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是练出来的
(2009-05-12 23:54: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篮球啊篮球 |
虽说我在昭通一中读高中时就入选了校队,司职主力前锋,并且在昭通高中联赛上开始崭露头角、初露锋芒,我所在的昭一中男篮两次夺魁。但说实话,那时的我,篮球基本功还很不扎实,技术也不太全面,除了半截篮较准和速度较快以外,其余技术都显得很稚嫩,更不懂什么叫战术,总的来看属于游击队员,多半是野路子的干活。
我从小学到初中都未接受过系统的篮球技战术训练,山村里篮球基础设施极其简陋与落后,又没有像模像样的体育老师,孩子们完全凭感觉和喜好来玩球,没有条件观摩高手过招,只知道要把篮球往圈圈里边丢,至于投篮姿势是否标准优雅、运球能否运出花样练出魔力、传球能不能达到一剑封喉的境界,就从未想过和体验过了,就连打全场都是一种奢侈的幻想,大多都是打打半场,而且还是土球场的待遇。哪像现在的青少年,打小就可以通过电视网络,从他们喜欢的世界级偶像那里学到许多眼花缭乱的运球和传球技术以及美妙的投篮姿势。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昭通一中已是全地区的重点高中,升学的压力使这所百年老校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体育之外的学科教学上,知名的老师有卢“语文”、潘“三角”、熊“几何”、杜“代数”和杨“政治”从未听说过有崔“体育”什么的。打篮球的孩子一般都不受这些老师的喜欢与青睐。好在学校没有并取消体育课,好在篮球场全是水泥铸的,从此,我告别了在土球场打篮球的历史,也开始接受了相对专业的体育老师的授课。
高中两年,我如饥似渴地读书,见缝插针地打球,学习成绩和篮球技术比翼双飞。在教练崔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纠正了不规范的投篮动作,投篮命中率有了较大的攀升;学会了快速多变的运球技术,突破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苦练传球技术,妙传次数在比赛中频频闪现;掌握了前锋的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提高了比赛中的全局观念;改变了单打独斗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团队作战的优良品德;学习了与技术同等重要的战术配合,阅读比赛的水平和境界大大增强。正是有了高中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才有了我后来进入大学顺利入选校队并改打组织后卫的机会,篮球技战术也因此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突飞猛进。
1983年考入云南师大,我仿佛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学校的篮球高手多如牛毛。反观自己的篮球技术,羞涩地拿不出手,差距在意料之外,一切只能从头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我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我知道一句话叫“成功要付出代价”。那就先从基本功练起吧,练运球是最枯燥的活儿,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急功近利的人是从不练运球,也练不好运球的,这需要一种叫心静的功夫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多少次挥汗如雨,多少次想过放弃,但最后都咬牙坚持,黑暗里总有信念的灯盏照耀我前行的身影。每天的课余时间和礼拜天别人可能在谈情说爱,也可能做一些他们喜欢的其他好事,而我却是在日头高悬的篮球场上与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后转身运球、前转身运球、击鼓式运球、身后运球、胯下运球为舞,特别是胯下运球技术,在八十年代的昆明高校,掌握此项运球技术的人寥寥无几,一旦有人学会和运用,那一定是个篮球高手,有人这么随便一“运”,就可以赢得无数掌声和羡慕的目光。为了提高自己娴熟的球感,也为了掌握这项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球技术,我起早贪黑的苦练,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完全掌握并能在比赛中熟练运用。
作为组织后卫的我,拥有了胯下运球技术,就等于掌握了一项独门绝技,它使我的组织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凶悍的防守,我可以轻松地正面面对我所进攻的阵地,我的眼光不再躲躲闪闪,不再用后背进行敌情观察,一旦发现队友出现机会,我就能快速传球到位,为我传出妙传扫清了一个天大的技术障碍,同时我也拥有了一项隐蔽而犀利的突破技术,令对手防而恐慌。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大学四年里,我静下心来,沉下身子,练了运球练传球,练了传球练投篮,练了投篮练战术,练了战术练体能,成千上万次的重复着这些不光是别人看来单调的技术和枯燥的战术,就连我自己都常常惨不忍睹玩这样的玩意儿,可功夫不负有心人,钢铁硬是就这样炼成了!我是在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做了一件我自己觉得人生中最快乐和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