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8月21日,在日本长崎举行的女篮亚锦赛拉开战幕。中国女篮首战即遭遇劲敌韩国,全场比赛,两队陷入鏖战,最终经过两个加时的缠斗,中国女篮遗憾地以93:99负于对手。中国队两员老将苗立杰、陈楠发挥出色,“二老”合力拿下45分,撑起中国队半壁江山,无奈新人关键时刻无法提供有效支援,中国队只能接受失利命运,四年来不曾败于韩国队的纪录就此终结。
中国女篮目前还处于新老交替之中,苗立杰与陈楠依旧是球队的绝对核心,担任着摧城拔寨的重任。除了两员老将,以赵爽、纪妍妍为代表的年轻人也在迅速成长。据悉,同中国男篮类似,女篮姑娘们为了备战亚锦赛也已经集训了四个多月。在经历了2010年捷克世锦赛的重创之后,中国女篮需要亚锦赛来证明自己。
在去年捷克世锦赛上,中国女篮在比自己矮一个头的对手面前创下了征战世锦赛第13名的最差战绩(此前中国女篮在1998年和2006年都取得过第12名)。如此不佳表现,业内总结是人员老化,体能不支,我却认为是单打独斗惹的祸,当时就写下一篇博文叫《一支缺乏整体进攻战术的中国女篮》,提出了“画圆战术”是解决中国男女篮缺乏整体进攻战术配合的明智选择。
在今年6月份热身赛打古巴以57-62告负后,我又一次撰文《新一届中国女篮换汤没换药,缺乏整体进攻战术走不了多远》,文章说:“时至今日,我以为中国女篮更新换代、鸟枪换炮,解决了人员老化问题,球队会朝气蓬勃,孙凤武在战术组合上也会痛定思痛,找到失利的主要原因,在整体进攻战术上一定有了较大的起色和转变。可看完比赛之后,对新一届中国女篮再一次失望。人换成新人,只能解决体能关和士气关,可战术组合依然老套,单打独斗依然流行,换汤没换药,主教练依然没有构建起中国女篮的整体进攻战术风格,使得中国女篮这些新星们在经验不足的前提下单打独斗,始终发挥不出他们的体能、身高和技术优势以及潜力。”
“纵观全场比赛,新一届中国女篮依然采用局部战术和简单的固定战术与对手周旋,在比自己矮两个头且防守具有铁通般整体联动的古巴队面前最终演变为有勇无谋的单打独斗。都说篮球是巨人的运动,但中国女篮如此华丽的身高就是打不过类似古巴、加拿大、白俄罗斯这么矮的球队,到底是什么问题?中国篮球照此下去,前途堪忧!”
日本长崎亚锦赛,作为中国女篮小组赛的首个对手,韩国队给人的感觉非常神秘,这也令中国女篮非常头痛。从7月中旬公布大名单,到8月下旬参加亚锦赛,韩国队只练了一个多月,其间没有出来参加比赛,也没有任何消息可查。因此,中韩女篮交战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遭遇战。
中国队由年轻球员组成首发阵容,先发五虎是杨半伴、纪妍妍、赵爽、许诺和魏伟。其中杨半伴22岁,纪妍妍26岁,赵爽21岁,许诺24岁,魏伟21岁。是的,根据计算中国队首发球员的平均年龄是22.8岁。显然孙凤武祭出这样的先发阵容是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因为中国女篮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在大赛中让年轻球员担当重任不仅能增加她们的经验,同时也能考察姑娘们的抗压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年轻的中国队没有经受住考验,紧张的心态导致比赛开始阶段在场上没有打出应有的水平。
面对劲敌异常凶狠的高速逼抢,中国姑娘极不适应,比赛一开始,韩国队的高速攻防就看得人眼花缭乱,进攻中的交叉挡拆和防守时的联合抢断,让身高占优的年轻的中国球员顿时乱了阵脚,一下子被打成1比11。主帅孙凤武见势不妙,中国队不得不将首发的5名年轻球员陆续换下,换上老将去打破僵局。常规时间,双方比分一直处于胶着状态。中国队在第四节曾建立起6分的领先,一度有希望在常规时间结束战斗,不过,最后时刻韩国人使出惯用的全场紧逼战术,一阵穷追猛打后追平了比分,双方不得不进入加时较量。
加时赛,中国队老将的体能开始有些不支,韩国人运用反跑战术紧咬比分。尽管顽强地拼过了一个加时,但到第二个加时,陈楠、苗立杰已经力不从心,最终中国队遗憾地败下阵来。中国队的内线很高很强,高(强)到没有外线能力也能称霸亚洲,但是韩国队正好相反,外线实力强大到一招鲜拿下中国队,令人不寒而栗,今晚她们一共送出7个三分,而中国队只有2个。
对手的体能之强几乎让中国队崩溃,苗立杰也不得不下场休息,坚守在场上的其他球员也累得不行,在与对手争抢时有点打橄榄球的意思。可高速对抗中的韩国人仍然有条不紊,崔成娥也仍然发挥着绝杀武器的作用:三分命中后又在最后时刻强攻上篮,在空中失去平衡后投篮命中并造成中方防守犯规,成功地打出二加一,韩国队以96比91领先,这时比赛仅剩下36秒,中国队败局已定。
以93比99输掉首战后,中国球员都累得有点走不动了,而韩国球员却仍在场馆里有气有力地庆祝,庆祝自己用充沛体能换来的开门红。全场比赛,陈楠拿下27分12个篮板的大号两双,苗立杰也有18分入账,二老表现可圈可点,不过除此之外,年轻队员仅有马增玉和许诺得分上双,新人乏力,老将孤掌难鸣,中国队只能接受不利的开局。
导致失败的原因很多,体能、新老交替、新人缺乏经验等等都是“治标”的范畴,但我始终认为,缺乏整体移动进攻战术才是中国女篮最需要最急迫的“治本”问题。与韩国队相比,中国女篮的大多跑跑停停,穿插掩护的人少,而韩国女篮则在半场进攻时几乎五个人全在动!没一个人是站在原地的,动起来宛如“走马灯”一般,很好地体现了“马不停蹄”的原则。无球队员总是给别人做掩护,而被掩护的队员如果没机会接球进攻,又去给另一个人做掩护,所以场上常常出现连续掩护的局面,并显得有条不紊,显示出很高的战术素养。

中国女篮教练组

赵爽挑篮

纪妍妍持球突破

杨半伴外线控球

魏巍篮下卡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