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筵的两款流传至今的肴馔
文/王明军

南宋御宴第十四盏:水母脍、二色茧儿羹。
南宋“水母脍”即是当下各大酒店永不淘汰的冷菜——老醋海蜇。我国食用海蜇要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代,是世界上最早食用的国家。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食用海蛰的记载:“东海有物,状如凝血,广数尺,正方圆,名曰水母。无头目,所处则众虾附之,随其东西南北,可煮食之。”古籍中记载较为详细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海蛰“大者如床,小者如斗,无眼目腹胃,以虾为目,虾动蛇沉”。海蜇形如覆盖,伞的下面是根状的口腕,口腕的下部形成很多小孔,称为吸口,吸口周围有许多触手,帮助捕捉海水中的藻类、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等微小生物。海蜇触手上的刺细胞能放射毒液,可御敌捕食,人被它戳伤,会引起皮肤红肿,疼痛难忍。

海蜇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渍。味咸,性平。海蜇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就有不少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记有气味:碱温无毒。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明代时人冯时可撰《雨航杂录》记有治积等。福建、广东沿海民间有用于消痰散气,降血压和助消化等。
“二色茧儿羹”是长期被人们误解的一道肴馔,实际这是一款仿菜。扬州画舫录是李斗所著的清代笔记集,共十八卷。书中记载了扬州一地的园亭奇观、风土人物。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其中记载了满汉全席中一道汤菜——满汉茧儿羹。此菜选料讲究、制作工艺精细。汤是用当地喂养的农家土鸡,加上金华火腿,肘子,湖鸡,排骨精心吊制的清汤,口味鲜浓醇厚,清澈见底,而毫无油腻之嫌。鱼丸子选用1500g左右的黑鱼,经过放血、宰杀、排酸、剔骨取肉,去筋膜、制成菜泥过箩,搅打上劲等工序制成象蚕茧一样的鱼丸,洁白细嫩。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将其加入枸杞、豆苗等物,使其色彩更加鲜明多彩,红、绿、白相间,使人赏心悦目,同时,枸杞又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尤其对年老体虚的人群,更具有实际滋补的意义。至于“二色茧儿羹”是哪两种颜色就无从考证了。旧署后唐冯贽编《云仙散录》记录了一款二色酒:“ 《常新録》曰:西門季玄造二色酒,白酒中有黑花,斟於器中,花亦不散。”唐宋时人喜欢美食有色彩,若将鱼蓉染色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二色茧儿羹”的做法:将黑鱼宰杀放血,放置冰箱保鲜10小时左右,顺黑鱼脊背劈开,去皮、骨刺、取净鱼肉,用清水漂净血水,打碎过箩,加盐搅打上劲后,再加入鸡蛋清、橄榄油搅成鱼泥。另起锅加入清水烧至50~60℃后,将一半鱼泥制成蚕茧形的鱼脯汆熟,另一半拌入少许竹炭同样汆熟。另锅中加清鸡汤烧开调味,加入汆熟的鱼脯、蟹黄、枸杞子和豆苗。
南宋御宴食文化研究博文链接:
南宋御宴的食文化渊源 (南宋御宴基本介绍)
南宋御宴喝酒前的一场水果走台秀 (餐前水果等)
南宋御宴腊脯一行与杭州二十三坊 (腊脯一行)
南宋最具时尚气息的第一盏玉食
(第一盏)
奶酪肴馔是南宋时期的时尚美食
(第二盏)
羊舌为什么是历代皇帝喜食的食材 (第三盏)
签菜是南宋庖厨最爱表现的烹饪技法(第四盏)
南宋御宴是我国南食北饌大融合的经典…(第五盏)
“护鲨大使”姚明挑战南宋皇帝宋高宗…(第六盏)
一款让高宗皇帝心安理得的恭维菜 (第七盏)
“螃蟹酿橙”是我国流行千年的美饌(第八盏)
“鲜虾蹄子脍”是南宋典型的功夫菜 (第九盏)
披绵珍鲊经旬熟 斫雪双螯洗手供
(第十盏)
南宋时期的玉珍素食和汤羹的清淡
(第十一盏)
南宋庖厨为什么流行制假
(第十二盏)
南宋是海河鲜登上食文化舞台的结点 (第十三盏)
高宗皇帝吃的是武大郎的炊饼吗? (插食)
破解南宋御宴假公权和炸肚遗案
(厨劝酒十味)
南宋高宗皇帝是怎么吃蝤蛑的
(杂论)
谁有特权让美女陪唱、陪吃、陪睡?(杂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