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凭什么让王熙凤当传菜员
文/王明军
把厨房里的菜传到餐桌前,这在酒店称传菜员,属于专职,一般由男孩担当。旧时,传菜属于勤杂工,统称杂役。荣国府号称大厨房领导三百多杂役,年耗资近5000万人民币,我怎么也不相信,尚处封建等级森严的荣国府,曹雪芹凭什么让王熙凤当传菜员。
请看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贾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曹雪芹安排了尤氏、李纨、凤姐当了传菜员,充当杂役的角色,这严重违背了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礼仪场合,上下不分,不能不说是曹雪芹的败笔!造成这样的写作错误,其原因之一是曹雪芹本人根本没有参加过这样高规格的活动;其二,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等级制度还很模糊,其自身因长期的贫穷,已然和一介平民接近。本想写一家人是如何如何亲近,结果描写过于服务到位,导致身份错位,把主子和奴才应该做的事给搞混了。
这场省亲宴是什么规格,曹雪芹交代的很清楚:凤姐等亲捧羹把盏。“捧羹把盏”是御膳的规格。《红楼梦》中第四十五回,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湿的干的”也是御膳术语,指御膳过程一轮上菜中,必有一道是干的不带汤水的菜肴,另一款不是汤就是羹,所谓湿。曹雪芹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恐怕就在这八个字里体现出来。“干的湿的”和“捧羹把盏”至少把曹雪芹祖上皇帝临幸吃喝的旧制御膳给说出来了。这给后人考证旧制御膳到满汉全席的改革是在清代完成提供了依据。此乃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曹公绝对没有想到两百多年以后居然还有人继续提升了《红楼梦》饮食文化的研究价值。
曹公生不逢时,在家道破落中长大,祖上的安富尊荣,锦衣玉食,挥金如土,只能靠混沌的记忆、传说,用渴望的笔墨给心中的红楼穿上新装。但新装的下摆,时不时地露出里子的破棉絮。
曹雪芹原是把一次经历过的家庭重要聚餐搬到《红楼梦》的创作中来,并一下子提升了它的规格和档次,却忽略把王熙凤等人给重新安排处理,不经意的细节,却打破了贵族封建统治的严格等级制度,无意间,曹雪芹懵懵懂懂自我充当了一回反封建、倡平等的宣传者。
造富露贫。让王熙凤等人当传菜员实在是曹雪芹的败笔。
雾里看花。酒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去看红楼,好在《红楼梦》是部书而不是圣经和法典,人人可评说。
我说,他说,你也说。
以下是高宗皇帝御膳《玉食批》下酒菜15盏中的一干一湿的两对:
第十三盏:虾橙脍,虾鱼汤齑。


第十五盏:蛤俐生,血粉羹。

下篇预告《宝玉挨打后最想吃的上海名菜莼菜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