流不但可以发现并改正错误,而且还能使队员与教练、队员与队员之间形成默契,将有利于球队的团结,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团体。
    2、判断能力的训练。
  (1)对对手的判断能力
  篮球比赛是一项激烈的运动,可以说篮球赛场是一个风云万变的“战场”,你所要面对的对手也是各不相同的,在面对不同的对手时你如何才能立于主动的位置,不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对手,抢进攻篮板球也是如此。当你在抢篮板球时如果你对对手的习惯了如指掌的话,你就能先他一步做出行动,这样你就会获得主动权,从而控制好篮板球,为球队带来更多的得分机会。所以在平时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去分析判断对手的习惯及技术动作,一旦这种意识形成,那将对提高我们在拼抢进攻篮板球时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对球的判断能力
  首先,必须训练运动员准确掌握球的落点的能力。篮板球反弹的方向和距离通常与投篮的距离、角度、弧度、力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投篮力量大的球反弹就比较远,反之则比较近;弧度大的球反弹的距离会比较近,弧度小的球反弹的距离就比较远。因此运动员一旦掌握了球的反弹规律将有利于篮板球的拼抢。掌握投篮不中时篮板球反弹方向的基本规律十分重要。投篮角度不同也影响着球反弹方向的不同,一般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45度角投篮时,有弹向对侧45度角或反弹回同一地区的倾向。第二种情况是在中间地区投篮时,一般有落在正面地区的倾向。第三种情况是在0度角投篮时,有弹向对侧0度角反弹回同一地区的倾向。投篮的弧度不同,球反弹的落点也不相同,如投篮的弧度高,则球反弹也高,落点较近;投篮的弧度低,球反弹的弧度也低,球的落点较远。擦板投篮,反弹的力量小,球落点较近。如果篮板、篮圈和球的弹力大,则球反弹的距离远;反之,球反弹的距离近。近期研究证明,97%的反弹球落在5.4米(以篮圈中心到地面投影点为圆心)的半径内。因此,青要熟知和掌握篮板球反弹的基本规律,准确判断球反弹的方向,快速移动,及早抢占有利位置,才能在争抢进攻篮板球时占得先机。

    其次,要训练运动员了解队友投篮的特点和习惯的能力。在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篮板球运动员,比如原NBA球员罗德曼,他的身材并不高,但是他却是NBA联盟中公认的篮板王,为什么在高手如云的NBA联盟里,这样一个身高才2米出头的球员却占据了篮板球这个内线高个子球员优势项目的霸主地位呢?他的秘诀之一就是他本人对自己队友的投篮习惯及特点十分了解,所以才能屡获篮板王的殊荣。训练中队员可以两个人为一组,教练员根据运动员个人的情况合理分组,然后教练员在罚球线位置投篮(不需要投进),投篮的力量要不断变换以加大落点判断的难度,而分好组的队员依次进行抢篮板球练习,这样才能使队员对不同的球进行判断,从而提高他们对球的力量及落点的判断能力。
  第三,要在技战术训练中渗透进攻篮板球的意识,教练员要让队员明白进攻篮板球的重要性。拼抢篮板球一定要作风勇猛,要做到每球必抢,特别要加强冲抢。要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因为篮球是集体项目,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在比赛中很好的发挥水平争取比赛胜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