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也需要服务禁语

(2009-06-17 13:53:10)
标签:

儿童

育儿

媒体

杂谈

分类: 儿童传媒观察

  昨天畅畅偶然打开电视,我偶然瞅了一眼,正好看见一档少儿节目,不忍卒睹。

  演播室里,一个小男孩被安排跟着主持人跳范晓萱的《洗澡歌》,正跳着,另一名男主持人晴空霹雳地一声喝斥:“你没跟上XX姐姐的节奏,你肯定注意力不集中!”小男孩很意外,沮丧之情溢于言表,但他还是努力地“集中精力”继续跳,接着,男主持人又弄点新鲜的,手里拿着一个虚拟的遥控器,大概意思是让小男孩听他的指挥,调快调慢或者被停掉,小男孩依然很配合,只是都差点哭了。

  作为一个电视人,我能理解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而设计的任何环节,任何噱头,但别忘了,这档节目面对的观众是孩子,参与者也是孩子。任何搞怪,玩笑都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能以号召参与之名行伤害之实,上述的做法适合面对成年人的综艺节目,而绝不适合孩子。

  从孩子的认知来说,他们必须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分清楚现实和虚拟,像电视这样的媒体,年龄越小的孩子,经济条件越差地区的孩子,他们越难分清楚电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区别,所以,电视上的针对孩子的所有内容都必须经过慎重审核,这个审核不仅仅只是保证“政治上不出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规避所有对孩子可能造成伤害的内容。

  请一个孩子,也许还是在学校最优秀的孩子,弄到演播室里去折磨一番,还通过媒体放大出去,孩子心灵所受的伤害可想而知。

  可惜的是,在目前中国的环境中,做媒体的未必懂儿童心理,懂儿童心理的未必做媒体,但在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中引入儿童教育学家,进行节目审查大有必要,并且切实可行。像电视这样的大众媒体,更应该注意不要对孩子实施隐形伤害,不要以为电视上没有色情暴力就是保护了儿童,这只是最最起码的要求。

  儿童媒体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都必须从孩子本身出发,这需要从业人员更新理念,而不是找几个人穿得卡通,叫某某哥哥某某姐姐就能吸引孩子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