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注意到的杨亚洲作品是《空镜子》,那正是清宫戏和古装武侠剧风行的时候,《空镜子》在一片喧嚣声中,显得很恬淡,自然也显得特别。
后来才知道很早以前的《没事偷着乐》也是杨亚洲的作品,只不过一大堆客串的明星盖过了杨导的风头,人们注意到的都是说着天津话的冯巩等人,但是电影留下的一些经典场景多年后依然令人忍俊不禁,比如那个“我的春天也来了”!还比如那个“我去西北种苜蓿”等等。
从《空镜子》开始,杨亚洲的风格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有电视剧《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电影《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
杨亚洲关注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没有所谓的“宏大叙事”,更看不出那种有钱没处花的浮躁之气。
平和心态带来的是平实的叙事。
如果抱着听故事的心态,杨亚洲作品不是首选,尤其是他的电视剧,故事线不是很清晰,能用500字左右的篇幅说清楚故事梗概。
但杨亚洲的作品依旧耐看。
散文化的镜头语言是最显著的特色。镜头语言是有逻辑的,这是被所有影视工作者熟知的基本工作原则,表面上看起来,杨亚洲的镜头语言平淡无奇,有的时候甚至让人忘记了是在看电影,因为那样的画面,太像生活中的场景了。《空镜子》里面车流中的对话;《美丽的大脚》中张美丽扛着绳子,拉着辘轳取水;《家有九凤》里面姐妹们不止一次的争吵,最后打作一团……
如果据此说杨亚洲的镜头平淡无奇,那也是错误的,事实上,他的镜头都是精心设计的,并且有着自己的逻辑,只不过他尽量把设计的痕迹消磨在观众的情绪之中,或者说观众融入了镜头的情绪之中,慢慢地忘记了是在看电视。
情绪便是他的镜头逻辑,而这是真正有力量的叙述逻辑,很多导演常常用一些设计感很强的镜头,一来图所谓的“视觉冲击力”,二来也是通过这样的强力冲击迫使观众集中注意力,其实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做法最后往往被证明是不聪明的,诸如那种拉着摄影师的手转,最后拍出来类似天旋地转的效果,还有那种铺了轨道,用鼓风机吹成群裾飘飘的镜头,观众看得多了,也就惯了,再看也就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