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四省游之十五:从加格达奇到漠河

沿着207省道向北行驶,公路两边是起伏的山梁,山上长满茂密的森林,景色非常好看。从大兴安岭汇集下来的雨水,经南北走向的塔河与呼玛河汇合,然后向东流经呼玛县城进入黑龙江。207省道时不时从塔河边擦过,忽然看见塔河的水并不清澈,而是浅棕色的,有点像茶叶水。开始以为是个别现象,后来看了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几乎所有的江水都是浅棕色的。这便令人想起“黑土地”这个词。东北的山地、平原、沼泽都沉积了大量腐殖质,雨水渗透过这些腐殖质,将其微小的腐殖质颗粒融入水中。这些水流入江中,便使江水发黑。望文生义,有人便将其呼作黑龙江、乌苏里江。
上午11点半,汽车经过大乌苏林场。忽然看见河面上升腾起一片白雾,旁边的山林、农田却没有一丝雾气。觉得奇怪,便停下车来看个究竟。来到河边,只见浅
棕色的河水奔涌向前,水面上蒸腾起一片雾气,飘至一二米高,在河面上形成浓浓的白雾层。随着风力的大小,雾层时浓时淡,若有若无,虚无飘渺,十分神奇。河边有村民在干活,上前询问:“请问这河中为何有雾?”村民说:“这雾一般是雨
后出现。因河水温度较低,下雨时空气湿度高,遇到冰冷的河水便形成了雾气。”听他这么讲,倒也有点道理。
转过身来,见场地上排满了菌种袋。旁边立有宣传牌,走近细看,上面写的是“新林大乌苏食用菌、蓝莓、北药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大乌苏林场112林班,
面积400亩,入住种养殖户89户,预计产值570万元,人均增收1.5万元。基地内分:食用菌、蓝莓、北药、冷水鱼四个产业。食用菌占地150亩,建有5栋大棚,种植滑菇30万袋,地栽黑木耳40万袋;蓝莓占地100亩,栽植蓝莓5万株;北药基地100亩,种植芍药50亩,防风50亩;冷水鱼池15亩,养鱼7000尾。并且还订出到
2018年的发展规划。这些数字使我明白,东北林区停止砍伐森林以来,老百姓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已经找到了新的生产门路。
欣赏过江边奇景,继续上车赶路。中午12点半到达呼玛河大桥。那是塔河与呼玛河的汇合处,河面非常开阔。大桥下面是宽阔的沙滩,有人驾着车来沙滩游玩。桥头有块石碑上刻着大桥的历史:呼玛河大桥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为单行道,过往车辆须在桥头让行。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该桥越来越不能适应了。2002年,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筹集资金新建了这座大桥,为双车道,并在两边增
加了人行道。2004年9月30日竣工通车。看着并行于宽阔河面的新老两座大桥,让我看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刻内涵。
过了塔河县城,207省道向西北方向延伸,其中有一段正在修路。汽车时而行走在老路上,时而又转到新路上行驶。天气时阴时雨,公路两边都是茂密的森林。离塔河县城约六七十公里,有段公路半幅路面刚浇过混凝土,只能半幅通车。我刚前进了一二百米,见对面有辆卡车驶来。便向后倒车,让卡车先行。倒至全幅路面,听得后面有响声,停下车来看,见路面上平放着一根短钢筋(施工时拉线钉在
地上的桩),车身并无异样,便继续上车前行。大约行驶了四五公里,汽车仪表显示“轮胎缺气”。外面正在下雨,路面又高低不平,想再行驶一段,到了平路上下来充气。大约又行驶了三四公里,听见后轮的声音不大对劲,赶快在路边停车。下车一看,左后轮胎的气全部跑光了。于是,打开后尾箱拿出备胎换胎(奥迪车只有简易备胎,装上它只可低速行驶,这辆车在我手上开了十多万公里,从未用过备胎)。那里前后不见村舍,更无汽修厂,只能装上备胎凑合一下了。正当我拿出备胎,要卸旧轮胎时,后面一辆丰田商务车开来,在我车前靠边停下。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男子,跟我说:“你这么大年纪,一个人怎么换啊,我来帮你。”说着便接过我手中的扳手,三下五除二,把旧轮胎卸了下来,再帮我把备胎装上。装好备胎之后,说了一声:“一路走好!”便回到他自己的车上。我急忙跟着跑过去,掏出五张大钞,拉开驾驶室门,朝坐位上一丢,说:“这是我感谢您的一点心意!”
