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的标题还可取名为《从战术制度上构建起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克服球员粘球问题》。
最近看了北京男女篮老队友博客中长人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后卫粘球是危害中国篮球队的严重“病毒”》,文章说:后卫粘球、后卫一个人运球过多,这个问题就像“病毒”一样感染了中国篮球队!这里说的中国篮球队是指中国男篮、中国女篮和国青!后卫粘球、后卫一个人运球过多,这个问题早在尤那斯执教中国男篮时就存在,当时刘炜被一些老教练称之为“运球狂”!前国家女篮教练杨伯镛在中国篮协召开的一次技术研讨会上就曾明确指出过这个问题!郭士强执教中国男篮时继承了尤那斯的所谓“先进理念”,对后卫粘球运球过多仍不闻不问!到了邓华德执教中国男篮,刘炜照样“运球狂”!中国女篮本来没这个毛病,不知道为什么在最近邀请赛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后卫一个人运球甚至长达17秒!也沾染上了这个“病毒”!这个“病毒”现在又漫延到国青身上,并在郭艾伦身上集中发作!
文章还说:后卫粘球、一个人运球过多的现象,决不属于后卫个人技术范畴的问题,而是属于影响、破坏全队快速灵活打法的重大、关键问题!中国篮球队如不彻底消除这个“病毒”,就很难恢复快速灵活打法的“系统”,就很难正常“运转”,很难战胜世界强队!
本人对长人所持观点表示完全赞同,长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篮球存在的致命问题。
但是,长人没有分析中国后卫粘球的真正原因,即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粘球?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后卫如此对粘球趋之若鹜?又该怎样彻底的消除这个“病毒”?
我也是一名后卫,尽管是一名业余篮球爱好者,但在后卫线上却征战了30多年。我在《画圆战术》一书中就我所经历的三个时期的不同战术打法写成了“从局部战术到固定战术再到画圆战术”一文,作为这三种打法的亲历者和控球后卫,我对后卫粘球的原因有很深的了解。我本人就经历了粘球过多到适度粘球再到不粘球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战术打法联系紧密。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战术打法就有什么样的粘球或不粘球行为。
我打后卫的初期在大学,大概在1983至1988年左右,因为战术单一,或者说就没有什么战术打法,全队上下多为单打独斗,所以作为控球后卫且球性较熟的我,粘球较多是我本身无法克服的缺点。其实,我自从司职后卫以来,大局观还是有点,也喜欢传球,我原本也不想粘球,但因为单一的战术打法很难创造出比较好的机会,决定了我必须通过反复的运球来寻找进攻的机会,或者需要我通过自己的突破来给队友创造空位进攻机会,这一时期我基本属于长人界定的“运球狂”,想改都改不了。尽管教练也多次告诉我少运球,但比赛中我似乎控制不住自己,到底何时粘球、何时不粘球,所以不能改变这一毛病。
我打后卫的中期是1988至1996年,这一时期我所在的昭通队在恩师曹俊的率领下已开始进入局部战术时期。由于进攻上有了掩护、策应、突分、传切等基础战术配合为主的局部战术安排,作为组织后卫的我,粘球时间开始减少,把精力主要用于组织全队的局部战术进攻。比赛中中规中矩地按照教练训练的基础战术配合进行进攻组织。但由于战术是局部的,随意性较强,连贯性没有,阅读场上比赛的变化全靠后卫的主观判断,“两人打、三人看”的情况比比皆是,一旦局部战术被对方识破,作为后卫的我便开始粘球寻找其他进攻机会,这样的战术环境使我粘球的现象依然存在,不粘球的度不好把握,粘球的的度也不好拿捏,所以不知不觉中,也会常有粘球过多的情况发生,影响了全队的战术配合。在我担任教练的昭通师专球队从在1995年以前一直在打“固定战术”,“固定战术”与局部战术相比较为先进,开始有了整体的形态,但存在套路化、僵化的弊端,多打几次对方就容易识破,一旦遇到被防守阻击在某一个环节,整体就不复存在,“固定战术”便宣告破产。此时后卫又开始粘球找进攻机会。
