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拆战术及其练习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论文 |
挡拆战术的精髓更多的是在拆,而且是快拆,也就是拆球。把对方的防守拆开,拆散。前面说到了挡,那么拆就是从挡开始的。在队友为你挡人的时候。你选择向一个方向运球突破。在一防一的状态下,同伴的另一名队员势必会跟上来进行补防。上来挡人的队员必须处于静止不动状态,因为篮球规则里挡拆的时候,掩护球员是不能移动的,移动挡人就是犯规。那么如果是你在控球,你就会面对两个的防守者,或者被包夹。而在你吸引两个防守队员防守的时候,给你挡人的队员要通过快速移动拆入篮下,就能够获得空位投篮的机会。在这个时候你就及时的把球传给他,使其投篮命中。记住,传球多用击地传球(反弹球),这就是拆球。在NBA,由于使用的盯人防守,所以当拆的战术是经常使用的。而当拆战术发挥的好坏,那就直接取决于控球队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
挡拆虽然简单,但绝对是突破防守的利器。看看当年马龙和斯托克顿两人凭借挡拆就两度打进了总决赛。挡拆最早应该是由昆德拉教练为吉姆·波拉德和乔治·麦肯而设计的。约翰·昆德拉说起他一手缔造的NBA首个王朝,即垄断50年代初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时,曾提过一个细节。不朽的卷毛眼镜巨人乔治·麦肯,并不像世界所宣扬的,乍一涉足湖人就天下无敌。他和王牌前锋吉姆·波拉德的纠纷,几乎持续了整个职业生涯。两人的纠纷源于互不给自己传球。而温和细腻的昆德拉教练是这样解决争端的:他设计了“波·麦挡拆”,二人于是各得其所。如果换防,波拉德就把球吊给麦肯,看巨人在对方可怜的前锋头顶得分;如果不换防,波拉德轻松以速度摆脱突破切入得分。昆德拉很得意的说:“这挡拆只是个简单的小玩意——但真的很成功。”
无论是NBA历史最有名的“马龙—斯托克顿”挡拆,还是曾经无敌无解的“姚麦”挡拆,亦或是“德隆—布泽尔”挡拆、“保罗—韦斯特”挡拆、“罗伊—普尔兹比拉”挡拆等等,都是当今世界篮坛顶级挡拆组合。
下面是几种挡拆的基本移动路线:
两人一组,一名外线队员,一名内线队员。外线队员处于右侧45度三分线处背身面对防守者运球等待,另一名内线队员处于右侧禁区中锋位站立,内线队员拉出后从防外线同伴的防守者左侧进行挡拆。可以不加防守进行练习,熟悉路线,也可加防守进行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可改为向防守者的右侧进行挡拆练习,也可移到禁区另一侧进行。以下练习不包括假挡拆。
一、挡拆后投篮
1、后卫或前锋在外线运球并观察局势;
4、外线运球突破者跳投,内线挡人的队员快速拆入内线准备接球或抢篮板球。内切步伐是:伸开双手做后转身——交叉步——滑步——双手高举准备接球。
二、挡拆后传球给内切者
1、后卫或前锋在外线运球并观察局势;
5、如果内线球员外线远投能力强,也可以在内切和外拉之间做出变化,适时在挡后突然拆到边线与底线交接的0度角一带,接外线球员的传球投篮。
三、外线队员跨下变向接后撤步跳投
1、呼唤内线球员来掩护
四、外线队员假动作投篮过人
1、呼唤内线球员来掩护;
五、外线队员变向从两位防守者中间突破
1、呼唤内线球员来掩护;
2、外线队员向右运球向罚球圈一带吸引对方大个球员前来防守,形成错位;
3、外线队员突然做出然降低幅度向左侧变向(胯下、正面变向皆可)突破从两个防守者之间撕裂防守上篮;
4、一旦从两个防守者中间突破后遇到内线有人补防,既可以传球给空位机会的同伴,也可以采用长距离平移步伐先向右(左),然后向左(右)摆脱上篮。
1、呼唤内线球员来掩护;
2、挡拆后形成换防;
3、内线球员拆入篮下,外线队员运球中单手佯装传球急停,突然急起突破超越防守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