雨中告别了这位不知名的好人,回到车上发动车辆,低速(40—50码)向前行驶。心里想只要能开到漠河,便可设法换胎。大约行驶了十来公里,听得后轮声音有些异常,停下车来看时,把我吓了一跳。刚换上去那只备胎的橡胶外壳与轮箍已经撕裂开来,一股难闻的橡胶味扑鼻而来。天上下着小雨,路上虽然有汽车经过,但没有一辆停下来相助。正当一筹莫展时,看见旁边小路上簇拥着一堆人。我走过去找人帮忙,有人指着一位撑伞的中年人说,去找沈经理。我便过去跟沈经理说:
“我的汽车轮胎坏了,想请漠河的救援车来帮忙。”沈经理瞟了一眼说:“漠河?你知道漠河有多少路?”我说不知道。他接着说:“这里到漠河有100多公里,今天救援车还会过来吗?”“那怎么办呢?”我接着问。沈经理正在收购民工用摩托车送来的蓝莓,结完了一笔账,回过头来问我:“旁边那辆五菱面包你能开吗?”,我说:“试试看吧。”他说:“给我二百元钱,把轮胎放在面包车上,送到盘古镇去修吧。”我递给他二张大钞,接过汽车钥匙,打开面包车试了试,换不上档。只得再跟他商量:“这个车我开不了,请你找一位师傅来帮我开吧。”沈经理拨通了手机,大约20分钟,来了一位年轻人,帮我把破胎搬到面包车上,我让老伴坐在汽车里等待。老伴说:“荒山野岭的我一个人坐在车里害怕。”我说:“那就我坐在车里,你跟着师傅去补胎。”老伴不啃声了。我急忙坐上了面包车,司机驾车朝盘古镇方向前进。
年轻司机一边行车,一边与我聊天。司机说:“你们今天的幸气还好,这里是蒙果山林场的场部,这个季节白天一般都有人。要是在别的地方,手机讯号都没有啊。”我问:“为什么这个季节会有人呢?”司机说:“现在是采蓝莓季节,民工在山里采了蓝莓要送到林场来交售。”我又问:“采蓝莓的都是本地人吗?”司机说:“采蓝莓大都是内地来的人,有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每到这个季节,他们就成群结队过来了。蓝莓都是野生的,生长在森林里。手脚快的人一天采的蓝莓可卖到六七百元,一个采收季节下来可收入一万多元。不过进山采蓝莓也有风险,差不多每年都有迷了路走不出来的。所以采蓝莓一般是二三个人在一起,大多是夫妻俩,或者兄弟俩。他们熟悉了的地形,轻易不会变换,老地方不容易发生意外。”大约20多公里,我们到了盘古镇。盘古镇沿公路两边建设,范围不小,政府机构、商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两家旅馆。到了轮胎修补店,师傅很快就把破胎修好了,收费40元,也很公道。
返回途中,忽然想起几年前在江苏电视台上看到的一则专访:说的是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当代徐霞客”的无锡退伍军人高曙军,68岁学开汽车,之后开着汽车游遍全国。有一次,与老伴一起驾车去漠河,途中轮胎破了,天色将晚,前后不见村舍。无助之时,过来一辆部队车辆,老高让老伴坐在车里,自己坐着卡车去补轮胎。补好轮胎回到车上,老伴被蚊子咬得浑身是疙瘩。这次历险蒙果山,竟与无锡老高的经历如此相似,倒也觉得十分奇怪。
回到蒙果山林场,司机帮我把轮胎装好。我给他一百元钱,他不肯要,并问:“沈经理的车钱给了没有?”我说:“给了他二百元,这是给你的工钱。”说着,硬是把钱塞进了他的口袋里,才勉强收下。
时间已经5点半了,收蓝莓的人早已走了。谢过年轻司机,立即上车起程。前行六七十公里,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一条漂亮的彩虹,过了一会,满天彩霞,红光
映满山林,提着的心才慢慢的放了下来。前行不远,跨公路建有一座门楼,门额上挂着“野生蓝莓之乡—阿木尔欢迎您!”的巨幅大字,标明到了一处集镇,心情不禁为之一振。停下车来欣赏,旁边一块巨石上刻着:阿尔木为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
所属之大型国营企业,施业总面积50余万公顷(合750万亩,相当内地一个地区)。地处漠河县,乃进入中国北极之门户。2004年,为纪念大兴安岭开发建设四十周年和阿尔木林业局三十四周年,特建此界门,并设管理站……。继续向前,漂亮的阿尔木镇区有座“中国北极冰蓝莓酒庄”的门楼,看来大兴安岭的野生蓝莓已
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再向前行驶了二十多公里,跨公路又见一座“图强欢迎您”的门楼,门楼上高耸的两颗北极之星,表示高寒地区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开拓精神。过了图强镇,天色已经暗下来了,打开车灯继续行驶。不一会驶进一座亮
着“中国漠河”霓虹灯的门楼,我们已经进入漠河县城。
进城在金鼎大饭店落实好住宿,时间将近晚上9点。在大兴安岭山区行驶了整整一天,一路风光无限,也经受了严峻考验。终于有惊无险,安全到达中国的北极之城——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