我打后卫的晚期是1997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创立整体移动配合进攻“画圆战术”(1995年创立)并在实践中验证了时期,战术形式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该战术从制度上要求场上的每个队员都必须无条件做到“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无限循环,实现了整体内部有机的联系。作为后卫的我也不例外,必须按照这样的战术路线(战术制度)移动跑位。这样一来,我在场上就没有了粘球的土壤和气候,谁在粘球一看便知,一目了然。作为后卫的我除了组织快攻时需要运球或“粘球”之外,阵地进攻一旦落位发动了“画圆战术”之后,我也就自然而然融入全队进攻战术体系,不会粘球了,很多进球都是在传球4、5次之后轻松得分,途中没有运球一次,这样的转变,是“画圆战术”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从制度上杜绝了后卫粘球现象的发生,也杜绝了其他各个位置球员粘球的现象的发生。
从我司职后卫近三十年的经历和三个时期的不同战术打法可以看出,后卫粘球过多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全队战术打法单一且主要以单打独斗的球队,后卫粘球减少的现象始于全队有了局部战术或者固定战术的球队,后卫基本不粘球出现在拥有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且完全战术定型的球队。以这样的标准来审视中国篮球目前的现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中国篮球目前仍处于战术打法单一或局部战术阶段,尚未形成整体移动进攻战术打法,因为后卫粘球过多是其外在表现形式。这样一来,我们也似乎找到了中国后卫喜欢粘球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中国篮球队缺乏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所致,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后卫们,现任主教练或者说中国篮球从制度上缺失整体进攻战术打法才是致命根源。我曾经撰文《一支缺乏整体进攻战术的中国女篮》、《中国男篮看似体能不支,实缺乏整体进攻战术》,从中国篮球队后卫喜欢粘球的现象来看,这两篇文章算是应正了以上观点。至于如何消除后卫粘球这个“病毒”,方法只有一个,从战术制度上构建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什么时候中国篮球队构建起了整体移动进攻战术配合,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后卫粘球的问题,倘若仅仅靠教练的苦口婆心以及球员的自觉与自律是难以根除这一不良习惯的。
“手不粘球”是篮球比赛中快速传球或倒手的意思,更是篮球比赛中战术配合的最高境界。一支实力较强的且拥有整体战术配合的球队,无论在快速反击还是在半场进攻中,一般都能真正做到“手不粘球”,这是先进的战术打法孕育的篮球智慧和境界。
这么说并非是指球员没有一点粘球的现象,而是从整个比赛的传球而言:当内线队员把球打到外线时,接球的外线队员绝不粘球,不随意运球,不出现停顿,而是蜻蜓点水般立刻传球给另一个机会更好的外线队员,创造流畅的配合,使队员轻松获得三分球或跳投的进攻机会,打的可谓干净利索;当同伴通过掩护出现空位机会时,持球队员绝不粘球,而是要快速将球传到掩护空位的队员手中;当内线出现策应机会时,外线队员绝不粘球,而应该瞬间将球送到空位机会或策应点上,如此等等!在比赛中我们发现,有的队员还会传出见缝插针、渗透性极强的直传球,其球速之快、传球之隐蔽令人目不暇接和瞠目结舌,这些精彩的传球除了传球十分隐蔽和传球技术一流外,都是“手不粘球”的结果。
