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曾经都像时代广场的蟋蟀

(2009-06-16 14:34:17)
标签:

儿童文学

时代广场的蟋蟀

纽博瑞

儿童文学奖

亲子阅读

杂谈

分类: 儿童文学评论

  蟋蟀总跟乡愁联系在一起,最著名的该数余光中老师的“一跳跳过海峡”的那只,在中国文学中,蟋蟀很早就入诗,《诗经·七月》里就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与蟑螂相比,蟋蟀总能跟人类和平共处,于是成为诗歌的意象。

  人类总是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挣扎,最典型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人以各种形式来对抗工业文明的扩张,文学艺术领域尤其反映这种倾向,田园似乎永远是人类心灵的终极栖息地。这回是在一本童话中,童话的名字叫《时代广场的蟋蟀》。

我们曾经都像时代广场的蟋蟀

 

(新蕾出版社,08年3月版)

  一只出身于康涅狄格乡下的蟋蟀柴斯特,为了觅食跳进一个野餐篮子,不幸的是,它被一块三明治压住不能动弹,跟着篮子坐火车来到了纽约,在上汽车的前一刻,它奋力地跳了出来,跌落进时代广场地铁。

它遇上了一只猫和一只老鼠,故事开始了——

  时代广场的地上,人群潮涨潮落,一家报摊就像这片潮水中的一片叶子,随着海浪起起落落,最后总被拍打在沙滩上,报摊生意惨淡,繁华的时代广场也不能帮助他们挣来更多的钱,看样子,这家移民家庭的报摊就是为了生计打拼。蟋蟀成为报摊小主人,一个可爱的男孩马利欧的宠物。

  时代广场的地下,老鼠和猫依靠城市而活,顺着管道去获得食物,在人群的脚掌之间突击狂奔,爬上地面看广场的夜景,这是它们惬意而津津乐道的生活。蟋蟀加入了它们,在乡间,吃的是树叶和嫩枝,而在纽约吃的是腊肠和面包,终于在一场美梦里,蟋蟀吃掉了一片树叶,虽然难以下咽,但它还是坚持吃了下去,一觉醒来,它才发现,这是来自报摊的一张钞票,一张足以相当于摊主一家人一天生活费的钞票。

  麻烦来了,蟋蟀的去留成了问题,小男孩只好答应妈妈自己赚钱去补偿这个损失,这对生意惨淡的报摊来说,太难了,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个,在蟋蟀和猫鼠晚餐的时候,它们引发了一场火灾,谁叫老鼠窝里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易燃物呢,报摊遭受了火灾,损失惨重。

  在逃走和留下来中,蟋蟀选择了后者。时代广场的繁华还没有洗掉它的质朴,这和市侩的老鼠形成了对比。

  就在一切看似无望中,有了转机,蟋蟀的特殊才能被发现了:它会演奏,当然也许每只蟋蟀都会,不同的是,它能对任何曲子过耳不忘,准确无误地演奏出来。终于它被一个著名演奏家推荐出去,一举成名,从此每天都有人在报摊前听它的演奏,并且带火了报摊的生意。

  看起来,像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蟋蟀成名了,慢慢融入城市的繁华,报摊的生意好了,连猫和老鼠也会成为蟋蟀的经纪人,它们都能在这个流光溢彩的城市里生活得更好。

  意外,又是意外,蟋蟀在圆满地举行了一场演奏会后,选择了离开,猫和老鼠帮助它登上了回乡下的火车······

  接下来的生活怎么样?时代广场依然会潮起潮落,迎来送往行色匆匆的人们,猫和老鼠还计划着去乡下看望它们的好朋友,报摊的生意怎么样,这,不得而知。

  蟋蟀如同一个过客,在繁华的城市中留下一个背影。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宁静的家园,这跟出身和经历没有太大关系,田园般地栖居,是诗意栖居的主要内容。

  我很喜欢这本获得1961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的作品,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很自然地流露了人类常有的一种情绪。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的文学性毫不逊色于一些大部头的作品,蟋蟀柴斯特换成一个人,稍加改编,就能拍成一部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