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师专教工篮球赛
(2009-05-13 11:59:35)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啊篮球 |
昭通师专有一个传统,就是工会每年都要举办教职工篮球赛,让平时忙于教学和科研的老师们有一个渲泄情绪、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强健体魄的平台。
我在师专教书的十二年里,参加过十二届这样自编自演且娱乐性较强的球赛。我所在的政史系教师队曾三年夺得冠军、四年位居亚军。在这种业余比赛中,我一般包办了三分之二的得分,搭档罗锋占据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分数,成了名副其实的两个人的球队。由于成建制的球队不多,所以组队的方式也就五花八门,反正都是以娱乐为主,大家也不太在意。一般情况是人数多、实力强的系就单独组队,人数少、实力弱的系和管理部门就实行联合重组,因此横向联合的球队较多。有时会根据上一年比赛的成绩,再对下一年度的球员来个宏观调控,目的是平衡各队实力,不要让有些较弱的球队输的太难堪;有些时候也会男女搭配组队,初衷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实际效果却是因为有了女教师的参与,男教师们个个都表现得异常勇猛顽强,一场比赛下来累得半死。
这样的比赛级别和水平自然不高,球技也参差不齐,但老师们的积极性却空前高涨,像过节似的快乐,又是购买球衣球服,又是赛前备战训练,弄得像模像样,仿如是一个顶级联赛似的。球赛揭幕以后,篮球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各系的学生纷纷前来目睹自己的老师们在课堂以外的风采,不时为本不激烈的球赛呐喊助威,有了这么多学生的助战,教工篮球赛变得激烈起来,老中青三结合的老师们每球必争、寸土不让,你来我往,汗水长淌,高对高、矮对矮、老对老、小对小,一番较量之后,有的人脚崴了,有的人骨头裂了个缝,有的人累得气喘吁吁,口吐白沫,年纪都这么大了,老胳膊老腿的,不悠着点怎能不受伤。场上的已经跑不动了还不想下场,场下的真想上场却又上不得场,作为替补队员基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只好坐以待毙,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板凳队员”。
可乐的事儿还远远不止这些,更可乐的是,那些没有入选各系各部门教工队的少数老师们在球场边的表演。没有入选,谁心里都有些失落,但又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否则就不够绅士。比赛的时候,他们有的就冷眼旁观,倒不是不想说话,而是觉得原本就该自己在场上流汗,现在却是他人的地盘,观战的目的是看看输球和出洋相的人到底是谁;有的干脆拿某个善良的球员调侃开涮,一会儿说传球传错了,把本该传给李四的球传给了张三,不该投篮的时候却强行投篮了,甚至建议教练组把此人换下场去了算了等等,声如洪钟,全场的人都听得见,引来笑声一片;有的索性开起了裁判的玩笑,把输球的原因都归罪于某个黑哨,裁判都是体育系的老师,国家一级裁判又如何,说你是黑哨,你解释都没用,也就只能露出一脸的无辜与无奈,因为真正的裁判就是他们,围观的人群中又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诸如此类的幽默细节组成了一年一度教职工球赛的多姿与多彩,笑声中,紧张的工作压力得到了放松,笑声中,和谐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笑声中,激烈的比赛有了快乐的笑脸,笑声中,师生同乐的场面凝固成永恒的片段。
置身这样快乐的校园,什么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什么委屈都会迎刃而解,参与就是快乐,上场就得拼搏,到场助威你就能被现场热烈的气氛所拥抱,不知不觉中,比赛的输赢不再是非我莫属的亮剑,比赛的过程倒成为人生一种美丽的体验。虽然我离开师专十年有余,但只要听说那边教工篮球赛烽烟又起,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前去观战,去感受那种令人快乐无比的校园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