“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画圆战术”是一种整体移动配合的进攻战术,与战术打法单一和局部战术相比从制度上杜绝了球员的“粘球”问题。因为它的所有战术形式都由传球连接,而且是在第一时间衔接,一旦错过传球衔接的最佳时机,就会严重阻碍“画圆战术”的顺利实施。从“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传球——反方向掩护——拆入——拉出”这一循环的战术配合可以看出,发动需要传球,掩护后的拆入需要传球,拉出后的空位机会需要传球,而且是第一时间传球。在以上几个战术配合环节一旦出现球员不快速传球的粘球现象,“画圆战术”必然瘫痪。由此可见,“画圆战术”的衔接大多依靠球员的“手不粘球”、巧妙快速的传球来组合完成,这不仅体现了球员高水平的传球技术,也体现全队良好的战术素养,更体现了“画圆战术”快速、流畅、连贯的整体移动风格。
随着“画圆战术”的发动和展开,球员不断的掩护、拆入和拉出,连贯的机会点会依次出现,此时如果球员粘球过多,谁接球都在原地运几下球然后再传球,不仅会使这些连贯的机会点丧失殆尽,攻击性减弱不说,而且也影响了战术组织的流畅性和实效性,所有移动全部停滞。当然,“画圆战术”除更多靠传球外,有时也靠运球,这是调整节奏和控制球员位置的需要,但我们发现少数后卫,运着运着球就马失前蹄、收不住“闸”,“唱”起了“独角戏”,偶尔出现且有情可原,但如果在一场球中出现那么多次,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反映了球员的基本功和战术素养的问题了。
讲究整体移动进攻打法的“画圆战术”从制度上杜绝了“手不粘球”的出现,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连续不断的机会点不允许谁接球后都在原地运几下球,然后再传球,这看似小问题,但它却造成了全队不能流畅地进行半场配合。一旦球员存在粘球现象,内线瞬间出现的空位机会,只因那几次原地运球就失去了,外线出现的难得的空位机会,也会因球员单打独斗的粘球而失之交臂,更为严重的是后续机会点会因粘球而出不来。因为,五个人的整体配合主要是靠传球“穿针引线”联系起来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准确可靠以及快速的传球,就没有流畅的配合和连贯的机会。少数球队之所以运用不好“画圆战术”,之所以打的断断续续、磕磕绊绊、没有流畅性,没有连贯性,主要原因除了球员传球技术差特别是传不出渗透性直传球以外,更多的还是少数球员长期受单打独斗的影响根深蒂固,比赛中依然“手在粘球”。因此,“手不粘球”是保证“画圆战术”实施的先决条件。
附:
后卫粘球是危害中国篮球队的严重“病毒”
――探寻世青赛国青男篮无缘十二强背后的真正原因
作者:长人
报载:一年前在德国汉堡,中国U17男篮击败了东道主德国队,取得了中国男子篮球在国际大赛上的最好成绩——第七名。而一年之后的今天在拉脱维亚,U19国青输给埃及后遭遇连败早早无缘十二强。
国青经一年长期集训,比其他欧美国家临时集训的时间要长得多,但为什么国青却未能打进12强?某报刊认为,改年龄以大打小能取得好成绩,而一到19、20岁,欧美国家球员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当初以大打小的球队则会发现比赛难度陡升,因此成绩反而不好。
难道国青被排挤12强是因为到19、20岁身体不如欧美球员而造成的吗?虽然身体素质是球场上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球场上决定比赛胜负最根本的原因要从技战术、打法、战术意识和临场指挥层面上去寻找。在CBA总决赛时,某电视台名主持人就问过一位著名篮球运动员,为什么新疆队和广东队互有胜负,而且分差极大?那位篮球运动员未能做出正面回答,当时笔者就针对上述问题指出,比赛中一旦打法正确,从攻防技战术角度抓住了对方的“死穴”,那么分差就不会是几分,而是几十分!这就是攻防技战术和临场指挥在比赛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次国青被排挤12强,决不是因什么到19、20岁身体不如欧美球员所造成的,而是在打法、技战术、战术意识和临场指挥层面出现和存在严重问题而造成的!
那么,国青在打法、技战术和战术意识和临场指挥层面到底出了和存在什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得不涉及到郭艾伦!
