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

(2013-11-25 10:11:07)

       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

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东南一侧湖湾内。我们离开罗汉古寺,沿着石公路南行,到了湖边,向左一转,便见到了停车场。停下车来,首先看到了明月湾古村的宣传牌。粗粗浏览一遍,方知明月湾古村早在唐代就是文人雅士的访游之地。时任苏州太守的白居易游览过明月湾后写有“湖山处处好掩留,最爱东湾北坞头。”诗句;诗人陆龟蒙在诗中写道:“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明清时期,明月湾更是被文人学者视作“桃花源”。明代学者张怡在《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中写道:世人不信桃花源,谁知此是真桃源。清代诗人沈德潜在《洞庭明月湾吴氏世谱序》中说:“洞庭西山明月湾,峰峦耸翠,溪流环碧,人烟鸡犬在花林中,……。”在古代,明月湾古村到湖边有一片树林,林深树密,古木参天,村庄被遮得严严实实。有诗云:“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不到村口不见村,到了村口不见门。”恰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古村入口掩映在香樟树下,三间木制的重檐门楼,门额写着“最幽处”,题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跋:唐代诗人皮日休游洞庭西山有感,诗云:“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庚寿书。门楼背额,亦挂有匾额,上书“尘外净境”,题跋:宋代诗人王銍对明月湾有此赞语,庚寿书。这两块匾额犹如古人为明月湾写的广告词。

走过门楼,里面是一片开阔的草坪,草坪中央立有一根高大的旗杆,左侧是土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地庙。三间单檐歇山亭式建筑,后墙镶有三块石碑,中间一块碑上刻的是“后土之神”四个大字,两侧分别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刻制的《明月湾修治街埠碑记》和2006年立的《明月湾古村保护整治碑记》,分明是历代明月湾人保护古村落的见证。亭轩后梁高悬“清风亭”匾额,落款:唐寅;前柱挂有对联“凉风善待多情客;明月愿伴有义人”。土地庙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苏州市控制保护古村落:明月湾古村”。

旗杆右侧草地上几块旧石板堆叠成方形浅井,旁边圆石上刻着:西施画眉泉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并有简介:二千多年前,吴王夫差常携西施“玩月于此”。西施梳妆用“画眉泉”,清澈的泉水,是西施梳妆的镜子。石后,石凳是西施用过的梳妆台。可惜泉中无水,且积有垃圾。美丽的传说似成一堆乱石。

站在“画眉泉”旁,对岸三间“邓氏宗祠”高敞的门厅倒映水面,杨柳轻扬,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微波荡漾,很有江南水乡特色。沿着河滨前行,湖边有座古码头。码头全长57米,宽约5米,用花岗岩条石铺筑而成。上面有许多栓船石桩。有介绍说,古码头在古代是明月湾村民出行登船处,捕鱼归航的上岸点,也是外出经商的商船回乡的泊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位。古码头始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有记载的是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75年)村民曾集资重修过。

古村在河道东侧,进村要经过一座明月古桥。小桥由两块石条拼拢而成,宽仅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二尺,人行桥上,倒影入水,行姿绰约。桥的两端建有码头,河水清澈,水草飘拂,常有游客在码头上掬水戏鱼。

进入村中,石板铺地,巷道纵横。有介绍说,明月湾古村有南北两条主街,由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西向东渐次升高,多条小巷与之简垂直相交,构成棋盘格局的路网,穿行其间,四通八达。街巷均由厚厚的石板铺设而成,上可行人,下有阴沟。下雨天,雨水从沟渠迅速排出,路面清洁如故。古村有句俗话: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石板街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2年),总长1140米。

我们依着墙上的指路牌穿行在街巷之中。一幢幢临街古宅、祠堂出现在面前。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每一幢古建筑墙上都钉有木牌,上面写有古宅简介。其中有座“黄氏宗祠”,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坐北朝南,占地930平方米,门厅、享堂均为原构。祠堂基本保持原貌,现享堂布置成了“明月湾村史展览馆”。进去看过介绍,方知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明月湾村现有120余户,将近400口人,以吴、邓、秦、黄四姓为主。据陈列资料介绍,这些姓氏大都是南宋初年从北方迁入的高官后裔。八百多年来,他们与本地居民辛勤劳作,同舟共济,和睦相处,生生不息。我们在古村中看到的“裕耕堂”,现为邓家住宅,原为吴家“瞻瑞堂”一部分。“瞻瑞堂”是吴家老宅,建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坐北朝南,占地1083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古宅基本保存完好,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幢“礼和堂”也是吴家宅第。有介绍江苏苏州明月湾古村说,南迁明月湾的吴姓始祖名韫和,是南宋抗金名将吴遴的儿子。前年我们到陕西宝鸡游览“大散关”,了解到四川宣抚使吴遴在那里抗击金兵的故事,山上还立有吴遴、吴玠兄弟英姿飒爽的石像。

为什么南宋官员会选择太湖西山作为苟且之地呢?介绍资料说,一是西山孤悬于茫茫太湖之中,金兵善骑射,不习水战。二是西山环境清幽,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三是西山家家有船,户户舟揖,出行十分方便。西山到东山有渡船,可早出晚归。水路到吴江、湖州、宜兴、常州、无锡都是一日航程。

展览资料还显示,洞庭西山不仅农耕发达,商贸亦很有优势。明、清年间,活跃于各商埠的“钻天洞庭帮”一度与徽商平分秋色。据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载,西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经商,故江湖上有口号,叫作“钻天洞庭”,洞庭仅一乡之地,竟能与安徽商平分江南秋色,实有世人惊叹。清代王惟德编著的《林屋民风》记载:“西山俗以商贾为主,土狭民稠,男至十七八即从贾。楚之长沙、汉口,四方百货之辏,大都会也……商贩谋生不远千里,荆襄之地竟为吾乡之都会。”另有介绍说,万历年间,长沙、益阳、常德、湘潭、宁乡五埠均设有金庭会馆,汉口公店街有金庭公店。都是为西山商人提供食宿的招待所。西山人家乡观念较重,在外面赚了钱便回乡建造宅第、祠堂,以荣宗耀祖。明、清两朝是洞庭商帮的鼎盛时期。据考证,现在明月湾的古宅、祠堂大都是在那个时期建起来的。

今天的西山通了公路,已不是太湖中的一座孤岛了。但那里的人们习惯了上山种树,下湖捕鱼的悠闲生活,故行走在古村街巷仍能寻找到江南鱼米之乡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