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职业经理的苦衷
王明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以为我做老总风光,做餐饮其实很累,尤其是近年来做了几个“郊区”的酒店管理,朋友们都说我苍老了许多,是啊,这都是让“三陪”给害的!
我是男人,陪什么?陪笑脸、陪喝酒、陪聊天。陪笑脸倒还轻松,脸部神经往后一提,笑脸自然成就,可陪聊天和陪喝酒真是要命呀!不坐一坐人家说你薄他面子,不敬敬酒人家说你架子大、瞧不起人。真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
原本在上海市区做酒店,没那么累,一般客人根本不愿你去敬酒,人家在那里吃喝得好好的,你插一杠子算什么东西。要做回头客就看的你菜肴、服务、价格,可在“郊区”却大相径庭,客人是冲你的人而来,这就应了一句老话:做生意先做人。所以,哪天礼节不到,客人就生气,就和你拜拜。没办法,长期的“熏陶”也使我学会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把戏。
同时,我也是“阿庆嫂”的角色。遇到“胡传魁”式的人物还好办,哄一哄,可碰到“刁得一”就难缠了。最心惊肉跳的是一桌人事先已经给你留好座位。大凡服务员叫我,说是客人让我去一下,一种“痛苦”的感觉便会由然而升,心里马上盘算着如何“金蝉脱壳”。服务员已经很默契,定时传话,直到我人离开包房为止。有人会说你何不弄个人替你?是呀,可客人不认呀。真正的老板和我站在一起,就像给我拎包的,遇事多半退避三舍。要说喝酒,我白酒能灌一斤,大肚能一口气装三瓶啤酒,这在上海已经是男中豪杰,但也架不住轮番进攻。
“郊区”的消费观念没有上海市中心的成熟、理性。“郊区”经济起步晚,且许多老板以前是农民,遇到土地征用、开发,每户都能拿到可观的安置费,此举成就了一大批商人、企业家,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文化程度和礼仪素质普遍都不高。还有就是房租收入,一对中年夫妇有个2~3套住房根本不算希奇事。我酒店有个保洁阿姨,家里光出租房屋就有2000元“财产性收入”。得天独厚的郊区居民可比市中心的居民活的滋润。市中心的居民为求“财产性收入”,在股票中大多很悲惨,赔了还闷在肚里,说了怕人笑话。所以,今年上海市区的酒店生意也确实难做。
说了你不信,上海“郊区”的特定人文环境,还派生出一些打擦边球的“特色”酒店,客人到酒店不是先点菜,而是先点小姐。服务员兼陪酒,但有规矩,客人不能摸、不能亲,但也不排除有“醉酒”出格的。这类酒店生意出奇的好,但时常有小姐“逃”到我管理的酒店,问她们为什么来,都说我这里正规。嘿!我管理的酒店倒成了贞节牌坊。
遇到求人办事的宴请,一般都有消费的标准,如果达不到消费标准,被请人就会不悦。高档的100多元的解百纳红酒,有时会像喝啤酒一样,简直是糟蹋。主人一高兴,我就倒霉,非让“打通关”是常有的事,为此,我也学会上“化妆间”处理肚子的方法。最要命的是夜宵,客人进门先找我,我不在客人就走,有一陪到底的,有“串桌”陪的,疲于奔命,经常相伴到黎明!
也许我的社会阅历比较丰富;也许我看书比较多,故事多;也许我有超常的老板腔,为人豪爽;也许我的手风琴拉得勾人悦耳,但漫漫“三陪”路,何时是尽头……
大多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敬业,但如此“三陪”,简直是在消耗我的生命!于是,改弦更张是唯一的出路。
哎!为了健康,为了家庭,再见吧——我的“三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