在CBA新秀表演赛时,新闻媒体对郭艾伦大加赞赏!郭艾伦似乎成了中国篮坛一颗耀眼的新星!但是,记得当时看比赛转播过程中笔者就接到一位老教练的电话,老教练说,「郭艾伦的个人技术虽然不错,但是他粘球的粘的太厉害!」老教练还说:「虽然我没有秒表,但看比赛时我用数秒的方法给郭艾伦统计了一下,在8分钟内,郭艾伦从后场接球运球到前场,平均运球15次左右他才出手传给别人,开始组织半场进攻!」笔者当时回答:「15次运球大约得14、5秒吧,他一个人运球就占了10几秒,半场进攻还剩多少时间?!」老教练说:「过半场用10几秒,推进速度这么慢,还怎么体现速度!?还怎么体现快速打法?!郭艾伦一个人运球,看似个人问题,但却影响和破坏了全队的推进速度和半场进攻配合速度!这个问题,作为教练早就应该看出来!」
后卫粘球、后卫一个人运球过多,这个问题就像“病毒”一样感染了中国篮球队!这里说的中国篮球队是指中国男篮、中国女篮和国青!后卫粘球、后卫一个人运球过多,这个问题早在尤那斯执教中国男篮时就存在,当时刘纬被一些老教练称之为“运球狂”!前国家女篮教练杨伯镛在中国篮协召开的一次技术研讨会上就曾明确指出过这个问题!郭士强执教中国男篮时继承了尤那斯的所谓“先进理念”,对后卫粘球运球过多仍不闻不问!到了邓华德执教中国男篮,刘纬照样“运球狂”!中国女篮本来没这个毛病,不知道为什么在最近邀请赛时也出现了这个问题,后卫一个人运球甚至长达17秒!也沾染上了这个“病毒”!
这个“病毒”现在又漫延到国青身上,并在郭艾伦身上集中发作!
国青主帅范斌说:“当对手包夹他的时候,他需要学会主动传球,而不是一味地单干。”
范斌终于在被排挤12强时发现和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早在尤那斯执教中国男篮时我们很多老教练、老队员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在本博克中及时提出我们的看法,有关这些看法的博文仍然还在线,至今已有几年了吧。作为一名教练,应善于从各种比赛中发现问题,哪些纯属个人技术问题?哪些问题是属于影响和破坏全队打法的严重问题?作为一名教练看问题、观察问题要有前瞻性!按理说,范斌早在几年前就应该从中国男篮身上发现和认识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在这个“病毒”沾染中国篮球队几年后的今天他才发现和认识到!
我们说后卫粘球、一个人运球过多是影响、破坏全队快速打法的“病毒”,是指它严重影响了推进速度,后卫一个人不合理地占用了全队进攻时间!快速打法首先体现在推进速度上,谁都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但遗憾的是中国篮球队的后卫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中国篮球队要战胜世界强队,只能靠快速灵活的打法,而后卫粘球、一个人运球过多恰恰与这种打法相矛盾!后卫粘球、一个人运球过多的现象,决不属于后卫个人技术范畴的问题,而是属于影响、破坏全队快速灵活打法的重大、关键问题!中国篮球队如不彻底消除这个“病毒”,就很难恢复快速灵活打法的“系统”,就很难正常“运转”,很难战胜世界强队!
让人很难理解的是,号称拥有“世界先进理念”的尤那斯,看不出来这个问题;继承尤那斯“先进理念”的郭士强也发现不了这个问题;作为洋教练的邓华德仍然觉察不出这个“病毒”,为什么这么多具有“世界先进理念”的教练可看不出这么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并熟视无睹?!从刘纬到郭艾伦,为什么中国篮球队这么盛产“运球狂”?!这到底是球员的问题、还是教练员的问题?!
笔者可以负责地告诉各位网友,在五六十年代陈文彬、杨福鹿执教中国男女篮时,根本就不存在“运球狂”!你挑不出来一个!本博克曾不只一次指出过,那时的中国男女篮、包括北京男女篮和其他省市队,推进速度平均都是3秒左右,快攻速度平均都是3-5秒左右!现在我们国家的GDP增长速度很快,但我们中国篮球队的推进速度就像人均GDP那样落后,由五六十年代的3秒变成负增长的10几秒!这到底是谁之过?如次缓慢的推进速度还怎么体现快速灵活的打法?!还怎么战胜世界强队?!
中国篮球队如不彻底消除这个“病毒”,总有一天会导致中国篮球队的“系统”在世界大赛中全面瘫痪!我们再次指出:千万别小看了后卫粘球、一个人运球过多的问题,它是危害中国篮球队“肌体”的严重“病毒”!
合肥工业大学男篮主教练:也谈后卫粘球的真正原因
O网页链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