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款新疆名菜见证维吾尔的“团结”

(2009-08-17 03:11:45)
标签:

胡瓜

维吾尔族

黄瓜

石勒

新疆

杂谈

分类: 饮食文化

解读卡瓦普

/王明军

 

    这是一道新疆年代久远的维族美食,说是维族美食,但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同胞都非常喜爱的这款美食。

    美食卡瓦普粗犷、简约,它以烤羊肉串、黄瓜丝、面条组合而成。早先游牧民族移民后的羊肉串;起源于印度北部的葫芦科攀缘植物胡瓜;汉族中原饮食文化中的面条,这三样东西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如此默契地结合在一起?!历史就像魔术师,竟然巧妙地把三者联系在一盘菜里;诉说着民族团结、宗教信仰、饮食文化......

一款新疆名菜见证维吾尔的“团结”

    根据史籍记载:维吾尔族原是公元三世纪游牧于中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一带的游牧民族。9世纪中叶,由于受部落间战争的影响,各个部落的分支逐渐迁徙西域(今新疆),并融合了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各部以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大量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交融,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然而,在新疆维吾尔这个大家族里,汉文化深深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文明和进步。从现今大量的考古发现,高昌文化就是中原汉文化的传承。然而中原的饮食文化,尤其是面食文化,也是在那个维吾尔建立大家庭的时期传播开来的。

    受汉族定居的影响,维吾尔族转而逐步以农业为主,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形成以草原游牧与绿洲定居相结合的过渡方式。新疆盛产绵羊,由此维吾尔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习俗,并十分讲究羊肉串的肉质鲜嫩,口味咸辣,再加上孜然的特殊浓郁香味。

一款新疆名菜见证维吾尔的“团结”

 

    维吾尔族古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印度北方人(黄瓜的出产地)。最有影响并被官方所接受的佛教是在东汉。自然也在东汉前至公元前六世纪这段时间里,印度人将佛教和北部广泛种植的胡瓜一起传播到了我国西域。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便将黄瓜带回内地。

    胡瓜更名为黄瓜,始于后赵。

    本是羯族人的石勒,入塞后通过努力,成为赵王朝的建立者。他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后不久,对本国的人还是称呼羯族人为胡人而改不了口的现象大为恼怒。石勒拟法:严禁在说话和写文章里出现“胡”字,违者斩无赦。

    有一天,襄国郡守樊坦应石勒召见,急忙来到单于庭地方。石勒见樊坦慌慌张张,破衣烂衫,劈头就问:“樊坦,你为何这副狼狈模样来朝见?”樊坦急情中脱口而出道:“都怪胡人霸道,把衣物都抢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相见。”刚说完,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闯了祸,拼命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暂且放过。在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有意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石勒用意所在,便神情恭敬地回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这才满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称为黄瓜。

    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黄台瓜词》中写道:“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良可,四摘抱蔓归。”唐朝时,黄瓜已成为南北常见的蔬菜。

    新疆美食卡瓦普是十世纪前后,新疆民族大融合的产物。这就是这款古老美食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卡瓦普仍旧是当今新疆各族人民婚嫁和宴请亲朋好友的主菜之一。

    我到新疆的第一顿饭,朋友们就请我吃了这道菜,当我眼睛一亮,把菜名报出来后,朋友们都感到非常惊讶。是啊,卡瓦普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它确实是新疆古老的文化菜肴,承载着新疆千年的历史沧桑......

一款新疆名菜见证维吾尔的“团结”

 

    我一直认为菜肴的最高境界是菜以外的东西,是文化。为什么说“菜里有乾坤?”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珍惜美食里透出来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努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繁荣!

 

                                                            QQ:744826336

                                     手机:133860939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