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海河鲜登上食文化舞台的结点
文/王明军

南宋御宴第十三盏:虾枨脍、虾鱼汤齑。
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后,表面上看,改变了宋人的饮食结构,实际对北馔与南食起到了很大的融合作用。南宋建都临安(即今杭州),是我国饮食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历史结点!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自古以来就是捕捞海鲜的重要基地之一。北馔多鸡豚,南食多海味。御宴“南炒鳝”直呼其“南”,使得北馔与南食并为珍味。南宋“南食”中的海河鲜鱼虾类占很大比重,史籍可查的就有一百多种。唐宋时,淡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均有迅速发展。史籍记载的淡菜、蚶、蛤、石首鱼和黄岩鲛皮早成贡品。南宋御街的十五奎巷、城隍牌楼、四牌楼、白马庙、太庙巷等鲞铺都有石首鱼、梅鱼、箭鱼、规鱼、魟鱼、鲎鱼、乌鲗鱼、银鱼、海鳗、马鲛鱼、肋鱼、江瑶柱、淡菜等三十多种海产品买卖,有些还是随时准备索唤的珍品。颇受南宋人喜食的有酒炙青虾、青虾辣羹、虾包儿、虾茸、姜米虾、鲜虾蹄子脍、虾枨脍、水龙虾鱼等十余种。
《诲味索隐》载,“黄鱼,谓之石首,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故石首鱼,即黄鱼。据《宏治绍兴府志》载:“坐东海中,春水既至则群至海滨浅处散子,求鱼者闻水底鸣如鸭(鱼初出水能鸣也),乃下网。其鱼夜视有光。鲜食其佳,暴干成鲞,盖海味之珍。”南宋时,御街十五奎巷、四牌楼的酒肆中以鱼虾为料的羹就有江瑶羹、石首玉叶羹等,在宫廷筵席中,此羹也是汤羹的首选美饌。
分析南宋御宴食单,其中下酒菜15盏30道肴馔就有十五道海河鲜。
南宋御宴的第十三盏“虾枨脍”的“枨”字解释为古时门两旁所竖的长木柱。再看《梁梦录·卷十六》酒肆的食单菜名:枨醋洗手蟹、枨酿蟹、枨醋蚶、假炙鲞枨,“枨”“橙”同音,说明在当时是通用字。

“虾鱼汤齑”是皇家御宴必不可少珍馐。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一款山海羹的做法可以参考:“春采筍蕨之嫩者,以湯淪之,取魚蝦之鮮者同切作塊子,用湯泡裹蒸,入熟油醬、研胡椒和,以粉皮盛覆,各合於二盞內蒸熟。今後苑多進此,名蝦魚筍蕨羹。今以所出不同,而得同於俎豆間,亦良遇也。名山海羹,或只羹以筍蕨,亦佳。許梅屋詩云:‘趁得山家筍蕨春,借廚烹煮自燃薪。倩誰分我杯羹去,寄與中朝食肉人。’”意思是说“春采笋蕨之嫩者,以汤沦过,取鱼虾之鲜者同切作块子,用汤泡裹蒸熟,入酱油、麻油、盐,研胡椒同绿豆粉皮拌匀,加滴醋,今后苑多进此,名虾鱼笋蕨羹。”“以各种不同的东西,而能一起供奉食用,也算一种很好的遇合。名叫山海羹,或者就是和以笋蕨做的羹一样,也佳。”山珍中的嫩笋与海河鲜组合烹调,不但美味绝伦,而且在唐宋之后被庖厨广为效仿。
南宋是南饌海河鲜登上我国食文化舞台的重要结点;是奠定我国食文化立于世界之巅的初创时期;它还是成就满汉全席的丰盛之源。
南宋御宴食文化研究博文链接:
南宋御宴的食文化渊源
(南宋御宴基本介绍)
南宋御宴喝酒前的一场水果走台秀
(餐前水果等)
南宋御宴腊脯一行与杭州二十三坊
(腊脯一行)
南宋最具时尚气息的第一盏玉食
(第一盏)
奶酪肴馔是南宋时期的时尚美食
(第二盏)
羊舌为什么是历代皇帝喜食的食材
(第三盏)
签菜是南宋庖厨最爱表现的烹饪技法
(第四盏)
南宋御宴是我国南食北饌大融合的经典…(第五盏)
“护鲨大使”姚明挑战南宋皇帝宋高宗…(第六盏)
一款让高宗皇帝心安理得的恭维菜
(第七盏)
“螃蟹酿橙”是我国流行千年的美饌
(第八盏)
“鲜虾蹄子脍”是南宋典型的功夫菜
(第九盏)
披绵珍鲊经旬熟 斫雪双螯洗手供
(第十盏)
南宋时期的玉珍素食和汤羹的清淡
(第十一盏)
南宋庖厨为什么流行制假
(地十二盏)
高宗皇帝吃的是武大郎的炊饼吗?
(插食)
破解南宋御宴假公权和炸肚遗案
(厨劝酒十味)
南宋高宗皇帝是怎么吃蝤蛑的
(杂论)
谁有特权让美女陪唱、陪吃、陪睡?
(杂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