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门口小书店,一个儿童出版物的样本分析

(2009-01-20 13:13:29)
标签:

书店

儿童

出版物

图画书

育儿

分类: 儿童传媒观察

   小区门口有一家小书店,卖些时髦书籍,兼有一些音像制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却发现,儿童类的图书占了不少比例,粗看一下,竟然还有近年新出的图画书,再仔细看,发现这个小书店的儿童书籍颇能体现目前儿童出版物的一些情况。

   1. 教辅类书籍最多

   课程辅导教材永远不愁卖,这类实用性的工具书在家长那里是免检的,尤其是“名师名校”名头的辅导教材。如果计算养育孩子的成本,那么教育一定是其中最大的一块,而在当今中国,孩子的竞争是从小学就开始了——其实幼儿园时代也有竞争,所幸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排名、考核之类的硬指标。

   以北京为例,小学升初中不再考试,但这并不能缓解孩子们的压力,因为初中升高中的竞争甚于高考,所以上一个重点初中被看作是非常隆重的事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家长会本着“只要有,就买的”原则来对待教辅书籍。北京之外的城市更是如此,教辅书籍可能被当作缩短和教育质量高的大城市距离的一种手段,还记得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每年专门会有老师去湖北黄冈谋试卷,再后来,干脆“黄冈教辅”成了一个品牌,全国人民都很膜拜。

   相当于老师教案加习题集的教辅书籍,往往还会因为考试纲要改变,或者教材改版获得翻新的机会,所以教辅类书籍永远会有市场,而且是一个专门的产业。

   2. 低幼读物以认知类书籍为主

   识字卡片、拼音贴图等等成为这类读物的主流,这从一个侧面体现某种认识,孩子的教育从一开始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教授知识点,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这是什么”,这样的理念还会贯穿了整个儿童的教育中去。

   其实,认知类的教育仅仅是儿童教育的一个方面,对低幼儿童来说,习惯养成比学到知识点要重要得多。而习惯的养成除了来源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更多的是教育中的潜移默化,另外,教育可以分阶段,但一定不能机械地割裂,可以借助一个例子进行简单解释,比如分享、礼让的观念,并不是非得等到他们上了小学,学了《孔融让梨》之后才由老师通过总结中心思想的手段告诉孩子们,其实,在识字卡片阶段就能够慢慢渗透这样的理念,只不过那个时候不能用整个故事来植入。

   3. 经典童话永远有不同版本

   不同版本的经典童话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如今的儿童出版事业比较繁荣,各类少儿出版社还是在运作,二是,原创力相对匮乏。出经典童话相对比较保险,“经典”的头衔是最大的广告,再加上这些童话基本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所以可以省去出版社一大笔费用,如果在版式上稍作调整,在细节处动一些心思,马上就能出一本“新版”的经典童话,像“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等,都属于被反复出版的内容。

   小书店里国内原创童话只有精装版的“马小跳系列”,看样子是定位为礼品装。

   4. 最新的图画书较少

   小书店里最新的图画书是《驴小弟变石头》,这本书是少儿社2005年的版本,最新一次印刷是在去年年底,所以该算作新书。不到30页的一本书,定价是将近29元,如果不打折,还是算比较贵的,这恐怕是小书店卖图画书较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画书的市场前景不错,每年各大出版社也都在引进新的书籍,但是,由此而来的版权费用不少,并且将最终摊进书的定价,所以相对而言,图画书常常卖得比较贵,而它本身跟故事书的看点又不一样,文字常常占很少的比例,常常一本书中的故事,用不到500字的文字一定能讲完,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多少有点不值。

   不过,在一些年轻家长心目中,图画书被看作亲子阅读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一些专门推介图画书的网站,像蓝袋鼠红泥巴等等。网上书店的兴起,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画书的发展,大折扣、送货等手段,极大地方便了家长。

   从一个小书店的儿童读物,多少能窥斑见豹,儿童出版物市场的美好前景是不容置疑的,现在需要的是本土原创,这是整个儿童产品市场面临的问题,另外,更及时引进最新的国外童书,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新一代的家长具备这样的素质: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具有一定外语阅读能力,因此,只要出版社能更大胆地引进优秀童书,这些家长会积极响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