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菜装盘中杀出的“程咬金”
文/王明军
前不久和味仟拉面上海总部的几位高管聚会,由于参加的人多,一个大圆桌16个人倒也宽敞,只是冷菜呼啦啦上了14道。有道是做餐饮业的并不是个个会点菜,但冷菜中的一道白斩鸡的装盘特别抢眼,犹如程咬金闹事,旋即成为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这是日本漆器;有人说这是日本式的装盘,颇有一番争执。实际上,透过这个装盘,里面传达出许多历史文化和餐饮竞争以及未来美食走向的信息。
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漆制实物。《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在宋国蒙地当过一阵子“漆园吏”,这是管理漆园的官职。漆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修缮宫殿需要、制作武器需要、百姓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它。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胡三省注曰:“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足谏?”
如:福建产的漆器最著名。像陶瓷、丝绸一样,中国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漆器雕漆技术传入日本在宋代,由浙江杭州、温州经明州(宁波)流传至日本,镰仓时代日本匠师模仿生产,称为镰仓雕。元代、明代中国漆器匠师还在日本传授朱砂等先进的制作方法,促进了日本剔红漆器的发展。
由于日本漆器至今还广泛使用在餐饮的高档盛器上,加上许多日本料理的塑料餐具大多模仿漆器制品,所以给不知漆器历史的国人误解为漆器餐具是日本人的专利。当然,要让饮食行业的高管都知道漆器的真正出处,这也需要酒店人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多学一点历史;多了解一些我们祖先的文明和智慧。为此,这也是我撰写此篇作文的真正用意。
十四道冷菜(白瓷器皿)只有一道白斩鸡是用全黑的仿漆器盛器是不很协调。在美学上,我们讲色彩的统一协调,突然有这么个抢眼而不协调的盛器出现,让人感觉不舒服。白斩鸡是本帮菜相当普遍的传统菜,使用如此出挑的盛器,但白斩鸡的品质又很一般,确实有点弄巧成拙。
当然,我们讲漆器不是不能用,关键是要整体协调。该菜墨黑的底色和嫩黄的鸡本色的色彩反差太大、太刺眼,这在美学观念和餐饮色彩的搭配而格格不入。
另外,该菜的装饰也不符合环保的要求,现代餐饮出品要求是所有的装饰材料都是能食用的。纵观那晚聚餐的整个菜肴,有的菜肴出品装饰还是符合要求的,那为什么会不统一呢?这里就透出厨房对外交流是广泛的;借鉴的东西也比较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道理不清楚。所以,酒店高管如何去引导厨房进行创新工作;如何提高厨房人员的史学和美学以及环保意识,是要花一些功夫的。
该菜好的方面是使用了一菜两味,这个做法比较超前合理,可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食客。
在当今激烈的餐饮竞争中,尤其是在中高档的酒楼中,让我们还是不见“程咬金”为好。
推荐群:上海酒店管理交流群(10951928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