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圩菱麻鸭
王明军
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的趣闻韵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上海名菜“下圩菱麻鸭”因为曾经得到乾隆的品尝和称赞而闻名遐迩。

过去,上海地区金山的朱泾下圩村,有一片100多亩的河塘。河水清澈,绿树环抱,塘内漂浮着青翠的菱叶,红色的叶瑾茎下面结着鲜红的四角菱,形似元宝,肉质白嫩,口感甜脆,它就是著名的下圩菱。
朱泾是江南水乡,在村河里饲养本地草鸭是当地农民的副业。这种草鸭因个小,羽毛色如麻雀,故又叫麻鸭,它的特点是肉嫩、味香、油少。讲究口福的朱泾人,把当地这两种特产配作一道菜,其味焉能不鲜美?
相传,在秋高气爽的某一天,乾隆在暗访松江后,就只奔下圩村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松江,县太爷为皇上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地方名菜,其中一道菜叫“下圩菱麻鸭”,清香四溢,鲜嫩可口,乾隆品尝后连声赞道:“真乃美味也!”他问县太爷“下圩菱”是何物?县太爷吱吱呜呜答不上来。风流倜傥的乾隆一时兴浓,命随从带路找“下圩菱”去。
时逢农历8月半,正是采菱季节,乾隆到达下圩村后,看见这里风景秀美,池塘内年轻姑娘正坐在菱桶里采菱,他脱口赞道:“好一派江南风光!”于是游兴大发,要亲自下塘采菱,为了让皇上高兴,随从叫两个采菱高手年的姑娘陪在皇上旁边。他们边采边品尝,乾隆大饱口福,并饶有兴趣地问姑娘:为什么这里的菱角的皮壳鲜红有光泽?为什么这菱不但个大,而且甜性足、糯性好?姑娘看了一眼身边这位气度不凡的陌生人,笑着答道:“听老人说,在红菱潭里有一条神龙,能保地方平安;这又红、又大、又甜、又脆的菱角是地方众神的供品哩!当然就与众不同了。”乾隆听后龙颜大悦。从此“下圩菱”便名扬天下,成为上等供品。而“下圩菱麻鸭”也成为官员以及食客争相品尝的一道名菜。
名菜“下圩菱麻鸭”清香透骨,因为加工较为繁杂,烹制前后需12小时,后来在民间渐渐失传。老八样道家馔为继承中华饮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追根寻源,几经努力,终于研制开发成功。今天“下圩菱麻鸭”这道名菜又重现在宴席上……
加载中,请稍候......